新时期戏曲的多样化传播思考

2017-09-11 20:38高山湖
戏剧之家 2017年14期
关键词:川剧传播戏曲

高山湖

【摘 要】在时代快速发展与多元文化冲击的今天,戏曲的传承与发展离不开新时代背景下的自我传播。本文以西南地区最大的地方剧种川剧为例,探讨适应时代特征、较为行之有效的戲曲传播途径,以期对各剧种的当代发展有所启示。

【关键词】戏曲;川剧;传播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007-03

戏曲的当代传播与发展一直是业内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西南地区最大的地方戏剧种,川剧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丰富的地域文化特色与精神内涵,是中华戏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同其他地方剧种一样,川剧的传承与发展也面临不少困境和难题。在“酒好也怕巷子深”的新时代背景下,戏曲的传播与推广显得尤为重要。在笔者看来,在坚持传统的剧场演出之外,当前川剧有五种较为可行的传播途径,可供借鉴与完善。

一、下基层、入社区,贴近群众

与众多地方剧种一样,川剧植根于民间,成长于民间。但近年来,许多基层剧团撤销、剧场拆迁,不少川剧观众已无戏可看。为满足基层群众看戏的需求,除了传统的剧院挂牌售票演出外,入社区、下基层、到农村,成为剧团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从省川剧院,到各市县剧团,甚至民营剧团,都在当地党委、政府和文化主管部门的倡导和支持下,纷纷走向更广阔的空间。各地都普遍开展了“百场川剧进社区公益活动”“百乡千村行,文化下基层”“名家名段进社区”等活动,受到了当地群众的极大欢迎。

比如,四川省川剧院在2012年6月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川剧惠民藏区巡演”活动。新编川剧《尘埃落定》《绣襦记》《火焰山》,以及川剧综艺节目先后多次走进甘孜、阿坝等地,为当地上万名群众送去近20场精彩的演出。同样,作为市县剧团的代表,成都市川剧研究院在2013年举行了“成都有戏——2013成都市川剧艺术社区巡演”,在一个多月时间里,走进六城区的14个社区,密集地为社区群众送去精彩演出。这也是成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梅花奖”得主集中演出,参与演出的“梅花奖”得主超过40人次,现场观众总人数约1万人。

民营剧团也是川剧进基层的重要生力军。比如在2014年的川剧进社区活动中,天青苑川剧团积极参入,川剧器乐合奏《盛世川韵》,为现场观众展示了川剧打击乐技艺;新编现代川剧《诚信花开良药路》、传统经典川剧《邱旺告贫》等演出让现场笑声、掌声不断。

在川剧下基层的过程中,不少地方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和文艺社团还给予了具体的“文化惠民”政策,比如四川省剧协为参演单位提供演出补贴、南充市政府出资让观众免费观看川剧演出,等等。这些政策对于川剧真正走进群众、扎根群众、了解群众需求,起到了促进作用。

二、走进校园,培养年轻观众与人才

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和文化厅主办的“川剧校园行”活动,由四川省文联、省教育厅、省戏剧家协会主办的“四川省戏曲进校园演出活动”,以及全省各地相继开展的川剧进校园活动,目的都是为了扩大传统艺术在学生中的影响,争取年轻观众,发现后备人才,让川剧得到可持续发展。新世纪以来,各省市县院团都纷纷把优秀的川剧剧目送进中小学校园,以及高等院校。

川剧在中小学校的传承普及目前尚处于试点阶段。川剧在中小学校主要施行“一主三辅”的传承模式,即一个主渠道和三个辅助渠道。主渠道是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川剧,辅助渠道则是学生在川剧社团、剧团和川剧培训班中学习川剧。主渠道侧重于川剧文化知识的学习,起到一个普及推广的作用。辅助渠道侧重于实践,让学生亲自学习演唱和表演川剧,主要为川剧后备人才的培养提供途径,是川剧专业化发展的需要。通过这两方面的结合,希望给学生营造一个集中、开放而又适合其身心特点的川剧学习环境。

在川剧进高校方面,四川省川剧院从2005年开始,在“川剧高校行”活动中连续送戏进校园,先后走进了清华、北大、南开、川大、电子科大等十余所院校。前后演出场次达800余场,观众人数超过10万人次。演出的剧目,有获得多项文化大奖的优秀新编川剧《巴山秀才》《变脸》《易胆大》;有新编神话故事川剧《火焰山》;还有优秀的传统折子戏等。每次演出掌声不断、笑声不断,获得了学生们的高度赞誉。成都市川剧研究院2007年携精心编排的校园简装版川剧《欲海狂潮》走进四川大学,拉开了川剧进院校巡演的序幕,此后陆续进入成都各大院校。另外,由成都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成都有戏2015川剧艺术高校巡演活动”,在成都14所高校及六城区的6个社区开展,在保留川剧传统精髓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流行音乐元素,为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艺术感受。

此外,部分院团还用不同方式为学生们作川剧知识的讲解和示范,宣传川剧并扩大川剧对年轻人的熏陶和影响。比如2010年,川剧界专家到成都七中给同学们进行了川剧知识的专业讲演。专家们分别从川剧在当前文化大环境下的发展与生存现状、川剧的唱腔和表演,以及川剧的音乐特色等方面,给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川剧知识普及课,让同学们对川剧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与认识,在讲演过程中,还穿插了一些很有川剧特色的综艺小节目表演。讲演结束后,很多同学都对川剧产生了浓厚兴趣,希望今后继续多搞这样的活动。

当然,目前的川剧进校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比如政策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且不均衡、专业教师紧缺、教材不完善等。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川剧的传承和发展,后继有人。

三、拓展多种演出形式,培育市场

在传统的剧场演出以外,尽可能多些演出形式,无疑是川剧演出的一大途径,也是川剧演出的又一大市场。为繁荣演出,各剧团创新演出形式,比如有为了纪念某名家或重大史事的“纪念演出”“展览演出”;有在春节、端午、国庆、元旦等节庆日举行的“祝贺演出”;有由文化部门组织的为繁荣创作、多出好作品、提高演员艺术水平的“戏剧节演出”或“艺术节演出”“比赛演出”;有为了展示某一新创剧目进行的“实验演出”,以及传统剧目推陈出新的旧戏新探演出,等等。endprint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戏剧的商业性演出已成为一种商业运作促销形式,它利用演出现场的人气来宣传商品、介绍企业等,达到创收的目的。其形式多样,有庆典晚会、联谊会、商品促销等演出;有集品牌传播、文艺演出及民俗文化活动推广为一体的演出活动,等等。其演出剧目大小皆有,参演人数也多少随定。其中,有川剧唱段、片断或折子戏表演,更多的是川剧变脸、吐火等特技表演。

随着近年来不停升温的旅游热,又催生出一种“旅游演出”的形式。这是各地旅游部门为了适应游客的深层需求增加的一种全新意义的旅游演出形式,它融川剧表演之精华,进行川剧绝技的集中展示。比如,已成为川剧品牌旅游演出的“芙蓉国粹”“蜀风雅韵”“变脸秀”等各类演出,集中了川剧绝活如变脸、吐火、滚灯、锣鼓及一些舞蹈性场面,深得游客喜爱,成为近年来一种新的演出形式。

尽管这类商业演出并不是川剧文化传播的主体,但在客观上为拓展川剧演出市场、扩大观众群起到了补充作用。

四、走出国门的跨文化传播

在全球化与多元化并存的今天,对外文化传播成为彰显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地方文化的精粹与优秀代表,川剧有理由、有责任参与到传播中华文化、中华气派的历史使命中来。

目前,川剧剧目的海外传播主要有两条途径,一是川剧传统剧目的“国际化”;二是外国戏剧的“川剧化”。其中,传统剧目走出国门,可以最直接、最原汁原味地展现川剧的独特韵味,同时经过现代化、国际化的改编,拉近了与外国观众的距离,《火焰山》《红梅记》《绣襦记》等都是近年来的成功案例。而外国戏剧的川剧化改编,是川剧海外传播的一条捷径。海外观众熟悉这类戏剧的故事情节,更容易关注和欣赏戏曲独特的表现方式。比如根据奥尼尔名剧《榆树下的欲望》改编的川剧《欲海狂潮》,保留了原作的内容,在表现形式上却是纯正的川剧。该剧自1989年首演后,几乎囊括了中国戏剧界的所有大奖,并先后赴日本、土耳其和美国等国家进行交流巡演,深受海外观众的欢迎。类似的成功案例还有《中国公主杜兰朵》《四川好人》,等等。

在演出类型方面,川剧的海外演出除了传统的访问演出、交流演出外,也出现了商业演出。近年来,不仅几大国有院团探寻到了越来越多的海外商演途径,还有不少外方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出资、出人共同打造川剧剧目,然后再到国外进行演出,得到了外国观众的高度评论,拓宽了川剧海外演出的内容与渠道,也大大增加了川剧人的信心。比如川剧《火焰山》就是法国方面主动找上门,要求剧院根据其要求制作的。“初稿”完成后,法国演出商很快与四川省川剧院签好合同,剧院也由此首次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外商演。

除现场演出之外,近年来,对外学术交流与海外讲学活动也日渐活跃,成为川剧海外传播渠道中较为突出的又一重要手段。1990年,著名川剧名家蓝光临先生应邀赴法国讲学,首开川剧出国讲学的先河。此后,许明耻、魏明伦、杜建华等川剧名家、学者也多次应邀去各国讲学,使川剧艺术的传播进入到学理化、思想性的文化层面,成为川剧海外演出重要的知识补充与理论支撑。

回望近年来如火如荼的海外演出,我们也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文化间的交流是一把“双刃剑”。在获得全球视野、了解文化差异的同时,我们也可能会因为急于获得受众认可,而失去文化表达的自体性与丰富性。因此,在戏曲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树立民族自信与文化主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一味迎合西方受众的欣赏习惯,牺牲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展现与传播,必将得不偿失。

当然,在剧目的表现内容上,应注重表达人类普遍的、共通性的东西,反映时代精神。但在表现形式上,戏曲程式与戏曲最本真的内容绝不可抛。程式化动作不仅表现时代精神,同时也折射出中国的美学精髓,吸引更多的外国观众关注和了解中国文化。

五、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加强普及与宣传

应该说,川剧与新媒体的结合已非新鲜事,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目前已有的新媒体运用形式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相关网站与论坛。专业网站如中国川剧网,内容涉及川剧动态、演出信息、川剧知识、名家介绍、在线视听、精彩剧照等,为川剧爱好者提供了获取资讯、增加知识、加强交流的广阔平台。其中麻辣社区的“中国川剧”论坛广受网友欢迎,是川剧爱好者们的网络家园。同时,川剧院团、学校、研究机构等也都建有各自的官方网站,宣传各自的动态讯息与相关介绍。

第二,微博、微信、QQ公共群。四川省川剧院、成都市川剧研究院等主要院团均建有官方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主要用于宣传演出信息、院团情况与动态,以及介绍川剧剧目知识等,促进与戏迷的沟通交流,受到了川剧爱好者的普遍欢迎。

第三,网络直播与视频。四川省川剧院首开川剧直播先河,2013年川剧《卧虎令》在多家网站同步进行了全球网络直播。网络电视网站“南国戏剧频道”专门开设了“中国川剧”栏目,上传有《巴山秀才》《易胆大》《李亚仙》《尘埃落定》等多部经典川剧剧目与新创剧目表演视频,每出戏均有数万点击量。另外,知名网站优酷、土豆等也都有川剧表演视频。

第四,川剧动漫与VR版川剧。川剧动漫是川剧与文创产业结合的一大重点,目前已成形的动漫作品包括四川省藝术院的《秋江》、四川省川剧院的《火焰山》《易胆大》、四川省文艺音像出版社的《请医》等。在利用新技术方面,运用VR技术的文创产品《中国川剧“变脸”——白蛇传》已于2016年推出,产品将古典传统文化形态的表现方式与现代VR技术相融合,用全新的形式讲述川剧《白蛇传》之《金山寺》的故事。

不得不承认,目前包括川剧在内的戏曲宣传普及还十分欠缺。面对全媒体时代的到来,戏曲还应加大在新媒体方面的尝试,从而加强普及和宣传力度。比如,扩大数字化的再生产、提供工具性的应用客户端与APP、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多媒介联动等,从而用多样化的展示,满足多样化的传播与体验需求,形成兼具社会效益与市场效益的戏曲文化产业链,全面助推戏曲在当代的普及与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川剧传播戏曲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川剧版画传四方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对人性的重新审视与反思:论荒诞川剧《潘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