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蓼儿洼》人物分析

2017-09-11 12:39田兵
戏剧之家 2017年14期
关键词:诀别衣衫李逵

田兵

【摘 要】水泊梁山上,杏黄随风飘。心存天下志,执手在当朝。

血洒江南地,含泪尽萧条。要留忠义在,绝不效黄巢。

只愿百姓安,携弟赴逍遥。

【关键词】忠;义

中图分类号:J80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4-0048-01

水泊梁山上,杏黄随风飘。

心存天下志,执手在当朝。

血洒江南地,含泪尽萧条。

要留忠义在,绝不效黄巢。

只愿百姓安,携弟赴逍遥。

《蓼儿洼》无疑是一出悲剧,一出道尽皇家对于忠良的“关爱之心”,对于奸臣的“关爱之心。”道出乱世中兄弟之间生死之交的大义之情,浮现出整个社会对于“忠义之人”的悲惨现状。宋江的“忠”最终让他望向天国,李逵的“义”随之飘零。

从杏黄旗的崛起,再到顺天护国的“心安”。对于李逵来说他的性格驱使着他必须要听这位哥哥的话,无论死活,最终在宋江的口语之下,无奈屈服。观日出,看月落,笑傲天地,身住高山之巅,这也许才是他最好的归宿。

纵观全剧,将其划分为五段。

第一段: 皇天一道旨,天地两离分。

三人把计定,谋害忠义臣。

一山难容二虎,一朝难有二宋。从皇帝独具匠心的圣旨,再到属下天衣无缝执行。这无疑体现出在当时的封建王朝之中只有顺从天言,没有违背之理。皇帝才是你们所崇尚与尊仰的象征。正所谓:顺天者昌,逆天者亡。高俅深谙此道,借势让自己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当朝者。所以他对宋江这般残害在他认为是理所应该的,因为他也要在这个昏暗的世界里存活。

第二段: 风光无限好,心却身孤寒。

忠良何处去,抬头问苍天。

不愿插旗重回路,那怕身枯九重天。

诀别之言难出口,相见之时难又难。

宋江这一段唱,我将其分为两段,第一段表现出宋江感慨自己这一生所行。唱出了人生的悲凉,我宋江无愧于天地,无愧于百姓。但这无愧,将自己葬送在这奸权之下,葬送在这楚州城边。为何?为何?“问苍天我行道何曾愧对天”?这一问,问出了宋江一生的积怨,一世的悲愤呐!宋江只有在临死之时才能将这种积怨与悲愤释放出来,不然他绝不开口。天地可鉴呐!第二段也是这一整体唱段的转折,从怨天到等待。等待李逵贤弟的到来,但也怕到来,因为他不知道怎么对这位昔日的好兄弟开口。“但愿他听规劝不再言反”,他充分地了解李逵得知整个事情的脉络时的反应。李逵对于“招安”是不待见的,只听他宋江的话!思一思,如何告知,想一想如何应对。宋江在这件事情上的为难,相见又难相见呀!

第三段: 久别重逢日,重拾旧衣衫。

日日在期盼,哥哥现眼前。

“大笑”。李逵这一笑,直接把自己急切的马上要见到宋江哥哥的喜悅心情充分表露了出来。“旧衣衫”,当初的衣衫,现在的人。隐瞒自己现在的不易,重拾当时的情义。“大礼参拜”也直接透露出李逵对于哥哥的敬仰之义。可这大笑、旧衣衫、大礼参拜,让宋江难以启齿。虽然世事在变,可李逵还是当初的性格,对他说出事情的实情,必然要天怒雷霆。所以说宋江苦,苦不出的心酸,苦不出的悲痛。这一段要着重于表现出李逵对于宋江的“忠”,宋江与对李逵的“义”。

第四段: 铁牛豪气重,不能开口言。

借机来试探,单怕插旗反?

李逵的深情之义促使宋江心中不断徘徊,生死的诀别使他心痛万分。讲与不讲在他心中徘徊,如对李逵说出实情来,以李逵的性格来说,等待他的就是一个“反”字。不如先放下生死诀别之话,慢慢地叙一叙兄弟衷肠。与其说是衷肠,倒不如说是宋江在慢慢地试探李逵对于整个事件的态度。万万没想到李逵的坚定态度,纵使宋江迟疑。“我若不看在你的面上,我早就扯旗造反,上了梁山”。宋江这时的忧心之虑加重,若独自离去,李逵必反。这样一来,自己所付出的一切,将功亏一篑。对不住这一生上阵杀敌而死去的兄弟们。但又不忍心看见这眼前的兄弟随同赴死。难坏英雄也!人物对话,台词处理,舞台行动,舞台节奏,人物心理节奏,从慢到快,从快到慢,可以游刃有余地表现出来,以至于达到情、理、技的融合统一性。

第五段: 从此高山走,忠义两难全。

日出东方起,笑傲天地间。

“事非功过任评谈,留待后人当戏谈”。唱出了宋江对于自己一生所求,唱出了一世的不易,唱出了人生沧桑。一杯敬二老,二杯敬同胞,三杯敬天下,世世永安康。同济天下百姓,同走高山之巅,最终涅槃。此时的顺天护国旗迎风飞舞,皇朝的象征,英雄的悲惨命运明显对比,二人相扶相持,正气凌然的扶手在顺天护国旗前,英姿飒爽,放声大笑。结束!endprint

猜你喜欢
诀别衣衫李逵
诀别
论《水浒传》中李逵悲剧命运的成因
尊重
男性熬夜是一场与生育力的诀别
衣衫
衣衫
不打不相识
旅鸽的诀别
李逵的爱情
谎话的外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