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创空间中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建设

2017-09-11 04:35刘文娟
速读·下旬 2017年9期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摘 要:课程体系建设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中十分关键。创新2.0时代,在众创空间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关键词: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一、众创空间概述

众创空间是顺应创新2.0时代用户创新、开放创新、协同创新、大众创新趋势,把握全球创客浪潮兴起的机遇,根据互联网及其应用深入发展、知识社会创新2.0环境下的创新创业特点和需求,通过市场化机制、专业化服务和资本化途径构建的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创业公共服务平台的统称。顺应创新2.0时代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构建面向人人的“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对于激发亿万群众创造活力,培育包括大学生在内的各类青年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带动扩大就业,打造经济发展新的“发动机”,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3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指出推进大众创新创业要坚持市场导向、加强政策集成、强化开放共享、创新服务模式。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

课程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创新创业教育课程需要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而选择和设置课程内容与方式。2010年5月,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有效纳入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全面部署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实施意见提出要“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根据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到2020年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建立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支持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转入相关专业学习。实施弹性学制,放宽学生修业年限,允许调整学业进程,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提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

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原则和具体实践

(一)堅持整体性原则,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才培养方案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应该是增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使得投身创业实践的学生显著增加,推进大学的创业文化建设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因此高校要顺应形势,主动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变化和新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全面完成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目标任务,使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充分发挥高校在创新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以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以专业教育带动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专业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推进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更多具有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人才,推进创业型经济发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坚持整合性原则,构建涵盖多学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坚持以课程为中心,把课程和实习、实践等各个教学环节,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建立起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建设。

积极开发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通识基础课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大学生创新创业类公共课、选修课,诸如《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创业基础》等,计入学分。坚持把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专业教育,优化通专结合的课程设置方案,根据不同课程的特性,将创业意识、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实务融入到专业课堂的教学之中,用创业思维带动专业教学,用专业教学促进创业教育,满足不同专业的学生对创新创业知识的诉求,使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结合,协同共进。

学校积极营造创业型校园文化氛围,潜移默化地推进创业教育全面融入教学。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创办创业教育网站、利用移动客户端,通过微信、微博、QQ、APP等,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充分调动创新创业类社团的作用,举办各种校园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举办创新创业论坛、举办创业沙龙、积极进行创业孵化等。

(三)坚持协同性原则,充分利用创新创业社会资源

充分发挥互联网的创新驱动作用,以促进创业创新为重点,推动各类要素资源聚集、开放和共享,大力发展众创空间、开放式创新等,引导和推动全社会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因此,高校要积极推进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有效开发、整合社会各类资源,组织和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充分和有效利用学生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在各校区相关学院建立全校共享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训平台,促进学生开展创新创业研究和实践活动,调动相关的社会教育资源,为创新教育活动提供全方位、多层次、强有力和可持续的支撑,形成校校协同、校地协同、校企协同的创新创业育人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家华,卢旭东.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0(06).

[2]狄明艳.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7(24).

[3]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11).

作者简介:

刘文娟(1982—),女,山东莱芜人,硕士研究生,山东协和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endprint

猜你喜欢
众创空间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