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态城理念的我国生态小城镇规划研究

2017-09-11 06:21刘强华
西部论丛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城镇绿色生态

刘强华

摘 要:生态化的发展或可持续发展是2l世纪全球城镇发展的主旋律,国生态城的建设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在我国快速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的背景下,小城镇的发展是促进城市与农村之间经济联系的桥梁枢纽,在城乡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生态小城镇的建设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有效缩减城乡差距,构建覆盖城乡的生态网络的重要途径。因此,对于中国而言,生态城的发展和建设更应当是促进生态小城镇的发展。

关键词:生态 小城镇 绿色

1 生态城理念

生态城市的概念产生于人们面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全球、区域和地方的环境污染和生态退化现实的反思,是人类自工业革命以来对城市发展与建设模式的重新选择。国内外学者对于生态城的概念大同小异,大致可以概括为结构合理、功能高效、关系协调的城市。具体而言,是指城市空间布局合理,基础设施完善,人的建设与自然的选择相统一,环境清洁优美,生活安全舒适,物质能量高效利用、信息传递流畅快速,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三者保持高度协调,人与自然互惠共生和谐发展,生态良性循环的城市复合生态系统。它由社会、经济和环境自然三个子系统组成,是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

2 我国生态小城镇规划研究

2.1 内涵

生态小城镇至今尚无确切的定义,世界各国对其理解和认识也不尽相同。借鉴国内外对生态城市的定义,分析小城镇自身特点,本文认为生态小城镇应概括为是在实现自然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基础上,以实现高效可持续发展的经济系统为核心,以实现社会文明为目的,按照生态经济学规律,并应用生态工程、社会工程、系统工程等技术手段而构建的实现了良性循环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是环境优美、经济发达、人性化的、可持续的居住地。

2.2 规划主要内容

2.2.1土地利用的集约化

土地是不可再生性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载体。节约土地,合理利用资源就必须研究土地利用的适宜性及土地利用的开发强度。如今我国小城镇人均用地高出正常值,土地浪费严重,同时,侵占基本农田的情况也屡见不鲜,这些都是违背土地利用法则的。我们应当尽量集约的利用土地,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潜力,并减少其生态限制的土地利用方式,从而为小城镇土地利用的永续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2.2.2 功能区划的混合化

以生态型小城镇为建设目标,合理划分城镇功能区,明确小城镇的居住区、工业区、商贸区、绿地等功能区的布局与范围。并考虑功能区的适当混合,以加强居民居住、就业、购物、休闲之间的联系,减少非可持续性的交通方式,尽可能通过步行、汽车或公共交通出行。

2.2.3 产业布局的合理化

遵循生态型产业发展模式,合理利用资源和能源。工业区要设置在当地常年风向的下风向,和地下水流向的下游,减少其污染物的排放对其他区域造成的影响。以现有工业为基础,对现有工业结构进行调整,对规模小污染大,效益低下技术落后的企业实行关停并转,对有经济效益且通过技术改造能够达到生态建设目标的企业,进行改造更新和产业转型,按规模化经济进行重组,变传统工业为生态产业。以现代农业为基础,通过中低产田改造,水、电等设施配套,推广新型栽培技术,引进新品种,增加绿色作物、无公害作物的种植,变传统农业为生态农业。小城镇是周围农村与城市之间生产要素和生产力流动的传承中介,是一定区域范围内的经济中心和服务中心,城市建设中要根据区域特点,合理规划商贸区,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2.2.4 道路交通的绿色化

“以人为本”的小城镇结构,必定是采用非机动车为主的道路系统。从小城镇的规模大小,空间尺度,就业方式来说,非机动交通是能够满足需求的。从保护环境,降低能耗,促进社会安全和谐方面来说,应该鼓励非机动交通,提高步行、骑车和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并规定每个住宅的规划和区位设置的标准为10分钟以内的步行距离,能够抵达发車间距较密的公共交通车站;设置邻里社区服务设施,包括卫生健康、社区中心、小商店等。在生态小城镇各种设施的整体布局规划上,不能出现依赖小汽车的规划模式和空间布局。

2.2.5 居住环境的生态化

有计划地进行老城区改造,建设生态型住宅小区。采用环保型建筑材料,充分利用太阳能、风能等再生能源,建设健康、经济、美观的标准化现代化住宅,改善小城镇居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配套建设小区集中的供水系统和生态污水处理设施,小区绿化系统及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系统,为居民建设条件便利、功能齐全的生活小区。

2.2.6 绿化空间的多样化

生态小城镇绿化空间不低于总面积的40%,且其中至少有50%是公共的、管理良好的、高质量的绿色开放空间网络。绿色空间要求具有多功能和多样化,例如可以是社区绿地、湿地、城镇广场等,可以用于游玩和娱乐,可以安全地步行和骑车,能够提供野生憩息功能,可以是纳凉之处,也可以是雨水蓄积与排散之地。特别注意保留城镇原有的人文或自然环境,尽可能的不破坏原有的生态系统。优先培育和种植区域适应性强、体现本地特色的绿化植物的种类,不断增加绿地面积,恢复生态功能和植物的多样性。

2.2.7 基础设施的全面化

提高城镇自来水普及率和饮用率,重点保护城镇饮用水水源,加紧建设污水集中处理厂,提高城镇污水处理能力,采用多种处理方式处理城镇生活污水。中心镇应根据发展规模规划建设有相应处理能力的污水处理厂;一般集镇要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污水处理设施,同时引导工业废水走向集中控制,降低投资和运行成本,便于加强管理。提高城镇清洁能源的利用率,采用太阳能路灯、风能发电、液化气、沼气等清洁能源,逐步建设集中管道煤气或液化气;建立垃圾分拣制度,集中进行垃圾回收和无害化处理;增加绿化覆盖率,建设城镇园林、大型公共绿地、小区绿化带、街头绿化带、沿河绿化带、防护绿化带,提高人均绿化面积。

猜你喜欢
小城镇绿色生态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小城镇建设研究
浅谈小城镇规划中地域特色的突出
中国特色小城镇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追踪绿色的秘密
盱眙生态藕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