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父的“集结号”

2017-09-12 09:33雷晓卫
中国老区建设 2017年9期
关键词:集结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岳父

□ 雷晓卫

九旬高龄的赵子明,身体硬朗。 图片摄影 / 雷晓卫

我的岳父赵子明,18岁的时候在晋察冀边区的满城县参加了八路军。他经历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参加过无数次战役或战斗。

岳父虽然远离战火已经几十年了,但他仍然难以忘怀硝烟弥漫的战争岁月。岳父向我们讲述过很多战斗故事,但讲得最多的是牛栏山阻击战——我把这个故事称为岳父的“集结号”。

1948年冬,平津战役打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六十五军五七七团一连任副连长的岳父,随部队从位于北平西北的延庆西拨子车站一直打到顺义的牛栏山镇。此时,彭营长给岳父下达命令,要他带领一个加强排,死守牛栏山,阻击国民党援军,掩护全营撤退。彭营长特意强调:没有命令不准后撤,只有听到营司号员的三声长号才可以撤离。

牛栏山镇位于牛栏山的前面,东边是潮白河,部队撤退的方向是镇子后面的牛栏山。只要不让敌军越过牛栏山镇防线,岳父带领的加强排就完成了阻击任务。

当时,国民党军的增援部队已经接近了牛栏山镇。敌人一个营的兵力向岳父所在的阵地进攻,空中还有敌人的一架飞机助阵。面对敌人的进攻,岳父指挥战士们沉着应战,奋勇杀敌。战斗进行得异常激烈,战士们多次粉碎了敌军进攻,最终坚守住了阵地。两个小时后,营司号员吹响了三声长号。

然而,由于加强排集中精力投入战斗,根本没有听到撤退的号声。部队首长认为加强排已经听到了撤退信号,在派出通讯员到半路接应无果的情况下,便判断加强排可能全部阵亡。

实际上,岳父带领的加强排由于没有听到撤退的号声,从中午一直坚持到天黑。岳父估计营主力部队已经离开了一个下午,可能已经走远,便命令加强排向牛栏山以北的山区撤退。

当晚,父亲带领加强排找到了部队。连长金玉海吃惊地问道:“赵子明,你还活着?还有几个人?”岳父回答说:“一个排全都回来了,只有一个人挂了点彩。”

岳父带领加强排在没有减员的情况下顺利完成阻击任务的事迹被逐级上报,引起了军区首长的重视。不久,华北军区的记者专程来到部队采访了岳父,加强排掩护主力阻击敌人且无一阵亡的事迹登在了军区报纸上。

2007年末上映的电影《集结号》,讲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个连队在执行掩护大部队撤退任务时,除连长谷子地以外47人全部阵亡的故事。岳父亲身经历的“集结号”,与电影中的故事情节相似,不同的是电影里的战士们已经阵亡。岳父经历的真实版的“集结号”则是部队虽然吹响了撤退的号角,但战士们由于全心投入激烈的战斗根本没有听到。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我把岳父在解放战争中经历的“集结号”的故事写出来,目的是让更多的人铭记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历史,让年轻的一代了解老一辈革命者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让所有的中华儿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猜你喜欢
集结号中国人民解放军岳父
岳父的“五不”养生法
笑话
吹响社会力量参与健康扶贫的“集结号”
“集结号”升级脱贫攻坚战
海归“集结号”
高考标语吹响“集结号”
蹭饭
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首次大规模精简整编述论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
中国人民解放军最早建立的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