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豫皖苏区红军借条

2017-09-12 09:33
中国老区建设 2017年9期
关键词:孝感杨家借条

□ 小 舟

湖北省孝昌县小河镇金盆村村民杨明荣家,有一张80多年前红军出具的借条。虽然因为年代久远借条略有损坏,但借条的大致内容依然清晰。杨明荣说,借条是1930年红军收到他的祖父杨长银的借款后出具的凭证。

杨家所在地当年是红军联络点

这张有些发黄的红军借条长12厘米、宽4厘米,上面写有“因我们红军现在扩大武装经济……特向杨长银先生借大洋四百元”等字样。借条落款为“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第一分队”,底部盖有队长涂杏的印章。

据1992年编制的《孝感县志》记载:“1930年6月,鄂豫皖根据地红一军一师于阳平口战斗后,进行扩编整训,部队由1200人发展到1500人。” 相关资料佐证,1930年,杨家所在的大悟山一带至孝感观音湖地区是红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七大队孝感县特务营的联络点之一。

孝昌群众积极支持红军

为了保障革命活动正常开展,孝感县红军特务营第一分队奉命在当地筹集资金,供部队使用。地方党组织和红军开展了深入广泛的宣传教育工作,广大群众深深感到红军是为国为民的好军队。他们积极出粮出钱支援红军,革命热情越来越高。

杨长银当时家境较好,手里有三百块大洋,他又让儿子杨文顺到亲戚家张罗了一百块大洋,凑足四百块大洋,一起借给红军。

新中国成立后,杨家出于各种考虑,一直没有将这张借条拿出来。十年文革期间,杨家更是将借条深深隐藏。后来,杨明荣的祖父杨长银和父亲杨文顺先后离世,杨明荣一直珍藏着长辈留下的这张借条。

杨文顺临终前对儿子杨明荣说,当时红军借条都是用毛笔写好的规范格式,红军部队收到借款后,就在借条中间处填写被借款人的姓名和借款金额。

借条属鄂豫皖苏区形成的前期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所创建的革命根据地之一。1930年4月,中共鄂豫皖边特委正式组建。6月,鄂豫皖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1931年,鄂豫皖苏区连成一片,成为面积仅次于中央苏区的革命根据地。从时间上看,杨家保存的红军借条,当属鄂豫皖苏区形成的前期。◀

猜你喜欢
孝感杨家借条
湖北孝感 一条短信让救助更暖心
杨家铭
兴安加油——致敬赴孝感医疗队
孝感令
一道例题“引发”的探究
杨家圈遗址水田遗迹探查
收高利贷
借条丢啦
借条
真假借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