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教学设计,搭建学生思维台阶

2017-09-12 21:25左振军
物理教学探讨 2017年8期
关键词:苏科版电功率案例

左振军

摘 要:“电功率”是电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初中学生思维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如何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则需要重新优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大胆地探索、搭建学生思维的台阶。

关键词:苏科版;电功率;案例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148(2017)8-0078-3

“电功率”是苏科版九年级下册第十五章第二节的内容,是电学教学中的难点,也是重点。它“承上”联系着“电路初探、欧姆定律、电功”;“启下”又为后面的“电热、安全用电”作铺垫,可谓电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而电功率又是比较抽象的物理量,初中学生思维大多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如何让学生理解本节内容,则需要重新优化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主动大胆地探索、搭建学生思维的台阶。

1 概念构建,搭建学生思维的台阶

【教学流程之一】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电流对用电器所做的功,叫做电功,公式为W=UIt。而电流做了多少功,电路中就消耗了多少电能,而消耗的电能,我们可以用电能表测出。

展示图片:电子式电能表,上面标有3200 imp/(kW·h),表示电路中每消耗1 kW·h的电能,指示灯闪烁3200次。

展示自制器材(如图1所示):在一块木板的左右两侧各放一个电能表,将电水壶接入甲电能表电路中,将吹风机接入乙电能表电路中。

师:现在我闭合开关,指示灯会闪烁,请1、2两组同学观看屏幕中甲电能表的指示灯,大声数出在30秒内指示灯的闪烁次数;3、4两组同学观看屏幕中乙电能表的指示灯,大声数出在30秒内指示灯的闪烁次数。

(总开关按下的同时,计时开始)

生:电水壶消耗的电能更多。

师:哪一个用电器电流做的功更快呢?你的理由是什么?

生:电水壶,在30秒内,闪烁的次数多,消耗的电能多,电流做功也多。

师:你是通过相同时间比较电功的方法来比较电流做功快慢的。

生:除此之外,我们还有什么其他的方法来比较呢?

师:相同电功比时间。

生:由此可知,电流做功不仅有多少之分,还有快慢之分,在物理学中,我们就用“电功率”来表示电流做功的快慢,符号是“P”。

师:我们再来看比较电功快慢的两种方法,如果时间不同,电功也不同,能否比较电流做功快慢?

生:能。用电流所做的功与通电时间的比值来比较。

师:我们就把电流所做的功与时间的比值称为电功率。

生:用公式P=W/t表示。

师:推导公式:P=W/t=UIt/t=UI

师:为了纪念英国物理学家瓦特,我们用瓦特的名字来表示电功率的单位。电功率的国际单位:瓦特(W),常用单位:kW,mW,换算关系:1 kW=1000 W,1 W=1000 mW。

【评析】 教师从上节电功概念公式引入,从不同用电器消耗电能的不同,得到电流做功的不同,用“相同时间比电功”方法来比较电流做功快慢,再顺势比较“相同电功比时间”,得到“电功不仅有多少之分,还有快慢之分”引出“电功”与“电功率”的不同,学生意识到原来“多少”和“快慢”是不一样的。教师再说“若时间、电功不同”如何比较?学生马上联想到前面所学的“速度”“机械功率”等教学内容,知识迁移到此处,自然得出“电功与时间的比值”比较做功快慢。到此,电功率概念得出,一气呵成,水到渠成。

2 辨别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的区别,搭建学生理解的台阶

该部分内容又分为两块:一是实验设计部分;二是实验数据分析部分。

【教学流程之二】

(过渡)师:我这有一个灯泡,请告诉我它铭牌上的信息。

生:220 V——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20 V;

60 W——灯泡的额定功率为60 W。

师:如果灯泡在低于或高于这个额定电压下工作,灯泡的功率还会是60 W吗?

生:不会。

师: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是什么?

生:實验。

师:带着这个问题,下面我们将研究“不同电压下灯泡的功率”。

实验设计部分:

生1:需要测量灯泡两端电压U和流过灯泡的电流I,器材分别是电压表和电流表。

师:我们利用P=UI作为本实验的原理。

生2:还需要滑动变阻器。

师:现在老师给大家提供额定电压为2.5 V的小灯泡、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开关和导线及学生电源。

师:现在请根据我们所给的器材设计电路图。

学生设计电路图,教师展示(如图2所示)。

师:现在请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实验过程中,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在表格中记录出灯泡分别在0.5 V、1 V、1.5 V、2 V、2.5 V、3 V、4 V、

5 V、6 V等不同电压下的电功率,并注意观察灯泡的亮度和流过灯泡的电流,计算出灯泡的电功率。 学生实验,及时把数据填写在表2中。

【评析】该部分内容与其他常见的教学设计相比,有很大的不同之处且更大胆。

大胆之一:在一般情况下,讲完电功率概念后,会讲到实际功率、实际电压的定义,以及实际功率与额定功率和实际电压与额定电压在概念上的不同,但是通过以往的教学实践发现,事倍功半,效果并不理想。如果优化教学设计,大胆地将实际电压、额定电压、实际功率、额定功率的名词解释放到数据处理部分再讲,则会事半功倍。在此,只简单提到这些概念而不作更深讲解,让学生在后面的实验中,自己去思考,搭建台阶。

大胆之二:要测的数据共9组,从0.5 V到6 V不等,而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 V,这样做的后果必然是灯泡烧坏,这与我们之前反复强调“不允许”“必须”等限定性词语不符,教师的目的其实是想让学生充分体验,当灯泡烧坏的那一瞬间,学生将铭记于心。endprint

猜你喜欢
苏科版电功率案例
基于PCC-CNN-GRU的短期风电功率预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轻松上手电功率
你会计算电功率吗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解读电功率
“数形结合”巧解二次函数问题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苏科版初中数学《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