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问中建构学校智慧课程

2017-09-12 06:15廖少杏
广西教育·D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办学建构智慧

廖少杏

我校创办于1973年,原是一所九年一贯制企业学校,地处城郊接合部,2010年接收整合了另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小学部,成为一个学生800多人、80%以上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的新学校。学校整合之后,家长频频投诉,不少家长为孩子转学,46名以中老年为主的教师不以为然,却反而庆幸家长把学生转走后“自己可以工作轻松点儿”。当时的学校只有一栋六层老旧楼房,操场坑洼破烂,小学生在石棉瓦搭盖的被确定为危房的冬冷夏热、昏暗漏雨的平房教室上课。接手这样一所无地域优势、无师资优势、无生源优势的“三无”学校,对校长和领导班子来说确实是一种“智慧”考量。在接下來所经历的一次次教育变革的过程中,我们深深地感受到了智慧管理、智慧课程的分量。

一、在追问中起步

在传统课堂上,教师常常用提问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思维状况,引领学生的思维朝向正确的方向。在建构学校以校为本、以师为本的“四季慧课程”课程体系过程中,基于本校实际,我也使用了传统的追问技术,启发教师自主自觉思考,引导他们思考建构、切实行动——

我让老师们每天去眺望学校不远处几十道铁轨上的繁忙景象,观察每天匆忙疾驰的高铁,感悟人生之来去匆匆,教育改革事业之“日新月异”与“日有所进”,体会“智慧人生”应持积极进取姿态,教师职业如路基铁轨,责任所系是为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

我让老师们透过我校围墙观察外面那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地和菜地上流淌着的凉水河以及辛勤劳作的农人,感受四季的更替,感悟教育的“慢”与“静”,用心体会生命的“智慧生长”。

我让老师们讨论“什么是好学校?什么是好教师?什么是好学生?”,引导全体教师学会以章法思维“智慧构建”学校的管理框架。

我让老师们讨论“为什么要定制度?如何让制度发挥效用?什么是好制度?”,让老师们明晰做事的底线和原则,体会“智慧管理”。

我们向教师发问卷调查:你对学校的整体方面满意吗?你对学校工作群体关系满意吗?我们要追求什么?以此三问激活教师对生活和工作的热爱,引领教师对学校文化进行“智慧定位”和对教师群体关系进行“智慧思考”……

我们用了五年时间进行制度建设,出台了《柳邕路第四小学章程》及各项规章制度,同时出台了教师群体的考核评价方法,引导教师养成照章办事的习惯。又过了两年时间,规范的制度终于让学校走上了有序、和谐、安宁的轨道,此时我们开始着力于学校文化建设,在改善管理品质、改善师生关系的同时,用文化的力量育化师生,走上现代化学校的发展之路。

二、在研讨中凝练学校办学理念

我和我的班子以及所有教师先后坐下来讨论、思考以下两个问题的答案:四小(老师们对柳邕路第四小学的简称)的文化内核是什么?学校精神是什么?我们在追溯学校成长的过程中,把“智慧”二字提炼为学校的文化内核,将“智慧教育”作为我们的办学哲学。我们希望借此讨论将“智慧”二字镌刻到每一位教师柔软的内心,进而内化为他们展开行动的力量源泉。

“智慧”与中华文化相伴而生。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有言:“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瘦。”“知”“智”通假,“智”“仁”统一,智是知识、能力,慧是品格、修养。这也意味着能力与品格统一应该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做人的最高境界。

厘清了办学哲学,我们开始架构学校的理念系统,将办学理念、办学愿景、文化精神形成一个完整、闭合的链条,影响师生的思想和行为,塑造学校的精神和风貌。我们的办学理念是“拥抱智慧,四季如歌”,发展愿景是“把学校办成有章有法,有品有质的智慧校园”,办学精神是“脚踏实地 主动发展 勇于担当 大智大慧”,课程理念是“着眼未来,智慧生长”。此外,我们还明确了智慧教育的五条路径“培育智慧学子”“塑造智慧教师”“开发智慧课程”“建构智慧课堂”“建设智慧校园”,使之逐步成为学校智慧教育的五大实践行动,将智慧教育思想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各个环节;借助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验收的契机,我们将教室内、走廊外、功能室、慧农园生态课程基地进行了统一的规划设计,使学校“一墙多室一基地”彰显出智慧教育的外显特征,校园内每一个角落、每一个空间成为学生的实践体验区和创造创新区,体现了学校“时时处处有课程,一事一物皆教育”的大课程观。

三、以课程文化统领学校内涵发展

我们认为:课程改变,学校才会真的改变。因此,在加入唐丽副所长的课题实验团队以后,我们积极推动学校课程体系的顶层设计,让学校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在学校发展的关键节点上,我们再次启用了追问策略,帮助班子和教师梳理课程体系顶层设计的思路,以求稳扎稳打,逐步将课程规划落到实处。

追问一:育什么样的人?我校课程文化与《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否契合、是否存在逻辑关联?

自《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正式公布以来,我们认真研究这个国家规范中有关学生核心素养三方面、六素养、十八个基本点的文字表述和精神内涵,引导教师分析我校办学哲学、办学理念、育人目标等与该规范的契合度。最终我们认为,《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对“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凝练,与我们所倡导的智慧教育的核心知识、能力和美德是相一致的。对照国家规范的表述,我们调整了我校育人目标的表达,进一步提炼为培养“强健之身、君子之行、智者之识、赤子之心”的“智慧学子”,避免“千校一面”。与此同时,我校课程改革的路径也越来越明晰。

追问二:课程设计应以什么为核心,与“智慧教育”怎样融合,包含哪些基本内容?endprint

育人目标决定着课程的内容。在与唐丽副所长、市级课题组校长和校级课题组骨干教师们反复讨论以后,我们一致认为:以“慧”为课程文化的核心更能体现我校的办学愿景,“四季”则是师生共度的每一段美好时光,“四季慧课程”的整体基调得以确立。接下来我们构建了我校的课程群图(见图1)、课程结构图(见图2)、课程哲学图(见图3),三图与育人目标清晰对应,多层级、多领域、立体化、全方位的“慧”课程框架清晰完整地呈现。

四大课程类别分别对应我校学生的四大核心素养:慧礼养正课程对应“君子之行”,慧学善思课程对应“智者之识”,慧能健体课程对应“强健之身”,慧心怡情课程对应“赤子之心”,四类课程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我校“智慧学子”的办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课程体系建立起来以后,我们又将“着眼未来,智慧生长”的课程理念用“智慧生长树”的形式进行了形象的诠释(见图5)。

我们还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我校校本课程中的几十门课程整合为品格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语言与人文、数学与科技、艺术与审美五大类,并分年级明晰了课程内容(课程图示略)。

将核心素养转化为课程、列入课表,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活,更是学校办学哲学从形式走向内核、从方法走向理念、从理念走向行动的过程诠释。

追问三:教师在课程建设中的作用如何体现?教师的课程领导力如何提升?

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一名好教师,不仅能教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而且能够建构自己的课程。好教师不仅能设计教案,而且能设计课程,这便是教师的“软实力”和“真功夫”。因此,唤醒教师的课程意识、引导教师做课程,成为我们班子重要的职责。我们不厌其烦地向教师“布道”,传播这样的课程理念:只要愿意学习,勇于实验,你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开发出属于自己的课程,而且一定是适合学生发展、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当然,这样的结果是大家乐于接受的,老师们的内心隐隐有了做课程的冲动。之后我们开始给老师搭建课程领导力学习平台,引领教师向专业化发展。我们先后加入了“统整項目课程实验学校群”“前海港湾小学综合化课程群”“引擎计划:课程实验室”等公众号,借助微信交流学习,借助互联网CCtalk沪江网校观摩网上直播课程,这种基于“互联网+”的聚焦式学习,让老师们足不出户就能与最发达地区的课程改革“标杆学校”课程共享、思想交融,老师们开始有了建构课程的冲动。

培养教师课程设计能力是当务之急。我们借鉴南方科技大学实验学校的做法(见本刊教育时政版2016年第5期),以项目为依托,倡导多学科教师自愿组团参与,引领教师慢慢走上了课程统整的道路。下面是我校李建萍副校长牵头设计的多学科融合“慧农园生态课程设计思维导图”(见图6),共有6个学科的教师参与其课程统整教学。

课程统整的过程,让老师们经历了曲折,唤醒课程建构的自觉,开始雄心勃勃地投入到课程统整、自我课程建构的潮流中。我校校级课题组的罗敏老师由衷地感慨:“教师不是知识的传声筒,要让课程留下自己的烙印!”

如今,我们的“四季慧课程”仍在实践中艰难跋涉,但我们有信心,与学生一道成长,做智慧型教师,培育“智慧学子”!

(责编 白聪敏)endprint

猜你喜欢
办学建构智慧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建构游戏玩不够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有智慧的羊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
中外合作办学大有学问可作
智慧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