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信息化视角的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养研究

2017-09-12 18:51李虹霞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0期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培养

李虹霞

摘 要:教育信息化蓬勃发展,全面深入的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已成为新常态。这势必要求学生具备良好的网络信息素养。本文阐述了教育信息化对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养提出的挑战,并提出了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培养的内涵与路径选择。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网络信息素养 培养

一、教育信息化对教育教学提出的挑战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指出,“教育信息化要强化信息技术应用…,鼓励学生利用信息手段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增强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教育信息化为学习者提供了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的环境,引发了学习的深度变革,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具体而言有以下三个方面。[1]

1.学习理念的革新发展

学习者信息素养的培养首先要求其转变学习理念。信息时代的知识爆炸在一定程度上会干扰学生学习效果,影响影响其对有用信息的正确分辨与选择,甚至被汹涌的信息浪潮所淹没。当下学习者知识的来源趋于多元化,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学生要学会自觉地去发现、获取、判断和利用信息,完成个性化的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协作学习,这都需要学生及时更新学习理念,确保学习效果。[2]

2.信息能力的综合培养

教育信息化要实现教学改革的成效,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是基木保证。学生须熟练应用信息技术,在大量无序的信息中辨别出自己所需的信息,并能根据所掌握的信息知识、信息技能和信息检索工具,迅速有效地获取、利用信息,并创造出新信息的能力。现实生活中,学生信息的确定、获取、加工、应用等能力的培养,往往因为学生缺乏经验和综合处理能力而产生价值迷惘。[3]

3.信息道德的教育引导

从学生利用网络信息资源的相关调查结果反馈,目前网络已经对学生学习与生活产生重要影响。但学生主要是浏览新闻、聊天、收发邮件、玩游戏及观赏影视音乐等娱乐项目,很少有人利用网络进行研究性学习。同时网络中混杂的大量伪劣信息垃圾,包括无用的、虚假的、反道德的东西,毒害广大学生,学生可能因为参照标准不稳定、道德认识不深刻沉酒于一种失真的生存空间里。

二、学生网络信息素养内涵解析

网络信息素养是指在网络环境中懂得定位网络信息并获取有效信息进而分析评价直至利用网络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它不仅包括信息的获取、表达、交流等技能,而且还应有独立学习的态度和方法,以及在信息社会中工作、学习和生活的责任与道德。具有网络信息素养的人,了解自身信息需求,能够有效地、批判性地获取网络信息,并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网络信息,具备自觉抵御和消除有害信息的干扰和侵蚀的信息免疫能力。

网络信息素养作为一种高级的认知技能,其教育引导包括伦理道德、网络技术、人文等多个要素,是一种综合性教育活动。具体而言,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要求。

1.敏锐的网络信息意识

它表现为学生能自觉捕捉、分析、判断和吸收网络信息,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对网络信息的科学认识,二是对自身网络信息需求的自我意识,并具备对网络信息的敏感性和洞察力。能迅速有效地发现并掌握有价值的网络信息,并善于从他人看来微不足道、毫无价值的网络信息中发现信息的隐含意义和价值,善于识别信息的真伪,善于将信息现象与实际生活、工作、学习迅速联系起来,善于从信息中找出解决问题的关键。

2.较强的网络信息能力

学生具备网络信息获取、处理和创新能力。网络信息的获取能力即能够从丰富的网络信息中选择和鉴别自己所需要的网络信息,充分运用网络信息工具进行学科知识的学习和研究,明确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和传递给他人。网络信息的处理能力是指操纵网络终端阅读、提取、吸收、存贮信息的能力。网络信息创新能力是指通过对众多网络信息的归纳、综合、抽象、评价等思维活动,找出相关规律,得出创新的结论。

3.崇高的网络信息道德

学生在交流与传递网络信息时,个人目标与社会整体目标是协调一致的。能遵守网络信息法律法规,抵制各种各样的违法、淫秽、迷信和反动网络信息,尊重知识产权,尊重个人隐私;具备良好的信息道德和责任感,以网络信息伦理道德准则规范自身信息行为,不发布虚假信息,淫秽信息及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信息,为净化网络环境,促进网络健康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自觉增强网络信息安全意识等。

三、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路径

1.开设课程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学校可开设相关信息课程,循序渐进地向学生系统传授有关网络信息的知识和技能,了解和熟悉各种信息源的使用规则和方法,提升其信息素养。课程教学可尝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学模式,针对低年级学生,侧重信息基础知识和信息利用基本技能的教育,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兴趣以及最基本的信息获取能力与信息接受意识;而高年级学生侧重网络信息资源创新能力的培育和网络信息理论教育。同时,注重学生辩证批判性思维教育的培养,确保其敏感地甄别、过滤污染网络信息,优化、整和有效网络信息,自觉而创造性的整理和加工网络信息。

2.加大经费投入,改善教学设施

校园是学生学习、获取有关信息的主要场所,所以学校要加大投人,改善信息化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包括校园网络全覆盖、多形式的教育信息源、加速数据库、视听资料、多媒体电子阅筑室等,为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提供有力的场所。

3.加强教育引导,健全网络道德

积极开展有益于增进學生网络知识、提高网络技术水平、培养网络道德的活动,如多媒体专题制作比赛、网页设计大赛、网上论坛、建立网站等,增强“网德”教育、网络法制教育、网络安全教育、网络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网络道德,将网络信息素养教育融入丰富多彩的学校活动当中,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陈文勇,杨晓光,国外信息素养的定义和信息素养标准研究成果概述[J] 《图书情报工作》,2000(2)

[2]李智晔,大学生网络信息素养的培养机制与方法《情报科学》,2005(5)

[3]赵霞,网络信息异化与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J] 《教育与职业》,2010(20)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育信息化培养
如何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创学校发展提速平台
基于虚拟仿真技术的地方高校实验教学探讨
信息技术与教学难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决途径探析
高职学院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和思考
创新信息技术支撑教学变革
武术搏击训练的运动反应能力探讨
浅析加强物理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