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创造”内容,只需要去“记录”

2017-09-13 19:55
智族GQ 2017年5期
关键词:创造环节社交

太多的内容生产者认为:只要拿出制作精美的视频、图片或者是10万+的文章就够了。

当然,如果你想要在社交媒体上获得足够的关注和倾听,你需要去创造有价值、值得参考的内容。不管是视频、播客还是文章,至少每周要更新一次。而你的微博,(我知道你可能会觉得“一天发六、七条微博”太多了,但是你)至少要一天发七条。

他们没有意识到,正是这种对于“优质内容”的需求,正不断地消耗着他们。

我的建议是,当涉及到内容生产的环节时,不要去“创造”内容,只需要去“记录”。

什么意思呢?“记录”之于“创造”就像现在大行其道的(垃圾)真人秀之于早期的电视访谈。当然并不是说“记录”内容就不再是“创造”了,“记录”同样是生产内容的一种形式,它用记录这种手法取代了绞尽脑汁地想象、重构一个故事,而后者对于许多普通人而言恰恰是最困难的。

试想一下,你可以选择在贴出每一张照片、每一条视频前费尽心思地美化自己,把自己打造成滴水不漏的“意见领袖”,或者简简单单地做自己。

要知道,凭空创造一个方方面面都完美的社交网络形象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人来说难如登天。这同样会导致巨大的压力,你会担心社交网络上那些30歲、40岁或是50岁左右的、前来围观你的人,在看到你的视频后,认为你就是个傻逼。

更多生产内容的人,在运营个人品牌时,犯的更多的错误是——过于想要把自己卖出去,认为这样才能获得更多的关注。事实上,不管你是“人生赢家”还是艺术家,唯一能让你事半功倍的是——多去谈论、记录过程,而不是提供自以为对你的粉丝有帮助的建议。(我从前也建议过你,尽量不要在提供“干货”这件事情上耗费过多的时间。)

“记录过程”和“提供建议”的区别就像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明白了吗?在社交网络上,“记录”的人最终会胜出。

所以一天发六、七条微博其实并不难,拿起手机,打开直播,和你的粉丝聊聊天、谈谈心事也没什么不好。因为到最后你会发现,你本身就是創造力或者说是卖点,反而是那些经过预演的环节与桥段会变得苍白无力。

事态非常紧急,这可能是我说过最让自己吃惊的话:现在开始,去“记录”。

猜你喜欢
创造环节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社交媒体中的影响者
社交距离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比起社交媒体,我更在意逝去的时光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多环节可变主体行为监管的行为观测力度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