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科研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

2017-09-13 02:06钟洁萍
图书馆界 2017年3期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研究

钟洁萍

[摘 要]主要针对数字化科研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的服务展开了研究,对科学数据作了概述,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服务的可行性和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的服务内容,并提出了高校图书馆科学数据服务的几点要求,以期能为有关方面的需要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科学化服务;研究

[中图分类号]G258.6[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5-6041(2017)03-0066-04

在如今数字化科研环境下,高校图书馆正面临着全新的机遇和挑战。如何提高自身的服务,以满足科研用户不断增长的需求,成为了高校图书馆需要解决的难题。在这个背景下,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积极促进高校图书馆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本文就数字化科研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的服务进行了研究,相信对有关方面的需要能有一定的帮助。

1 科学数据概述

在我国社会科技发展过程中,科学数据是最基础的原始数据,是人们因不同需求而开展系统加工的相关产品数据以及各类信息数据。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科技相关创新资源里,科学数据的应用性以及活躍度是最高的,人们也逐渐重视起科学数据的社会应用价值。大量相关科研实验表明,许多科学研究中有价值的数据都在原生科学研究的数据里[1]。

目前,数据科学开始兴起,数据密集型的范式已然形成,传统的科学数据内涵以及组成和存在的形式开始发生转变[2]。钱鹏发表了一篇有关数据科学的文章,里面对数字科研下的科学数据进行了定义,明确在科研中,科学数据是以数字格式而存在的。因为从数据的来源角度看,科学数据主要包含数字化的数据以及原始非数字化的数据。例如,科研实验中所涉及的实验结果数据,计算机网络相关存贮数据以及神经图像等。此外,如果从数据的组成类型、格式角度看,科学数据主要含有传统结构化数据、大数据背景下非结构化相关数据以及半结构化的数据,例如数值型、多媒体式、文本以及HTML的数据等。

在科学数据的出现和发展过程中,科学数据存储共享以及利用和服务已经越来越重要,但是科学数据背后所带来的价值以及内容、规律等需要进行深入挖掘才能被发现。随着数字化科研的发展,科研方式不再和以前一样,主要通过观察和实验来进行数据获取,在科学研究、学科和学科交叉合作下,科学研究人员应由传统研究方法逐渐变成先从其他学者科学研究成果研究开始,以现成科学研究数据为基础,逐渐展开深入研究,不断挖掘科学数据中的内容以及数据,从而探索知识,不断揭示未知数据[3]。

从上可见,随着数字化科研的发展,科学数据已经逐渐数字化,在内涵中已经有了新的扩展形式,不仅仅是纸质本上的科学实验结果数据,也不再是期刊论文以及专著等文章中的表格数据,科学数据成为了科学研究对象之一,并将逐渐成为学术的出版物之一。

2 科学的数据服务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可行性

2.1 高校图书馆中文献资源相关建设给数据服务提供了资源

高校图书馆中长期积累了许多的文献资源,如科技文献等,而科技文献主要为科学数据以及信息外在展现的复合体,传播中其科学数据对于信息有支撑的作用。因为科技文献中所有的数据几乎均为学者科研活动所得,所以在可信度以及科学性上,科学数据的可信度和专业性较高,高校图书馆能利用该科技文献给科学研究人员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与知识服务。因为高校图书馆主要将文献的保障体系作为主要体系,所以能满足科技研究人员研究项目的文献资源或者科学数据、科学计算以及数据处理等需求,同时还能满足对计算机设备相关共享能力的要求,确保科技研究人员的科研工作顺利开展[4]。

2.2 高校图书馆中的学科馆员给科学数据提供了人力保障

在高校图书馆中,大部分的学科馆员已长期参与科学研究,且对用户信息需求已经有了深入的了解和掌握,同时学科馆员具备较为丰富的相关培训经验,所以学科馆员在参与科学的数据服务时,可以提升学科服务质量,并不断拓展高校馆藏的相关信息资源,给科学数据的服务提供有效的人力保障。此外,随着数字化资源的不断建设,学科馆员无论是在标引或者管理信息的组织、分类和元数据框架开发上,还是在推进资源数字化建设、搜集互联网信息方面,已经具备十分丰富的实践经验,而这些经验,都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科学数据相关服务最为坚实的基础[5]。

2.3 高校图书馆中科学数据相关服务是学科服务的最为重要的构成

在此背景下,图书馆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提高服务的科学化水平,而且有效运用在图书馆服务过程中,并且有效地为科学研究工作服务,改进科学研究流程。在图书馆服务中,相关部门应当强化服务水平,尤其是科学数据服务,进而为图书馆使用者提供更加完善且科学的学科服务[6]。因此,嵌入用户的服务是图书馆发展的必然趋势,同时也是改善图书馆服务水平的有效措施,可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数据服务。

3 科学数据服务内容

3.1 存储及开发服务

如今全球社会已经步入大数据时代,数据服务已经成为各国科学研究的重要需要。与此同时,各个高校也更加注重为图书馆使用者提供嵌入式学科服务,而且提供服务的数量及水平也逐渐发展。尽管如此,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校科学服务水平仍需进一步提高。为此,高校图书馆提倡建立数据共享平台,进而使得图书馆数据更加倾向于有效与有序。要想达到这一目的,相关图书馆馆员不仅应当对现有的文献数据进行充分挖掘,包括工具书及科技文献,而且需要对各个二级学院资料室的文献进行搜集及整理。与此同时,相关图书馆馆员还需要对科学研究中行程的数据进行搜集及整理。通过上述的数据服务,可对科学数据进行有效整理及分析,进而构建自身的数据共享平台,进而对高校的科学数据进行有效挖掘,同时也提高高校图书馆现有文献的利用水平[7]。

在开发数据的过程中,相关馆员需要构建自身的数据库,进而提高数据的利用率,实现数据共享,即通常所说的存储服务。研究表明,存储服务可有效为高校的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数据,而且实现数据的再加工,提高高校的科研工作水平。国外相关图书馆也建立了自身的数据库,且成果丰富,具有较高的水平,例如存储库DataStaR。在该数据库中,相关使用者可将数据上传,并共享给指定的用户。endprint

3.2 检索、导航等服务

相关馆员可结合使用者的科学研究需求,在图书馆创建的平台中进行数据检索,查找到符合自身需要的科学服务。同时,工作人员可在平台上进行有效搜集数据,并规范整理,使其变得更加科学化及有序化,然后将其发布在数据平台上,为图书馆使用者提供导航服务。此外,为了丰富科学数据平台,相关工作人员还可搜集图书馆内部及外部资源,形成检索,为用户提供完善的服务。这样一来,不仅为高校图书馆使用者及时查找到有效数据,而且提高原来数据的利用效率[8]。

相关工作者需要将咨询服务融入科学研究环境中。要想实现这一目的,馆员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鼓励高校科研教师积极合作,了解其真实需求,并且为其提供个性化、科学化的教学服务。例如某著名大学图书馆中,馆员通过一定的方式为科研人员提供服务,包括地理GIS、生命科学等数据。为提高管理咨询服务水平,该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课题研究过程中,从课题立项就开始参与,引导图书馆使用者积极开发数据,进而构建数据平台。

3.3 分析服务

在数字科研背景下,若图书馆馆员具有科研分析能力,则应对现有资源进行深层分析。比如,在分析科学研究文献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分析数据与文献的关系,含有内容特点及外部特点的关系,对数据进行分析及挖掘,进而促进科学数据及文献的有效融合,建立有效的科学数据库,最终为科学研究人员提供集成信息服务,提高高校科学研究水平[9]。此外,相关工作人员不仅可以为高校科研教师提供各种服务,例如融合及挖掘数据,而且可以为此类科学工作者提供分析软件,例如STATA、SPSS等。

综合以上可知,在此环境背景下,高等院校中的图书馆服务并非局限在过去的传统服务,也并非局限在出版的资源中,而应该逐渐扩大范围,更加重视上游数据分析,更加注重提高自身的知识服务水平。

3.4 以信息服务为基础的教育培训分析

要更好地为用户提供信息服务,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同时还要熟练掌握计算机设备的操作方法,此外还需要养成良好的理解能力与交流水平。要为用户提供优质的信息服务,就需要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展开全面的培训,让工作人员系统学习数据管理方面的技术。当下,发达国家的图书馆服务已经发展到了很高的水平,并将数据管理专业知识培育列入员工培训的项目中,有力地提升了员工的职业能力,从而提升了信息服务水平。除了对图书馆员工进行数据管理知识教育培训,西方国家的图书馆还开设了线上教学活动及互联网远程教育等。除了对员工进行培训,图书馆还可以开设针对用户的教育培训活动,将运用数据的技术方法告诉用户,提升用户对数据信息的认识和了解,让用户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和途径,并学会如何对相关工具进行使用。而图书馆的管理人员不仅要具备职业能力、掌握交际技巧,还应主动对电脑知识技能进行学习,熟练操作电脑与其他相关的多媒体信息设备,这样才能高效地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在实际工作中帮助用户获得与分析数据信息。

4 现代校园图书馆数据服务的主要要求分析

(1)当前,我国众多校园图书馆都纷纷开设了数据信息的相关服务项目,并且经过工作人员的努力都得到了一些成绩,可是在开展这些服务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其中存在许多困难,要克服这些困难,就要根据工作现状和用户的需要,构建起相应的运作机制,充分运用自身优势,获取数据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对相关成果进行有效运用。除此之外,图书馆还要和学校的其他行政部门通力合作,充分运用现有资源,对数据系统进行开发并建立起知识库平台,这样才能给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科学服务,使校园图书馆的服务质量更上一层楼[10]。

(2)开展的数据服务项目是与数据存在的周期紧密相连的,这个服务的过程涵盖数据搜集与处理的整个流程。从对获取处理开始,再对数据进行整理与加工等,都是服務的主要环节。从开始对起始数据进行研究到进行深度开发数据信息,最终对数据信息的研究情况进行发布与运用,研究的全过程都存在动态性的数据信息。所以,校园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在实施调查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不仅要对数据信息进行研究和搜索,还要运用合理有效的方式处理数据信息,使数据信息得到有效的开发运用。

(3)革新服务模式的重点是转变观念并对服务形式进行优化。现代校园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优质服务的关键就是如何使用户更便利地获得自己需要的信息资源,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需要对数据信息进行深度的开发和有效的管理,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具备相关知识与一定的信息搜集处理能力,同时工作人员还要能与专业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层面的沟通交流[11]。

(4)立足数据信息开发利用角度,对数据的获取、保存与搜索等环节进行研究,逐步对图书馆信息服务项目进行创新优化。数据信息的开发利用给校园图书馆带来机遇与挑战,要给客户提供良好的信息服务,就需要改善图书馆的科学研究条件,创造科研的有利环境,使工作人员能够研究出开发利用数据的有效途径,同时充分了解自身优缺点,运用目前具有的有利条件,对服务进行优化改进,使用客户能够获得更优质的服务。

5 结 语

结合上文的分析,受到现代数字化技术背景的冲击,传统校园图书馆应该全面分析竞争环境,了解自身存在哪些缺点与优点,积极学习信息化技术,推广相关服务,优化自身的服务水平,同时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寻求信息化发展道路,不断更新服务项目,提升信息服务质量,这样才能让现代校园图书馆的用户得到更好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马志赟.高校图书馆学科化服务体系的构成要素及其作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8):102—105.

[2]姚惠萍.高校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的新模式[J].图书馆学刊,2012(3):88—89.

[3]何 静,张逸新.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与学科化知识服务[J].新世纪图书馆,2008(6):81—85.

[4]崔金红.基于学科化的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系统构建[J].图书馆学刊,2010(5):17—19.

[5]韩小亚,王 黎,徐变云.图书馆资源建设学科化实施模式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6(2):40—43.

[6]牛桂卿.国内图书馆学科化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刊,2013(10):140—144.

[7]白兴礼.高校图书馆学科化信息服务体系构建[J].图书与情报,2008(1):94—97.

[8]徐 华.推动高校图书馆微博服务科学发展的思考[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4,35(8):181—183.

[9]韩翠峰.大数据时代图书馆的服务创新与发展[J].图书馆,2013(1):121—122.

[10]王 敏.高职院校图书馆学科服务的模式与实践探索[J].图书情报工作,2016(6):55—58.

[11]初景利.嵌入式图书馆服务的理论突破[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3(6):7—11.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图书馆研究
公司研究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我国FDI和OFDI对CO2排放影响的比较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
对周期函数最小正周期判定法的研究与应用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