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2017-09-14 08:10沈奇峰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年17期
关键词:瑞舒伐阿托内皮

沈奇峰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心血管内科,浙江 嘉兴 314000)

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

沈奇峰

(浙江新安国际医院心血管内科,浙江 嘉兴 314000)

目的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方法127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A组65例、B组62例,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Hcy、肿瘤坏死因子(TNF)-α、IMT及血管内皮功能变化情况,并记录患者治疗期间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6、12个月,两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A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而H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hs-CRP、Hcy、TNF-α、IM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A组hs-CRP、Hcy、TNF-α、IMT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肱动脉内径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A组升高程度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均可有效改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脂水平、降低患者hs-CRP、Hcy、IMT及TNF-α水平,并显著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且瑞舒伐他汀临床效果更佳。

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冠心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

研究显示,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及吸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2〕。他汀类药物对冠心病治疗的作用已经基本得到了肯定。研究显示,瑞舒伐他汀调脂作用较其他他汀类药物更强〔3〕。而关于瑞舒伐他汀的非调脂作用目前研究仍不全面。本研究比较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影响。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127例,男69例,女58例,年龄60~79〔平均(68.49±7.22)〕岁,合并高血压者85例、合并2型糖尿病者29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65例、B组62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②停止服用抗炎药物以及调脂药物4 w;③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心脏明显扩大;②严重心律失常;③影响患者血脂代谢的疾病,如甲状腺疾病、肝病以及结核等;④NYHA心功能分级≥Ⅲ级;⑤合并恶性肿瘤及内分泌系统疾病患者;⑥过敏体质患者;⑦患有严重心力衰竭及肝肾不全患者。

1.3治疗方法 治疗期间两组均禁止服用任何调脂药物,并给予患者基础药物治疗,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类、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抗血小板制剂等,在基础药物治疗的同时,A组给予瑞舒伐他汀钙片(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J20120005,规格:5 mg/片),2片/次,1次/d,每晚8∶00服用;B组给予阿托伐他汀钙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J20120050,规格:10 mg/片),1片/次,1次/d,晚8∶00服用。两组在治疗期间生活方式、饮食习惯及其他伴随疾病所用药物均与入组前保持一致,均连续治疗12个月。

1.4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患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s-CRP、Hcy、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并检验患者肝肾功能,询问患者治疗过程中是否出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1.5IMT及血管内皮功能检测 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12个月行颈动脉超声检查,采用GE LOGIQ 7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患者IMT。检测探头频率7.5~12.0 MHz,测定颈总动脉膨大近端1 cm处及距此近心端1 cm及远心端1 cm处的内膜最厚处的中层厚度,左右两侧共6点取平均值作为IMT值。采集患者肱动脉二维图像及多普勒血流频率,然后将袖带充气,至超过收缩压50 mmHg或充气至200 mmHg,将肱动脉血流完全阻断5 min后再迅速放气,采集放气即刻血流频谱以及1 min内肱动脉二维图像。在血管舒张末期,测量患者肱动脉内径,测量3个心动周期取平均值。计算肱动脉血流介导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FMD),FMD=(反应性充血后血管内径-血管内径基础值)/血管内径基础值。

1.6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及χ2检验。

2 结 果

2.1两组血脂水平比较 治疗后6、12个月,两组TC、TG、LDL-C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而HDL-C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A组TC、TG、LDL-C水平显著低于B组,而HDL-C水平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2。

2.2两组hs-CRP、Hcy、TNF-α、IMT水平比较 治疗后6、12个月,两组hs-CRP、Hcy、TNF-α、IMT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A组hs-CRP、Hcy、TNF-α、IMT水平显著低于B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血脂、hs-CRP、Hcy、TNF-α、IMT水平比较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与同期B组比较:2)P<0.05,下表同

2.3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治疗后6、12个月,两组肱动脉内径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P>0.05),而FMD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A组FMD升高程度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3。

表3 两组血管内皮功能比较

2.4不良反应 治疗期间A组4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15%;B组5例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其中4例胃肠道反应,1例乏力,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冠心病由于冠状动脉狭窄及心肌供血不足,从而导致心肌功能障碍,且患者心功能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程度有着直接的联系〔4〕。冠心病患者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造成长期的心脏缺氧缺血,引发心肌代偿性肥胖,并且可能导致心肌收缩功能出现异常,导致患者心脏正常射血功能降低,从而诱发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猝死〔5,6〕。

相关药理研究显示,他汀类药物具有抗炎降血脂、保护血管及促进血凝块溶解等作用,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有确切的保护作用,并对于患者心功能状态的恢复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7,8〕。研究显示,10 mg瑞舒伐他汀可使患者LDL-C水平降低45.6%〔9〕。本研究表明与阿托伐他汀比较,瑞舒伐他汀具有着更佳的调脂作用,这与相关临床研究相似〔10〕。

研究显示hs-CRP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1〕。他汀类药物可明显降低冠心病患者的hs-CRP水平,从而减少患者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率〔12,13〕。近来研究显示,高Hcy是心血管事件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14,15〕,而TNF-α作为一种炎性指标,可有效反映冠心病患者机体的炎性反应水平〔16〕。本研究表明瑞舒伐他汀对于改善机体炎症反应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研究显示〔17,18〕,他汀类药物对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有着切实的改善作用,且能够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以及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可有效防止血栓的形成,并能够有效稳定粥样斑块,可有效抵抗机体的验证反应,显著降低冠状动脉危险事件的发生率。本研究表明他汀类调脂药物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细胞有直接的影响,且瑞舒伐他汀对血管内皮的作用效果明显强于阿托伐他汀。

1郭 华,陈 炅,索冬卫,等.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脂水平、血液流变学水平及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7(5):98-100,104.

2潘力健,刘 磊,尚文静,等.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6):1463-4.

3Masuda J,Tanigawa T,Yamada T,etal. Effec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of ezetimibe and rosuvastatin on regression of coronary atheroscleros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Int Heart J,2015;56(3):278-85.

4徐星娥,金 龙,楼 蓉,等.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脂水平、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及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5;7(4):147-50.

5刘 玲,殷屹岗,阮中宝,等.血清Cys-c和Hcy对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评估及瑞舒伐他汀的干预作用〔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4;18(10):1626-8.

6王 震,马宝新.瑞舒伐他汀对高龄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血脂、炎症反应及肾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9):5488-9.

7王剑锋.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TRP9及ghrelin水平的影响〔J〕.中国生化药物杂志,2014;6(1):113-5.

8Laires PA,Ejzykowicz F,Hsu TY,etal.Cost-effectiveness of adding ezetimibe to atorvastatin vs switching to rosuvastatin therapy in Portugal〔J〕.J Med Econ,2015;18(8):565-72.

9王罗卿,孙黎明,王怡练,等.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肪因子Vaspin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2015;31(2):289-91.

10史文英,刘 华.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伴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疗效〔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16):4653-4.

11黄 涛,曾 恋,田井强,等.瑞舒伐他汀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机制研究〔J〕.重庆医学,2016;45(20):2801-3.

12Briguori C,Madonna R,Zimarino M,etal. Rosuvastatin for reduction of myocardial damage during coronary angioplasty-the remedy trial〔J〕.Cardiovasc Drugs Ther,2016;30(5):465-72.

13杨希立,许兆延,张健瑜,等.CETP基因TaqI B多态性与瑞苏伐他汀对糖耐量异常合并冠心病患者疗效的相关性〔J〕.实用医学杂志,2016;32(20):3416-8.

14万巧英.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对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血管内皮及心脏功能的影响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8(15):2305-6,2307.

15Zhang W,Luan Y,Jin C,etal. The impact of rosuvastatin on the density score of coronary artery calcification in coronaryartery disease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rationale and design of roscal study〔J〕.Clin Drug Investig,2016;36(12):1023-9.

16陈 懿,徐世鄂.瑞舒伐他汀和阿托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的调脂作用和安全性比较〔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9):2389-90.

17Kurtoglu E,Balta S,Sincer I,etal. Comparision of effects of rosuvastatin versus atorvastatin treatment on plasma levels of 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 in patients with hyperlipidemia having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Angiology,2014;65(9):788-93.

18潘力健,刘 磊,尚文静,等.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6):1463-4.

〔2016-03-17修回〕

(编辑 苑云杰/曹梦园)

沈奇峰(1984-),男,主治医师,主要从事心血管介入研究。

R541.4

A

1005-9202(2017)17-4268-03;doi:10.3969/j.issn.1005-9202.2017.17.047

猜你喜欢
瑞舒伐阿托内皮
阿托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影响评价
隔姜灸联合瑞舒伐他汀治疗脾虚湿阻型肥胖并发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阿司匹林肠溶片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阿司匹林片与阿托伐他汀钙片对脑梗死的治疗效果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瑞舒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对心功能的作用探讨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复发高危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观察
瑞舒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