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别“朋友圈”

2017-09-14 06:32李广荣
乐活老年 2017年5期
关键词:朋友圈李广熟人

文/李广荣

甄别“朋友圈”

文/李广荣

我近耄耋之年,属于不新潮不赶时髦的人,但移动通讯和互联网却例外,几年间手机换了几个,如今我也用上了智能手机,喜欢通过微信“朋友圈”了解新闻,获取信息,与亲友进行日常交流。

我的“朋友圈”主要有四类人:一是家人和亲人,二是同学和同事,三是文学圈的朋友,四是在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其他行业的朋友。

“朋友圈”是一个关系圈。一个由熟人、半熟人组成的“圈子”,是现实社交在网络世界的延伸,是个人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我给自己立下了规矩:发的图片或文字,不涉政治,不涉密,不涉人隐私,不危害社会和他人。

“朋友圈”是一个交流圈。交流自己文学创作,积极宣传正能量,是我主要目的。当我了解到一位年轻人身患白血病,两个疗程后即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再无力承担后续更换骨髓的高额费用,便在“朋友圈”中发帖寻求帮助,除了多人捐赠外,有一位高中二年级学生,决定将自己多年攒得的打算用于高考后去西藏旅游的4300元奖学金全部捐助给这位白血病患者。在“朋友圈”中,我撰文对这位品学兼优的爱心学子进行了高度表扬。

“朋友圈”是一个友谊圈。打开“朋友圈”的图片、文字,看到的是朋友的心灵鸡汤,体会到的是朋友的人生智慧,分享到的是朋友的幸福生活。在“朋友圈”了解朋友,增进友谊,加强联系,虚拟的空间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体验到更多纯真善良的感情流露。

“朋友圈”是一个幸福的圈。内容五花八门,风格千姿百态,时事新闻、生活百科、养生秘籍、名人秘史……传递的是积极快乐的社会正能量。

“朋友圈”是一个开放的圈。它提醒我们,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个人都要时刻注意甄别真假、冷静理性。

“朋友圈”是一个虚拟的圈。现代科技让人们沟通更便利,生活更丰富,但对“朋友圈”这样的社交工具,既不能过于依赖,更不能沉溺其中,以至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流。经常看心灵鸡汤励志上进,看多了也会觉得虚假;旅途见闻能开阔眼界,发多了也会觉得乏味。在这个“圈”里,认识多年、感情深如兄弟姐妹的是朋友,只有一面之缘、彼此知之甚少的也是“朋友”。当这些人统统进入一个“圈子”,你就会发现,此“朋友”非彼朋友。一旦过于依赖这个“圈”,就容易迷失方向。在纷纭芜杂的信息面前,我们要保持一份清醒,一份定力,学会甄别。

猜你喜欢
朋友圈李广熟人
Life Story
校园“老”熟人,我们的成长大“师”
和熟人相处之道
How to Arous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Study
别忘记跟熟人打招呼
李广的故事
随机微分方程的样本Lyapunov二次型估计
李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