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论诵读大家名篇,让国学经典绽放异彩

2017-09-14 18:04聂文辉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名篇国学文学

聂文辉

提高全民族的语文素养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华民族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有不少思想性与艺术性兼具的佳作。语文教师应努力挖掘其中蕴藏的审美因素,以此来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并通过诵读、熏陶、训练等多种途径使之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能力。

国学经典语文诵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古往今来它孕育了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踏着“锄禾日当午”的朗朗书声,走向自己人生的辉煌。优雅深厚的古典文学使我们从小就受到美的熏陶,“腹有诗书气自华”,沉浸于文学的优雅氛围中,能够陶情冶性,提高个人素养。我校近年来开设了“诵读大家经典”校本课程,让国学经典诵读走进课堂,拓展了学生的阅读面,丰富了学生的语文积累,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在执教“诵读大家经典”课程的过程中也深受其益,深有感触。

一、选好文本,以文学的情怀陶冶学生

语文教师要首先创设诵读氛围。从学生初一入学,我发现学生们不喜欢背诵,在背诵方面也不得法。如何让学生喜欢背诵、自觉背诵,是我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先从选好文章入手,以语文学科的特色来吸引学生,以文学的魅力来带动学生。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经典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真正爱好文学的教师能够影响几代人。我们从古今大家的文学作品中精选出那些未被收入课本的经典诗歌、散文,集结成册,汇编为《大家经典诵读读本》,并在每篇作品后辅以“作品赏析”,以供学生在理解、背诵的时候去更好地理解、品味文学作品的丰富内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语文素养代表着人的一种气质、一种风度、一种品位,大而言之,它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一种精神面貌。提高语文素养是能够通过教师对学生施与的有意识的熏陶和训练来实现的。语文老师的价值应该是:造就一片文学的情怀,让孩子心灵的沃野上开出文学的花朵。“诵读大家经典”是一扇窗,透过它,学生们窥见了一个瑰丽的文学殿堂;“诵读大家经典”更是一扇门,打开它,学生们融入了意境优美、韵味悠长的文学世界。

二、享受诵读,以文学的方式浸润心灵

语文的审美特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语言是有声的,有声的文学既是语言的艺术又是声音的艺术。所以,“大家经典课”要教会学生朗读。文章的精华在字句里,字句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朗读《论语》,领会孔子的性情,朗读《史记》,发现司马迁的胸襟,朗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朗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朗读五柳,朗读东坡,朗读易安,朗读震川……读到朗朗上口,读到文我合一。古文要朗读,现代文亦如此。对于学生来说,朗读一开始也许是一种任务,但读着读着,就渐渐成为一种习惯、一种享受,甚至是一种需要。语文老师就该是带者学生跋涉书山的引路人,就该让我们的学生畅饮文学,畅饮真理,成为“心灵高贵而自由的精神巨人”。(李镇西语)经典名篇中含有吟咏不尽的韵味,在欣赏中朗读,在诵读中欣赏,其乐无穷。我们每周都能组织学生接触并背过一篇名作,一学期下来,学生就能够背过二十篇左右的经典名篇,学生们都能出口成诵,感觉很有收获。我们相信,优雅的语言氛围对学生的影响是长久而深远的。

三、厚积薄发,以背诵展示的形式融入经典

背诵是语文打基础的重要一关,也是同学们掌握知识、积累语言材料、运用语言的一种方法。学生只有输入大量的语言信息,积累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经过反复消化,才能谈得上输出和运用。朗读、背诵做好了,即能做到正如苏辙所说的“文章不学而得之”。古人提倡“厚积薄发”这表明他们对于文学积累是极为重视的。背诵过程中的反复吟咏是用头脑想象,用心灵品味的过程,是一个挖掘文学作品中的美感的过程。经典诵读课程开设到两个月时,学生们已经能够背诵不少经典的散文佳作,学生们感到很有成就感。诵读活动的开展,其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记住名篇佳作,而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养成一种积累的习惯,拥有一种持之以恒的品质。评价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合理的评价会促进学生自由、主动地发展。对学生诵读的评价,应该重在提高学生的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学生的体验和领悟。

经典诵读,就要给学生搭建展示诵读成果的舞台。每个晨读,我们用固定的时间让每个小组进行背诵展示,为此学生们在课下积极地准备。对每一篇经典文章的背诵,我们都保证所有学生的参与。每一篇的背誦都经过自背、展示的环节,以此来确保背诵的质量并激发学生背诵的热情。让学生自己的努力来说话,不正是最好的评价吗?在共同诵读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比拼使他们更有学习的动力,诵读经典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这一学期,在经典背诵方面,能看到每一个学生的进步,是我最大的快乐!我也和孩子们一起沉浸于国学经典的优雅氛围之中,在国学经典的天地中诗意地前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名篇国学文学
“垂”改成“掉”,好不好?
用“1+X”的模式,开展阅读教学的途径
街头“诅咒”文学是如何出现的
“囫囵吞枣”讲名篇
名篇中的文品与人品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文学小说
浅议小学语文名篇导读要旨及文学浸润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