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达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对比研究

2017-09-14 12:16李永峰李彧张抒意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德国人才日本

李永峰 李彧 张抒意

当今的各国之间的经济实力竞争或是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拔尖创新人才之间的竞争,谁拥有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谁将在国际各国之间的竞争中具有更大的优势。拔尖创新人才在当今社会起着不可缺少的经济效应和人文效应,对国家在世界各国的影响力是不可忽视的。所以现在各国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目前发达国家如美国、日本、德国等在此方面已经有一些成效,而我国现在也在积极地鼓励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些已取得一些初步成果,但是现阶段在探寻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模式的道路上遇到了“瓶颈”。用传统的教育模式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是难以胜任的,因此需要探求摸清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规律来培养出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我们可以从美、日、德三国的培养目标、培养制度、教学模式、教研训练和培养环境五个方面来进行对比研究,从而对我国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提供一些宝贵的经验,让我国更加容易、更加系统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发达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目标培养制度对比研究拔尖创新人才是现在各国之间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竞争的关键因素,高校肩负着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责任。美、日、德三国已经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面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它们高度重视高校的人才培养,并且不断改进,积累了经验,因此,接下来将从培养目标、培养制度、教学模式、科研训练和培养环境五方面对美、日、德三国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比较分析。通过以上的分析结果,为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提高我国拔尖创新人才的数量及质量,在国际舞台上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一、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之比较分析

(一)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特点

美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从很早就开始的,这样以便于更加有效地服务和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例如,哈佛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具有优秀的学术才能、非凡的个性魅力、卓越的领导才能、创造才能和体育特长。它所培养出来的“全能型人才”和“领导型人才”正是国家所需要的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另外,普林斯顿大学将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定为培养12项特殊才能,其中包括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创新及独立工作的能力等。由于美国高校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目标明确,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才能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日本本科教育培养人才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创造性和鲜明个性的培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日本就开始了对人才的重视培养,直至90年代,日本的人才培养已步入正轨,并且国家大力提倡终身教育,把大学教育与企业相结合,发展到现在,日本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形成了一种固有的体系。作为日本最高的学府,东京大学肩负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重担,其目标是为日本各行各业提供顶尖的精英与领袖,使其在世界舞台上发光异彩。

德国高校的人才培养虽然受洪堡大学教育理念的影响,但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大学实施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多方面素质的综合性人才,大思想家以及拓展新的知识领域的人。德国的一些知名的大学通过不断地改革以培养具有学生的创新能力,发现问题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独立思考等能力。德国注重培养全面发展的学术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德国是典型的教育“双元制”的国家,大学和企业即为模式中的主体——双元,两者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大学要以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需要的人才为目标,重视对其科学和艺术能力的培养,从而为日后步入职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之异同分析

1.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之共性分析

(1)与国家教育目标具有一致性。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国家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一致的,高校人才的培养意在为国家培养高精尖的创新人才或是领导领袖。三国都强调国家利益至上,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更有利于日后国家的发展。

(2)强调培养人才的创新性和领导才能。三国都注重培养具有高素质的专业知识和高尚的道德的人才,同时更加注重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且具有一定领导才能的拔尖创新型人才。

(3)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全球化意识。当前世界各国之间的综合实力的竞争归根到底就是高精尖人才的竞争,可见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有多重要,因此,三国都想通过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来推动本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上的地位。在激烈的竞争下,三国紧跟时代潮流,培养出不仅服务于国家的精英,还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全球意识的国际人才。

2.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之差异分析

(1)体现的政治性和国家的需求不同。美国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要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全面发展型人才;日本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强调培养企业经营与国际化人才;而德国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过程中则是重点培养国家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和高级专门人才。三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以隐蔽地体现出了三国不同的政治性和不同的需求。

(2)体现的实质性教育内容不同。三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依据的理论基础不同,目标的具体内容也有所不同。其中,美国是利用实用主义哲学以培养社会所需的人才;而德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是采用了双元化的培养理念;日本则是采用美、德两国的有益经验。

二、拔尖創新人才培养制度之比较分析

(一)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的特点

美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较为高标准、严要求,但同时又较为灵活。美国高校招生的显著特征是各自为政,高校的基础入学考试均由校外考试机构承担,美国著名大学本科招生制度是运用综合评价选拔的方式选拔新生。同时,美国高校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跨专业、跨学院、跨学校的选课学习,选课完全不受年龄和科系的限制。而且美国为学生们创立了奖学金制度,大大提高了学生们自主学习的兴趣。

日本比较注重学生们的自主权,关注学生们的个性发展,日本学习了美国的学分制度,并为学生们提供了多样的课程供学生们选择,此外,不同学校之间的学生之间还可通过学分互换有效地增强了学校之间的交流,同时鼓励学生去外校学习其优秀课程。endprint

德国对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非常严格,每所高校都有固定的配额。对申请入学者进行严格的审核、选拔和录取。学生必须得到足够的学分才能参加阶段和毕业考试。在选课方面,德国普遍采用限制选修课和自由选修课相结合的方式来督促学生们更加全面的学习,德国也为优秀人才设立了奖学金制度和专项经费资助。

(二)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之异同分析

1.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之共性分析

(1)选拔招生制度体现竞争性与多元性。美国各所高校对学生有很大的自由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招生自主权,在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中,人才的综合性素质是选拔看中的重要因素;日本主张多元化、多渠道来培养拔尖创新人才;而德国在新生入学考试制度上十分严格,但是同时又对优秀的在职人员如果通过初试,则可允许在大学进行进一步的深造。

(2)教学管理制度体现灵活性与综合化。首先,都具有学分制,美国是最早开始学分制的国家;日本借鉴了美国高校的学分制,并鼓励不同高校的本科生们进行学分互换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德国则是采用了“学分积点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进行自己课程的选择。另外,三国都在选课方面比较自由,大大鼓励学生们自主选择。

(3)教学评估制度体现公平化与系统化。美国主要采用“以学生评估为主,兼顾专家评估和同行评估”的方法,逐步引导教师改进他们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日本和德国在这方面主要依靠专家来评估教师来进行系统的评价,注重现在与未来的结合。

2.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制度之差异分析

(1)人才培养的层次性和针对性不同。美国高校采取的是多元化的教育目标,这是其优越性所在;德国则是采用的是个性化培养,这样更有利于人才的自由发展,使其不断地成长和发展;日本采用了美国和德国两个国家对拔尖创新人才的综合培养制度来对人才进行培养。

(2)招生入学选拔的标准和方式不同。美国高校在选拔学生时注重学生们的综合能力,为了能获得更加优秀的生源;日本各高校在选拔学生时的情况不同,主要依据各学校自己自身的情况,自由性更大;德国在选拔学生时采取的是师生互选的原则。

(3)奖学金设立的指标和范围不同。美国公立学校重视的是人才的特殊教育,设立了专项奖学金;日本政府和各大高校为优秀学生们提供奖学金和专项补助,以便保证学生们科研的顺利进行;德国设立的奖学金是依据所属专业和所在范围内发放的。

三、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模式比较分析

(一)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模式的特点

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框架结构和活动程序成为教学模式。

美国高校中普遍采用的是学业课程自由化,因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比常人的培养需要更多的课程选择自由度,以满足他们思维发散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哈佛大学重视多方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每门课程都有十分精细的分类以培养学生系统的思维方式。小型研讨班是耶鲁课堂常见的授课方式,课堂上教授们鼓励学生们提出自己的疑问,并能自己寻求答案。

日本大学具有很高的科研教学能力,“产学官”合作是日本产学合作的官方主导实质和特征。日本通过这种方式来培养学生,在课堂上,教师们主要进行实验的指导,让学生们自主学习,并能从中得到乐趣,日本大学更是注重对拔尖创新人才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索能力等能力的培养。

德国教学主要由官方设立的研究所和习明纳决定,这极大地促进了德国拔尖人才的产生。并且德国各大高校采用“3+1”培养模式来培养人才,其培养流程是在学校学习3年,然后再到企业实习1年;同时德国又强化实践教学,来培养学生们的应用实践能力。

(二)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模式之异同分析

1.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模式之共性分析

(1)以探究式学习为中心。三国高校都主要提倡学生的自由发展,探究学习。其中,美国高校的研讨课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日本的学生在相互的争论中,不断地接近最正确的答案和最理想的结果;德国高校始终提倡“研讨”教学。

(2)在课程体系设置上重视通识教育。为了能够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三国高校都采取普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例如,美国高校在注重培养学生基础能力的同时又激发学生们的拔尖能力;对于各门课程的交叉教育,日本和德国也非常重视。

(3)多重视教学的个性化。美国大学很重视学生们发展的个性化,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日本针对不同的人才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案,因材施教,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德国则主要采用的是师生互动的“双元制”教学法,培养学生们的个性化。

(4)注重学生综合能力考核。美国有专门开设的培养学生们创造力的课程,并且课程内容较为丰富,结构也相对平衡,课程通过重视学生们的实践来提高学生们的综合能力;日本和德国都比较重视学生们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自身能力的开发,考核方式多样。

2.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教学模式之差异分析

(1)课程设置与组织形式不同。美国高校中课程设置的较为多样,其中包括:实践课、研讨课、講授课等,学校重视的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而并非教学形式;日本则比较重视研讨班和学术团队;德国高校的习明纳教学模式是普遍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

(2)教学方法与手段不同。美国高校的教学手段较为灵活,通常可以使用多媒体、远程教育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日本提倡体验性教学,来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德国高校倡导采纳不同的场景与教学模式进行教学。

四、拔尖创新人才科研训练比较分析

(一)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科研训练的特点

早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政府先后提出培养具有科技创新能力的拔尖人才,并启动了“2061计划”,再次重申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性。1987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本科生科研大会,支持所有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并着重加强学科交叉的科研活动,意在培养学生们的综合科研能力。endprint

日本大学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自身潜力的挖掘能力,因此高年级的学生以独立的科学研究为主,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来专心地从事科研研究,他们的理论课程比低年级少得多。近年来,“产学官一体化”培养模式和“工业实验室”为主的本科生教育模式逐渐成为日本高校培养拔尖人才的重要举措。

德国自洪堡创建了柏林大学之后,提出了“通过研究进行教学”,“教学与研究统一起来”作为办学宗旨,要求师生都从事科研,并把科研引进教学之中,正是由于这项举措,使德国成为近代大学最发达的地方。

(二)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科研训练之异同分析

1.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科研训练之共性分析

(1)鼓励学生参加科研,强化实践教学。衡量高校之间教育质量的标准就是其发表科研项目的数量及质量。三国对学生的科研训练都非常关注。教师必须不断有新的科研项目,以让学生们有更多的机会参加科研项目,通过科研训练,让师生共同取得进步。

(2)重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提高。美国高校一直强调学生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并为其提供很多实践的机会;日本则是提前让学生们进入企业实习以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德国则是让优秀的学生们独立进行科研实验,来训练同学们在实验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科研训练之差异分析

(1)科学研究的性质不同。在研究性质方面,美国强调应用研究,主要是为国家及社会培养有用人才;日本科学研究的最大特点是“踏实”和“高效”;德国则是根据国家在不同时期的不同需要来进行不同类型人才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高速发展。

(2)科研的形式和方法不同。美国高校具有比较多样和全面的训练拔尖人才的方法,学校和社会为学生们提供大量的提高其科研水平和能力的机会;日本则是采用了学校和企业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拔尖人才的培养;德国对大学生的科研训练非常严格,都是在规定的科研场所独立完成的。

五、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比较分析

(一)美、日、德高校注重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环境

美国高校十分注重营造学术质疑和批判的人文环境,同时又营造学术自由的氛围。美国高校深受德国大学的影响,鼓励学生们自由学术,教师们给学生们专业方面的指导,并引导学生们敢于创新,敢于质疑。

日本高校注重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的训练,学校教育与企业培养相结合,营造一种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氛围。学生也可在研讨班上大胆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设想,从而进行讨论,形成了一种民主的学术氛围。

德国大学的学术自由是师生共同进行科学探究的前提和保证。德国大学里主张民主、自由、平等、追求宽松的学习氛围,因此,不同思想可相互碰撞,得到不一样的新思路。

(二)美、日、德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环境的特点

(1)学术民主、学术自由氛围浓厚。三国都鼓励学生们自由学习,为学生们提供了寬松的学术氛围,培养学生们的活跃思维,鼓励学生们提出和解决问题。

(2)体现出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良好人文环境。三国高校都体现了尊重人才、尊重学生的环境。在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更是营造了非常良好的环境。

六、对我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主要启示

(一)创新培养机制,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多样化

三国都在不断地创新培养机制,我国也在此方面做出了不少的努力。例如,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从2015年开始本科生入学大一后,就可以选择相关学科的导师,并可以在接下来的两年内跟随自己的导师做实验,并可以在适当的时候发表论文,本科大三生进行第二次的导师选择,此次导师是为了培养学生更为专业的知识,为学生们提供更广泛的平台,并为学生们辅导毕业论文的写作,使本科生门在大学时期不再迷茫,随时有老师的指导,也为大学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改革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美、日、德三国在课程设置体系上都非常重视通识教育,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设置课程,可以让学生们自由选课,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现在我国高校也采取了这种做法,学生除了选择必须要上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外,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自由的选择其他课程。这样极大地提高学生们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提高了学生们学习的乐趣。

(三)加强教学与科研的结合,在实践中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国把科学和科研进行了结合。我国高校也应增加具有探索性的实验课程,实验平台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可以供学生们做实验的场所及时间。例如,林大进入导师培养系的学生,要及时跟自己的导师沟通,说明自己的情况及喜爱的方向,导师也要依据学生们自身的情况来制定出适合学生的课题及培养方案,并逐步引导学生们开展课题研究,释放出最大的创新性。所选课题要兼有代表性,实践性,科学性和扩充性。以科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和工程前沿应用技术课题为切入点,来指导学生们建立起创新性发散思维,学会掌握用建立各种模型来解决问题。研究课题应该具有弹性,能够让学生们自主地进入到深层次的探讨,已达到高水平的需求。

(四)搭建科研成果交流平台,营造拔尖人才的培养的学术氛围

以赛事为主是我国大学生科研活动的特点,如“挑战杯”“ALTERA专题竞赛”等。但是,目前暴露出来“重结果,轻过程”等问题,因此,我国高校有必要向国外高校进行学习和借鉴。比如说,可以开展成果展示交流研讨会,出版以大学生学术为主的期刊等,让学生们多与专家或学者进行交流,来培养更多的拔尖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李祖超.美国高校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评价.

[2]常彦琪.国外高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3]杨淞月.高校拔尖创新人才成长规律及培养策略研究.

本文系黑龙江省高教学会“十三五”高等教育科研课题(16Z0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国人才日本
南岸:聚人才之智 建创新之城
探寻日本
多元需求 多元教育 多元人才
“梦梦”“娇庆”德国行
毛遂自荐
日本神社
为国家选人才
新中国科技60年(3)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