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语言文字运用切入点,大胆取舍,夯实训练

2017-09-14 02:54包绪莲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年段切入点人教版

包绪莲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要引导学生多读多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言的规律。教师要用足、用好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找准语言文字运用切入点,大胆取舍,夯实训练,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语言文字运用取舍训练层次性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如果教的内容不对,教得再好也是南辕北辙。《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把握语文应用的规律。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足、用好教材所提供的资源,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

一、找准切入点,落实工具性

(一)紧扣重点的“生字和词语”,找切入点

字词是阅读、写作的基石,也是语文学习的基石。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我们成功了》一课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对于二年级的孩子来说,理解“不约而同”这个词语是个难点。当学生采用多种策略理解了这个词以后,就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课文主要表达的情感,即申奥成功后人们的激动和兴奋。所以教学中,我们应充分重视字词这一语文基础训练,并把它放在首要位置。

(二)根据特殊的“标点符号”,找切入点

标点在语言文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除了表示停顿时间的长短以外,有的标点还隐含着特定的意思,需要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思考,挖掘其内在的特殊含义,以加深對文本的进一步理解。例如:我在执教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地震中的父与子》时,学生站起来朗读“他挖了8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时忽略了标点的停顿,读得非常快,我就抓住这一生成点,引导学生读出逗号的停顿,然后通过对比朗读,结合上下文情境,学生深刻体会到父亲“挖”儿子时间的漫长、过程的艰辛以及父亲救儿子的坚定信念,为后期学生深入理解全文缓冲了难度,奠定了基础。

(三)抓住典型的“句式和段落”,找切入点

教材中一些典型的句式和段落结构,是训练学生“句、段”学习的范本,我们应该充分利用。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桥》,这篇课文中的“像泼,像倒。”这样的短句子是微型小说的表达特点,同时作者用这样的手法渲染当时的紧张氛围。

(四)寻找文本的“矛盾冲突点”,找切入点

抓住文本中的矛盾之处使之成为训练点,既能抓住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是对课文内容和语言进行有效的转化,从而激活学生探究性思维的有效教学策略。例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白鹅》一课中是运用贬义词来表达对白鹅的喜欢,这是非常典型的“明贬实褒”表达手法。教师可以围绕这点展开教学,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

(五)挖掘文本深处的“空白点”,找切入点

文章的叙述描写总是有其艺术特点,需要读者在读文章时精心思考,才能读懂蕴藏在内容和文字背后的东西。人教版六年级下册《凡卡》一课结尾耐人寻味,小凡卡到底有没有回到爷爷身边?课后可以安排一个续写。这样的空白点,就可以成为训练学生语言和思维的一个个契机。

二、大胆取舍,一课一得

别小看这“一课一得”,一周6节课,就是6得,一个月就是24得,一学期就是上百得,六年下来,孩子的语文功底一定是扎实、全面的。如何做到准确取舍呢?

(一)依据语文课标理念取舍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因此,在目标取舍时,应该以工具性目标为主,在落实工具性同时感受文本的人文性。

(二)依据年段目标取舍

教师明确了课程标准对于不同学段不同课型的要求,才能在目标取舍时有的放矢。不同年段的教学重点应有不同,相同的教学内容在不同年段的教学侧重点也不相同。低年段是词句理解为主的阅读训练;中年段是句段品读为主的阅读训练;高年段是段篇结构为主的阅读训练。

(三)依据单元目标取舍

新课程都是按专题组织单元,无论是教师用书还是教材的单元导读中都明确地说明了单元训练重点。如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一课中有精彩的对话描写,蕴含深意的标点,准确精炼的词语等等很多训练点,但是教师用书的单元说明中明确指出,“这一组的教学应具有总结、提升的性质,教学时,不仅要让学生阅读一篇篇童话,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帮助学生建立起对童话这种文学体裁的初步认识。”所以,训练点应该确定在通过对文中对比描写部分的朗读、理解、运用,感受故事情节的跌宕起伏,体会童话的特点。

三、夯实训练,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一)训练要有层次性

1.年段目标要有层次性。同一内容的在不同的年级也要有不同的层次。例如,学习运用对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等方面的描写,表达人物情感这一写法在中高年段的很多文章中多次出现,如何做到层层递进,使学生一课一得呢!以外貌描写为例,三四年级因为学生刚刚接触习作,所以在写人的文章中,只要有外貌描写即可,通常是第一段写外貌,而且最好是按照一定顺序,面面俱到地写;到了五六年级我们就要求学生要抓住特点写,抓住能体现人物性格特点的部分写,如六年级上册《一面》里六次外貌描写,都是为了塑造人物形象所用。

2.课时目标要有层次性。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设计好训练梯度,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例如,对词语的训练要先理解再运用;对表达方法的训练要先知道写了什么,接着思考怎么写的,然后是品悟这样写的好处,这些都做透之后,才是仿写、练写的训练。如五年级上册《钓鱼的启示》一课中对于运用细节描写的训练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思考“我为什么不想放鱼。”学生们找到第三自然段后,概括出来第一个原因是“我很喜欢这条鱼”。这一设计解决了这段主要写什么,然后反复品读,发现细节描写的好处,体会只有加上“小心翼翼”“欣赏”“翕动”这些词,才能把小作者的“喜欢”“不舍得”表达的淋漓尽致。最后运用这一写法练写片段,尝试运用细节描写表达内心情感。

(二)方法要有针对性

不同年段的学生,要采取不同的方法策略进行训练。如前面提到了二年级上册《我们成功了》一课,在词语理解运用训练中的对“不约而同”一词的处理,第一层次是对词语的理解,根据二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首先读句子“人们不约而同地涌上街头。”展开想象“可能有谁来到了街头,有人通知吗?”进而理解“不约而同”的意思,接着出示人们不约而同涌上街头的图片,具体感受申奥成功后人们的激动和兴奋,在多方式理解词语意思之后再运用“不约而同”说句子。多种形式的扎扎实实地训练,使得词语训练水到渠成。

(三)反馈要有及时性

在训练过程中,及时反馈对于提高训练效率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现在语文课堂上大家都重视了“写”或者“说”的训练,但是缺少训练后的反馈,通常是练笔环节结束后,选一两个学生读一读自己写的内容,接着就没有下文了。这样的训练,学生无法可“得”。如六年级上册《少年闰土》一课,学生学习尝试运用连续动作的词后,教师要为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评价反馈创造机会,让学生明确自己哪个词用得好,在表情达意方面有什么作用,哪个词用的不恰当,如果修改?这样学生才能一课一得。

总之,只有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把学习的时间还给学生,抓好语言训练,重视迁移应用,才能真正减轻课业负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张洪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年段切入点人教版
读后环节在小学英语高年段故事版块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低年段口语交际训练之我见
大班幼儿阅读兴趣调查与培养——以福建幼高专附属第二幼儿园大班年段为例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找寻“切入点”,巧解“数学题”
年段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例举高中数学解题切入点的找寻
选好切入点新闻报道才有鲜活性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