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

2017-09-14 06:28彭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课文阅读教学能力

彭琳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它是培养学生感悟语言,领会文章思想,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阅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进行探讨。

一、更新教学观念,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的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与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也是阅读中的对话者之一”。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更新观念,要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充足阅读文本的时间,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自行发现,自我建构,让学生自己阅读,学会阅读。所以要从各方面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师生间应当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关系,确立学生阅读的主体地位。

二、重視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朗读是一种最常用的阅读方式,也是学生理解课文的重要手段。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作诗也会吟”等,说的都是朗读的重要性。朗读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使学生获得思想的熏陶,又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传递,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要让学生自主地、全身心地经历阅读过程:

1.变着法子让学生读。充分让学生去思,去想,去创,老师要特别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充分发展和全面发展。

2.要让学生充分读。给足“读”的时间,叶圣陶先生说:“语文课目的之一,是使学生在阅读的时候能够自求了解,了解不了才给学生帮助一下,困惑得解,事半功倍;还要扩大“读”的面,不仅要在课上阅读,还要在课外读;同时还要提高“读”的质量,思考着读、有感情的读,加深理解。

3.让学生自己说话。将教学过程开放化,让学生想说就说,学生的说才会体现个性化;只有将交际形式多样化,面向全体,人人参与(或同座式、或小组式、或全班式),学生说才会落实全员化。只要多说多练,学生说的水平才能不断进步。而且通过这种个性张扬,能转化为学生更具有个性的阅读能力,使学生语文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

三、倡导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学习,从中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和竞争意识,培养学生善于与人合作,与人交流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获知。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结合书本的学习,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方向与合作学习,然后把收集到的资料、书籍等加以整理,进行专题阅读活动。学生通过自主合作阅读,积累内化了大量的语言材料。并且使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了自主合作学习的力量和乐趣,感受到自主合作成功的喜悦。也提升了学生合作、交流、协调的能力。

四、拓宽阅读途径,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引导学生创意朗读

有句话说得好:“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同一篇文章的领会不同,读出来的情感就不同。因此,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应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积极鼓励学生通过各自独特的角度去体会课文,去感触课文,再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读出自己的情感。

2.适时引导学生想象

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课文关键处的拓展空间,在课文已有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对此处做出合理的想象,从而开拓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更有新意、更独特的语言,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巨大魅力。

3.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

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捕捉质疑点,把问题问到“点子”上,这个“点子”就是课文的重点、难点、知识点和语言文字的训练点。一是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眼发问。二是抓住矛盾,把课文中看似矛盾的地方揭示出来。三是比较优劣,对教材的重点字词或重点句,通过比较认识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词而不用那个字词。

五、正确引导阅读,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正所谓“学而不思则罔”,孔子这一名言阐述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人要有自己的头脑,不能成为别人的传声筒,否则只会全盘接受他人的衣钵。只学习不思考,认识的过程就没有完成。阅读与思考,两者的关系正如学与思的关系,有认真思考,才能不断修正、调整、丰富、提高自己。

由于小学生的知识水平、个性心理品质和获得信息的多少,取决于他们认识水平的深浅程度,也决定了他们质疑问难的水平。如果不加以引导,学生的提问往往会停留在字词句段和文章的表面情节上,得不到深入,起不到加深理解培养思维能力、扩大知识面的作用,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

1.定向发问引导

定向发问就是按照一定的思考范围,顺着一定的思维方向去研究和发现问题。学生通过自己的阅读思考有了依据。探索有了方向,就容易发现问题。例如,阅读《奇妙的国际互联网》学生经过阅读第3段思考后提出了最后的省略号它省略了什么内容?为什么要省去不写呢?通过讨论,大家弄明白文章不写是为了更好地说明了国际互联网上的内容丰富多彩,各种知识、各类信息不计其数。人们只要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从而在自己的头脑中形成了国际互联网实在奇妙了。

2.定势发问引导

定势发问引导就是按照课堂上的学生发问讨论的情况,因势利导,继续顺着一定的思路,围绕同一个主题提出一些问题。往往采用这样的形式进行引导:“你讲对了。就这一方面,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仔细想一想”这种发向引导的目的,是把问题推向纵深,求得进一步的理解。

3.定量发问引导

定量发问引导,是引导学生在阅读一般文字或者就某一方面,通过自己阅读思考,去发现一定数量的问题。所提的问题,不仅有质量上的要求,还要有一定数量上的要求。比如,阅读了一段,谁能至少发现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问题。当然数量上的要求和实际存在的要保持一定的差距,让全班学生发问有可能出现重复交叉,数量不宜过多,要求不宜过高。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认真地、潜心地去读课文,不浅尝辄止,也有助于全面理解课文内容的本身,体现语文学习的整体性。阅读时,还指导学生在课文中进行批注,简单地写下问题,防止遗忘。在认真准备的基础上,把问题一下子提出来,其它同学补充,然后逐一进行讨论研究。

语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及课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有利于学生体验、感悟的内容,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体验的环境,能够积极参与对话,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加强学生对语言文字探究过程的体验,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从心底爱上语文,使学生切身感受到“书本是甜的”。能从小就体味到阅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从而培养学生终生阅读的好习惯。

参考文献:

[1]褚清源.高效课堂需要关注的10个细节[N].中国教师报,2016,(12).

[2]郑丽红,杨子洪.打磨课堂绽放精彩——谈中学政治课堂教学细节处理[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02).

[3]王昌.关注教学细节成就高效课堂[J].中国农村教育,2012,(1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课文阅读教学能力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你的沟通能力很好吗?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