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2017-09-14 10:44任识铼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溶液记忆实验

任识铼

新课标倡导,课堂教学不再是单纯地教给学生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根据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和多年教学经验,总结出了如何引导学生会观察、会动手、会记忆、会探究、会思考的有效教学方法。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学会学习新理念明确提出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让学生热爱科学,学会学习”。那么,如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运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笔者结合学科特点以及多年教学实践经验,谈点具体体会,以供同仁商榷。

一、会观察

前苏联著名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在他的实验室的墙壁上写着六个发人深思的大字:观察、观察、观察!瓦特由于敏锐的观察看到“水蒸气冲动壶盖”而受到启发后,发明了蒸汽机,这都说明观察的重要性。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和科学的观察方法是学生学好化学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化学教学的一个价值取向。那么怎么去观察实验?首先应注意克服把观察停留在好玩、好奇的兴趣之中,要明确“观察什么”“为什么要观察”,在老师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地去观察实验现象。观察要遵循“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的顺序进行,具体的步骤是: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反应的条件;反应过程中的各种现象;反应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最后对观察到的各种现象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分析、判断、综合、概括,得出科学结论,形成准确的概念,达到理解、掌握知识的目的。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实验1-1中的第三个实验,给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的目的看有新物质生成吗?观察内容和方法是反应前:硫酸铜溶液为蓝色,氢氧化钠溶液为无色;反应中:没有条件,变化过程中的现象产生蓝色沉淀,溶液变成无色;反应后:蓝色沉淀不消失,溶液还是无色。经过引导学生分析得知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后生成了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无色的硫酸钠。最后与前面两个实验比较、概括出“变化时生成了其他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的概念。

二、会动手

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是新课标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也是学生必须形成的一种能力。笔者根据新教材學生实验与演示实验之间没有严格界限这一特点,首先,尽力变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其次,努力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凡是在家能完成的家庭小实验,我都要求学生完成且进行检查,要在课堂上汇报它的实验感受,包括遇到的问题以及新的见解等。若学生在家完成有困难,我就利用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在学校完成。如学完溶液后,有个家庭小实验,“自制汽水”这个实验操作简便,原料吗?集体好寻找,个人可能有些困难。我到食品店买了柠檬酸、小苏打、白糖。要求每人带一个约能装一斤水的纯净水瓶,并装上凉开水,组织学生在活动课上完成了此实验。同学们兴趣非常高涨,当同学们喝到了自制的汽水后,脸上流露出了成功的喜悦,一些同学还表现出舍不得喝,他要带回家让爸爸、妈妈等家人尝一口自己做的汽水。这不仅训练了学生动手能力,更重要的还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还有一些家庭小实验个别学生在家不好找有些药品时,我就尽力帮助给学生提供。如学生在做家庭小实验“鸡蛋壳与醋精反应”时,为证明产物有二氧化碳,需要澄清石灰水,我给学生就提供澄清石灰水。再次,要向学生定期开放实验室,让学生做兴趣实验或课外实验,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三、会记忆

记忆是学好化学的基本方法,但同学们普遍反映化学课“学得会,记不住”。针对这种状况,我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找技巧、找方法,学会记忆,提高记忆效果。那么,怎么去记忆,笔者认为,在理解基础上,要“因材施教”,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方法。一是抓关键词记忆。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催化剂概念,是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它物质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我们可引导学生抓“一变、二不变”关键的词来记忆。还有CO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可引导学生概括为“一通、二点、三灭、四停、五处理”来记忆。二是编顺口溜记忆。如化合价的记忆,可编成如下顺口溜,即:一价钾钠氢氯银,二价氧钙钡镁锌,三铝四硅五价磷,谈变价也不难,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注意加着重号的为负价。三是谐音记忆。如地壳中含量情况,可引导学生这样记,“养(氧)闺(硅)女(铝),铁(铁)锅盖(钙)拿(钠)到家(钾)中既美(镁)观有轻(氢)巧”。四联想记忆。如酸碱指示剂,可引导学生这样记“石蕊捡(碱)了一篮(蓝色)子酸里红(红色),酚酸无(不变色),遇见(碱)脸就红(红色)”。除此还经常训练学生运用归类记忆法、对比记忆法、化简记忆法等。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记忆。

四、会探究

遵循规律,教给学生探究方法,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也是化学课程改革的根本目标。笔者通过实践,体会是在平时探究实验中除了注意按照发现问题、大胆猜想、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方案、实验验证、收集证据、得出结论、质疑反思、评价交流、新的发现等这一基本探究模式训练外。还注意遵循循序渐进原则,开始步子要小,要设计引路作用的问题链,使学生进入有效探究状态并顺利完成探究报告。如“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我设计了如下问题:①用眼睛观察蜡烛是什么颜色与状态?②用鼻子能闻出什么气味?③切一小片蜡烛放入水中,它沉入水下还是浮在水上?④点燃蜡烛看火焰是否有亮暗之分?⑤用牙签平移通过火焰看牙签有什么变化?⑥把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并缓慢下移,看到烧杯内壁有什么?手感如何?又说明什么?⑦把澄清石灰水润湿内壁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说明了什么?⑧用嘴吹灭蜡烛,发现有何物冒出?用火去点燃,能看到什么现象?说明了什么?⑨有个别学生烧杯底部变黑,这是为什么?⑩小烧杯罩住火焰一会儿,蜡烛火焰自动熄灭,这是什么原因?按上述问题链,引导学生探究。当学生有了探究思路意识后,逐渐放开手脚,让学生大胆的质疑、猜想、假设、实验等,逐步学会探究方法。

五、会思考

现在学生不会思考,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质量,很难适应社会发展。其主要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制约了学生思维,课堂上老师以讲授为主,垄断了课堂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绝大多数也是教师课前设计好答案,并要求学生的回答也应与其相同,导致课堂教学单调、沉闷、效果低微。要克服这一弊端,笔者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努力创设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氛围。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全部教学过程围绕学生的问题而展开,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较好培养。在作业设置上,精心选编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问等习题,训练学生求异思维。在实验教学上积极开展探究学习,让学生按照步骤,大胆地猜想,大胆地设计实验等。如在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探究中,我以小组为单位先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再给出仪器让学生进行实验。结果学生设计出了很多套装置方案,有的是用试管或烧瓶加一个帯导管的橡皮塞,有的用了双孔橡皮塞,添加了长颈漏斗,有少数学生还采用了注射器等。尽管有些不够科学,但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学会思考,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吴俊明.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程改革[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课程教材研究所.化学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化学九年级)教师培训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溶液记忆实验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儿时的记忆(四)
儿时的记忆(四)
记忆翻新
最酷的太空实验
强碱混合溶液pH值的计算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
溶液知识 巧学妙记
例析高考对“pH+pH=14”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