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2017-09-14 04:27韩伟王栋亮孙雪峰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信仰价值观核心

韩伟 王栋亮 孙雪峰

信仰是人的政治灵魂和精神支柱,是人生的支撑和方向。加强大学生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有效途径。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信仰多元化的现状以及信仰教育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的问题,积极探索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对策,创新教育方法和途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信仰教育,对于提升高校立德树人实效,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学生信仰教育一、高校大学生信仰教育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总体呈现积极、健康与向上的现状,多数能正确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但马克思主义信仰意识不足,且在不同大学生群体中呈现出差异性。主要表现为:(1)信仰意识淡化。有一部分大学生对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缺乏理性认识,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屑一顾,甚至认为是假大空,导致一些大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不够科学和全面。(2)信仰多样化。部分大学生崇信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甚至有部分大学生在实际意义上信仰了宗教,这样就形成了以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流、多种信仰并存的格局。(3)信仰功利化。近年来,由于受国内外大环境的影响,部分大学生把工作在“北、上、广”等大城市、获得高薪作为衡量自己事业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而不愿意到祖国最需要的农村去工作,这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的功利化的信仰取向越来越严重。

二、大学生信仰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缺乏生机和活力,方法单一陈旧,以灌输为主,导致学生只会被动的接受。部分辅导员对学生缺乏人文关怀,对班级学生疏于管理,师生关系有些疏远。再者是高校仅仅停留在理论知识考查层面的教学目标,使得对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往往也只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说教,忽略了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积极作用。

(二)社会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毋庸置疑,但是,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在部分领域却产生了一些不公正的社会现象,助长了拜金主义思想的膨胀,使得一些大学生价值观扭曲倒置,信奉个人至上,于是便将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抛之脑后。同时,网络新媒体传递的某些朦胧导向、消极颓废、虚拟血腥等信息内容,也严重影响了高校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的实效性。

(三)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信仰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第一,身心不成熟。对一些是非问题没有正确的观点,处理问题缺乏实际经验,视野狭隘。第二,以自我为中心。有些大学生“自我”观念较强,一切向学分看齐,向奖学金看齐,虚荣心较强。第三,集体观念淡漠。缺乏团结协作意识,活动中只顾展现自身才华,不顾集体荣誉。第四,对校园社会实践活动认识不足。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信仰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

1.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导作用。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包括四门课程,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教师要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善于利于互联网等高新技术、媒体来改变单向灌输的陈旧方式,灵活采用专题讲座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灵活多样的方法,确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染力、渗透力、影响力和公信力。

2.发挥专业课的渗透作用。首先,授课教师应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重视言传身教。其次,课程内容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兴趣。如生物课上研究多种动植物生活环境与习惯,会加强大学生保护动植物的意识,不断关注全球问题,构建出自己的生态价值观。可见,专业课的渗透作用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作用。各科课堂教学,都要深入开发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契合点,通过组织课堂讨论、实践活动等,引导大学生博古通今,以史为鉴,古为今用,不断推陈出新,锐意进取,在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谛的同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1.重视校风、教风、学风建设。高校必须重视“三风”建设,构建科学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对高校教师工作能力、学术研究态度、敬业精神、综合素质等方面严格要求,严肃处理“三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同时,要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陶冶作用,真正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高校校园文化阵地,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氛围。

2.积极发挥大学生社团组织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作用,依托社团定期组织开展各种文艺、体育、文化节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使他们在活动中尽情地张扬个性,磨炼意志,增长才干、提高实践能力。

3.建立科学的评价激励机制。评价激励机制,就是要对大学生参加的各类主题社会实践活动的行为表现加以全面的考量,克服期末一张试卷定成绩的导向,真正发挥评价激励机制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引导、激励作用。

(三)优化社会环境

1.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各级政府要继续强化党风廉政建设,净化社会政治生态,加强反腐败斗争力度,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舆论的正面导向作用,善于利用现代新媒体,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

2.推动公民道德建设。首先,应明确公民道德建设方向,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奋发向上的道德追求,崇高的理想,科学的信仰。其次,要建立健全社会道德监督机制,发挥身边先进典型和榜样的感染力,扬善抑恶,奖优罚劣,弘扬正气。

3.切实加强法制建设。要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的法制意识教育,加大宣传力度,增强他们的主人翁责任感,强化认同和理解,从而为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的法治氛围。

4.发挥网络新媒体的作用。网络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的重要信息工具,在传播和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要利用校园广播之声、学校微信公众号、以及特色校报,专栏专题,等等,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使网络新媒体真正成为引导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助手、潜力空间、监督平台。

(四)强化社会实践活动

1.利用假期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利用寒暑假组织大学生到边远及贫困乡村地区支教、到养老院做义工,周六日进行勤工俭学、兼职家教、爱心献血、做环保志愿者等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实践锻炼,掌握“创造环境的工具”,以快乐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为价值导向,深化对党的大政方针的认同与理解,增强自身的爱国主义情怀,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2.发挥榜样的示范作用。大学生效法道德模范的高尚行为,在潜移默化中增强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将敬佩之情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在模范的榜样示范作用的激励之下,更加积极主动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正確处理个体和集体的关系。在实际生活中能够正确辨别社会现实中偏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确航向的错误行为,对损害国家安危和人民利益的恶势力作坚决斗争,坚定地维护国家至高无上的利益,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崔耀鹏.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问题研究—基于青海省高等学校的调研[J].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2015,(04):7-12.

[2]中共中央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信仰——先驱的心声[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60.

本文系2017年度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大学生信仰教育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72033)。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仰价值观核心
我的价值观
信仰
漫画
价值观(二)
价值观(一)
一图GET“党务公开”核心点
以问题为核心上好初中几何复习课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每月核心经济指标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