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确简约”论汉字对汉语的适应性

2017-09-14 04:43宋文剑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信息量方块形声字

宋文剑

汉字从产生之初就被赋予了神秘色彩,后经历代知识分子的弘扬与封建统治者的引导,汉字在人们心中就有了崇高的地位。而自清末开始,由于一场“汉字改革运动”,汉字从神坛跌落,甚至被污蔑为中国近代落后的根源。经过如此攻击后,汉字非但没有被“改革”为“拼音文字”,却是分毫未损,最根本原因在于汉字对于汉语是适应的。从信息载体的角度出发,论述汉字对汉语的适应性,以说明汉字不仅适应汉语,而且适应信息现代化社会。

汉字汉语适应性明确简约一、汉字从神坛到“罪人”

汉字在中国文化传统里占据着重要地位。从“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后经历代科举制度强化,又因汉字写成的典籍不断增多,汉字变成了一种解读前代文化、书写当代文化并求存于后世的工具,它自己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要素。

自清末,却开始了一场延续百余年的“汉字改革运动”,它以“汉字落后论”为理论基础,以废除汉字用拼音文字取而代之为目标,五四时期的知识分子甚至认为中国近代落后的原因在于汉字和儒教。其代表人物首推钱玄同。1923年,钱玄同在《国语月刊》第一卷《汉字改革专号》上发表《汉字革命》,几乎把近代中国所有的落后都怪罪在汉字身上。

当我们回头看钱玄同当时对汉字的指控时,不得不说,汉字蒙受了不白之冤。近一百年来,中国的发展是国人有目共睹的而汉字除了字数稍减之外依然如故,也没有哪怕丝毫向拼音文字转化的趋势。很明显,汉字并非近代中国停滞不前的罪魁。

二、汉字适应汉语——明确简约

汉字遭受如此冲击仍能屹立不倒,除却民族心理、民族思维模式等之外,根本原因在于汉字对汉语的适应性,最主要特点即“明确简约”。

作为信息载体语言和文字,,都以传达信息为目的,而信息载体首先必须“明确”,才能保证所传达信息的“有效性”,如简化字“尘”取代繁体字“塵”就是“明确”的。但简化字“设”取代繁体字“設”就不明确。“设”跟“没”的字形区别很小,言字旁跟三点水在连笔中几乎是一样的,明晰性不够,因此,不具备信息传达的“确定性”。

信息除“明确”外,还要符合“简约”的要求,而“明确”是前提。只有在保证“明确”的条件下尽量“简约”才能达到信息传达的“高效性”。“明确简约”是信息载体发展的内在驱动,是评判其是否科学的标准。

语言和文字的科学性评判准则也应是“明确简约”。就语言文字来说,此标准是基于交际需要提出的。第一,必须明确,否则不能交际;第二,在此基础上,要尽量简约,这又是交际高效率的要求。表达同一内容,所用文字最简约的就最科学。当今世界的语言文字莫不是在明确的前提下力求简短。而汉语和汉字是这方面较为突出的一个。

21世纪是信息社会,电脑应运而生。正是电脑宣布,印欧语文不能直接成为电脑文字的最大障碍就是“不简约”。基于这种原理,研究电脑的科学家们被“明确简约”的汉语汉字所吸引。美国学者鲁道夫曾说:“原来中文是世界上最成熟的语文。几千年来,中国人不停地简化自己的语言,才得出现在的样子。”

三、汉字适应汉语明确简约的特点

汉字适应汉语明确简约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三方面:汉字的直接表义性,形声字,方块汉字。

1.汉字的表意性主要建立在以字形直接表义的基础上

“英语和汉语这两种文字记录思想的途径并不相同,英语(及其他拼音文字)走的是曲径,从意义先到语音再到汉字,中间有一个语音的中介;汉语(表意文字)走的是直径,从意义直接到文字,而语音只是伴生的附属成分。从文字直接联系的对象来看,英语联系的是语音,而汉语联系的是语义。联系语音,文字首先必须忠实于语音……聯系语义,文字忠实的是客观世界的图像。”

由现代信息论得知:人们正是靠文字提供的信息来认知其背后的意义。首先是字音提供的信息,但仅凭此,还不能确保文字记录的语义无误。“据统计,字音提供的信息量还不到文字所记录的语义得以确定时所必需的最小信息量的80%。”所以,要通过字形来补充。而通过文字字形接受的信息量比通过语音的信息量要大很多。拼音文字要通过语音分析才能了解意义,方块汉字却可直接从形获取意义,从而达到便捷表义的效果。

2.形声字体现了汉字的明确简约

汉字80%以上是形声字,其发展规律决定了自身最终以形声字为主体的格局。形声阶段是汉字表意发展的更高阶段。在“形声系统形成后,人们不再把汉字的形体与具体的物象相联系,而是凭借着形音义三合一的构件来概况表意。”在形声字中意符和声符都有区别功能,意符能“辨别义类”,声符能“提示近音”。

汉字的形声造字在内部逻辑方式上与汉语以单音词层层合成构造新词的方式有相似性:生字熟旁、生词熟字。汉字的形声结构既限定了汉字构形元素的无限增多,又满足了新词产生的造字要求。所以说,“形声结构的出现是为适应文字精确记录语言的要求。”

3.方块形汉字

在相当长时期内,由于印欧语理论模式的影响,一些人认为,方块汉字是落后的,改革汉字要把方块形的汉字改造成拉丁式的线形文字。

但从几何常识来看,就信息量而言,点不如线,线又不如面。而汉字是平面的方块形,储存的信息量比线形文字要多。汉字不论笔画多少,作为字来说,展现的是平面等积的方块,减轻了目视的负担,可以提高阅读速度。如此,方块汉字不但储存信息多,而且便于认读,这是优于线形文字的,而且恰恰证明了汉字明确简约的特点。

汉字不只是方块形,而且还是个性突出的方块形汉字,否则也无法与汉语构成合成词的科学性相适应。汉字极大地运用了文字以形表义的两种方式:一是以字形直接表义;二是字形先表音,后表义。形声字就是这两种表义方式的巧妙结合,不过是以第一种为主。这样才使汉字具有了较高的易阅性。

四、汉字适应信息现代化

在信息现代化极快发展的今天,汉字在传达明确简约的信息过程中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同样适应于信息时代。

澳大利亚高能物理博士卢遂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指出:英文按字母逐个输入计算机太慢,提高速度就要采用表意符号,使单字缩短,才能适应计算机。

西方人在使用拼音文字的同时,大大发展了以字形直接表义为主的科学文字,“缩写词”越来越多,英文输入计算机更多地采用了表意性符号,变得简短,成为计算机语言——这还不足以说明是信息载体的标准——明确简约在起作用吗?

而这种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拼音文字适应工业时代,而适应信息现代化的恰恰是汉字。“20世纪第一台计算机是在工业化基础上产生的,后来的计算机基本上是根据拼音文字的特点设计的,有极大的局限性。但正是由于计算机飞速地发展,科学家们已经清楚地看到汉字的优越性。”

我们必须跳出印欧语系语言学理论的框架,立足于我们的语言学,从汉语汉字本身出发研究其本质特点,实事求是地认识到汉语汉字的优点和不足,从而促进我国语言文字理论的健康发展,这对语文教育也将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袁晓园.重新认识汉语汉字.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10.

[2]袁晓园.汉字文化.2006/2007.

[3]潘文国.汉英语对比纲要.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4,6.

[4]徐德江.当代语言文字理论的新构想.科学出版社,1992.

[5]胡双宝.汉语汉字汉文化.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量方块形声字
形声字太调皮
谜题方块
纸板俄罗斯方块拼图
画说汉字——摆(bai)
浅谈班班通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运用中的几点做法
走出初中思想品德课的困扰探讨
有序数方块
让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飞扬
我们的新发现
好大的方块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