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推进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的启示

2017-09-14 13:15郭胭瑞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陶行知理论生活化

郭胭瑞

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从20世纪20年代形成之后,在培养实干型人才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种强调“教育回归生活,以生活为中心”的思想与当前高中思想政治课倡导生活化、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理念是一致的。对于如何更好地挖掘和利用生活资源,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的问题,当代教师可以借鉴生活教育理论中有关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实施范围的阐述,通过教学实践,以促进学生学以致用,更好地生活。

生活教育理论高中思想政治课生活化课堂针对中国传统教育“读死书,死读书”的现状,陶行知针砭时弊地提出了中国教育的改造之法——生活教育理论。它强调“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不含有教育的意义。”这符合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倡导的——“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高中思想政治课推行生活化教学,既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如何准确把握“生活”二字,教育者需要全面理解生活教育理论,在借鉴中寻求创新发展。

一、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内涵

所谓“生活教育”,陶行知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它具体包括三方面: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一)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主体,它明确了教育的内容、教育的目的等基本问题。与此相对的是杜威所说的“教育即生活”。陶行知通过八年的实地考察,认为杜威所说的“教育就是儿童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预备”不符合中国教育的现实状况。在他看来,生活起决定作用,“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教育的作用在于改造生活,为生活服务。纵观教育的发展,从最初的口口相传到今天的网络授课;教育内容从古代的辩论、骑马、几何扩展到现代的物理、化学、计算机等领域,无不反映出社会发展对教育起决定作用,教育对人类生活有推动作用的辩证关系。

(二)社会即学校

“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将学生学习的场地从有限的教室延伸至无边的社会,加强了彼此的联系,使教育不再局限于特定空间里书本知识的学习,调动了全社会学习的积极性。

“社会即学校”包含以下思想:第一,社会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具有教育功能。例如,工人、车夫、农民等群体虽然无力进入学校继续深造,却可以在社会历练中获得长足发展。陶行知组织的山海工学团、香港中华业余学校等教育形式就是为了充分挖掘促进人发展的各类资源,补充全日制教育的单一形式。第二,从教育角度讲,“社会即学校”活化了教学内容,使学生从静态的知识领受发展为动态的学做合一。在社会这个大学校,学生不是纯粹地学书本,而要汲取生活本身的经验;教师不仅是全职人员,也包括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

(三)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理论的实施。它的提出首先应用于师范生的培养。其基本涵义是:“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与学都以作为中心”。作为教师,在授课前,先要自己明确,考虑学生如何学、如何做,以此为依据来决定自己如何教。在陶行知看来,“做”不只是机械劳作,它还要求有人的思考在里面。即师生做事要手脑并用学习的过程,要有这种对实践的看法在当代依然具有实用价值。

二、生活教育理论对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生活化的启示

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之中”。对于如何推进生活化教学,解决教育脱离实际的问题,教师可以从目标制定、内容选取到活动实施的角度入手。

(一)教学目标立足学生生活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价值体现,关系着教学能否有效开展。教学要“以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因而目标的制定必须基于学生的现实水平,落实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首先,知识目標中,对相关术语、概念、观念的理解、应充分利用其产生的社会背景,基于学生的现有经验来教学。比如,学生要掌握“恩格尔系数”这一概念,可以通过计算自己家庭的食品支出和消费总支出的比重去理解,而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文字陈述。高中思想政治课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等学科领域,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其次,学生的能力是各方面力量循循善诱的结果,而非一蹴而就。高中思想政治课的能力目标侧重培养学生的认知和行为能力,在制定上要有具体的实施内容和实践空间。例如,在能力目标“学生学会客观、全面地分析问题”上,教师如果纯粹地讲授课本,而没有给学生留下施展的空间,那么这项目标很难得到落实。若组织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根据相关热点问题分析并表达个人看法,那么学生将以更高的积极性参与教学,在思考问题时也会不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个思想武器。

最后,是优先设置和实施的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个目标的实现不能单靠知识的解读、习题的演练,需要借助启迪思维的活动、有价值的案例等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在目标的陈述上,应注重学生的内部感受,强调学生在一定情境中获得的个人意义,而非活动所得的结果。如“学生认真观看京剧《黛玉葬花》,赏析中国书法,并在班级讨论中畅谈自己对传统文化的感受”的表述,具体清晰、可观察、可操作。

(二)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新课程改革强调教学三贴近:“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这与陶行知所说的为“生活向上而实施教育”具有一致性。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一方面,深入了解教材,明确教学重难点,这是授课的必要前提;另一方面,关注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经历,利用学生学习的兴趣点。例如,在授课《经济全球化》一课,案例素材的选取可从学生最熟悉的麦当劳、肯德基入手;分析经济全球化的表现时,从资金、技术、贸易三个角度分别举例说明,以利于学生全面了解其含义;分析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时,可引用华为、小米等学生了解的中国品牌。例如,身处城市和农村的学生,其生活环境、教育水平的差异性决定了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应该有所侧重,考虑内容的针对性。

为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对不同教学内容的讲授,教师亦可以调整其顺序。比如,调整框与框、目与目之间的教学顺序,使之更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整合不同单元的知识联系,使学生能够综合、全面地分析问题。

教学引进生活资源,打破了学习与生活的隔阂,引导学生“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相互交融,其所经历的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螺旋式发展,知识可以真正成为学生生活的工具和沟通社会的媒介。

(三)教学实施益于学生生活

首先,教学过程可以采取生活化情境。例如,高中经济生活《消费及其类型》一框题,对于经济发展水平、居民收入差距、未来预期收入等抽象的知识,如果教师将其转化为学生熟知的生活现象,利用“一例到底”的方式贯穿课堂,那么学生将在心理翻转自己“学习者”的身份,而以“发现者”“探索者”的姿态参与课堂。此外,政治模块中,为便于学生理解民主、协商等政治概念,教师可以模拟价格听证会、区委会人大代表选举、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会议等。思想政治来源于生活,思想政治教学的目的就在于帮助学生合理、理性地“回到生活中去”。

其次,指导学生开展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社会是个大课堂,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学生只有走出教室,以“观察员”的视角深入社会,真切感受现实生活,才会更好地理解教材、运用知识。联系社会热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养老方式调查、高中学生课外补习情况等学生有能力、有精力探究的课题。课外的这些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劳力又劳心”,实现“教学做合一”。

三、构建生活化课堂应注意的问题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学构建生活化课堂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中学教师改善教学、注重实效提供了方法指导,也为学生学以致用、重视实践提出了相应的建议。然而,时隔多年,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决定了当代的教育者不可能完全照搬该理论。因而,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客观态度学习借鉴该理论。作为一线工作的教育者,教师首先要全面理解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把握其核心精髓。

其次,注重生活不代表使教学流于生活的琐碎形式,而是要有高于生活的远大追求。一些教师利用有趣的素材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而热闹过后,学生很难有所收获。对此,教师必须妥善处理生活材料,深入挖掘案例背后的学科价值和人文精神。比如,社会热点——房价上涨,教师既可以从供求关系入手来解释价格变动的影响,也可以从消费者的角度讲解消费类型及消费心理的相关知识,还能够从宏观调控的視角去探讨政府的相关举措。教师还能够借此启发学生思考人生意义和人生追求。这种发散式思维的方式将有利于学生融会贯通,活学活用。

再次,在教学实施中,教师不能因刻意追求生活化而使教学随意、纪律涣散。对此,教师要精心备课,深入考虑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加强教学预设。在此基础上,给学生留下一定的思考空间,以促进教学实效的生成。当然,教师必须宏观把握课堂节奏,防止学生的探讨偏离目标。

参考文献:

[1]董宝良.陶行知教育论著选北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01).

[2]陶行知.陶行知中国教育改造[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3,(08).

[3]华中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主编.陶行知全集第2卷[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07).

[4]申林静.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运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

[5]李毅.论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践行[D].山东师范大学,2012.

[6]杨江霞.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猜你喜欢
陶行知理论生活化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陶行知:书香年少时
陶行知夜归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高一氧化还原反应教学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理论”与“实践”
陶行知不花一分公款
多项式理论在矩阵求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