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与事实的互动

2017-09-14 16:07王娜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补语趋向语言学

王娜

现代汉语语法是现代学术界的重要研究领域,语句的主要成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宾语补足语等。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与事实互动既要具备理论价值,又要具有实践作用。浅析了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与事实互动,并提出个人见解。

现代汉语语法理论事实互动目前,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代表作品主要包括《马氏文通》《新著国语文法》《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和《中国文法要略》等,这些著作对于语法的规范与创新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简析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并从传承古汉语文化,借鉴西方语言学,处理好语病问题,合理安排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加强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创新与事实挖掘等五个方面来举例论述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与事实互动。

一、研究现代汉语语法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纵观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历史,显而易见,研究内容通常是以“事实”为主,使汉语得到广泛的应用。马建忠于1898年完成了《马氏文通》,该作品中通过应用秦汉时期的古文,结合西文的规矩对语法进行初步规范,论述了虚词和句读的作用和使用方法。1924年,黎锦熙出版了《新著国语文法》,汲取西方“纳氏文法”对中国现代白话文的语法结构予以深刻地分析,并指出“双宾语”的使用方法。1943年,著名语言学大师王力出版了《中国现代语法》,并于1944年和1946年发表了《中国语法理论》和《中国语法纲要》,他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对语法结构予以创新,建立了独特、完整的汉语语法体系。1942年,吕叔湘先生发表了《中国文法要略》,将语言学学术推向了高峰,指出汉语语法必须注重“务实”。

二、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与事实互动

(一)传承古汉语文化

提升汉语语法的实用性,首先要传承古汉语文化,结合定语后置、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省略语、兼语句、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对汉语语法结构进行规范与整理,使语句更为生动、连贯。荀子在《劝学》一文中写道:“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这句话的语法结构就属于定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作为定语的形容词通常在名词性主语前面,但是,在某些情况下依然需要使用定语后置结构,例如“娇娇继承了母亲的美貌和父亲的聪明”这句话中的形容词就在名词后面。

(二)借鉴西方语言学

在西方语言学中经常会使用英语轭式搭配方法,一句话可以出现两个主语,谓语动词能够连缀多个宾语。现代汉语语法也可以借鉴这种语法结构,使句意更加完整。在《呼啸山庄》中有这么一句话,汉语译作“恩肖疼爱这个皮肤黝黑的男孩子胜过疼爱凯瑟琳,她如花般娇美,可就是太淘气,不招人喜欢”,句子中包括“恩肖”和“凯瑟琳”两个主语。汉语译文之所以能完整传达句意就是因为借鉴了英语轭式搭配方法。

(三)处理好语病问题

在处理语病问题时,可以使用语感审读法、类比法、压缩法、逻辑意义分析法、搜索标志法等,通过查看句子主干是否完整或者句子成分搭配是否恰当。而且,要注意语序不当的问题,即定语与中心词颠倒,多项定语语序不当,多项状语语序不当,定语、状语位置疏忽,主语和关联词语序不当,相关联的并列词语或者短语语序不当。句子成分残缺一般分为主语残缺、谓语残缺、宾语残缺和修饰语残缺。主语残缺的表现为滥用介词、滥用使动式、偷换主语。谓语残缺往往是刚说完主语还没有说谓语就另起一句。宾语残缺是因为宾语前面的修饰成分复杂而将中心词落掉,基本上都是小宾语排挤大宾语。句子成分赘余是因为重复而导致的。语句结构混乱表现为句式杂糅和前后牵连,句式杂糅的原因是句子的前半段是一种结构,后半部分又是另一种结构。语句表意不明分为两种,一种是句子晦涩难懂,另一种是有歧义。语句判断不当主要表现为多重否定不当、对应问题、前后矛盾、主客颠倒、判断分析存在问题等。

(四)合理安排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

在现代汉语语法中,谓语动词后面往往会跟随宾语和宾语补足语,而宾语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加宾语,另一种是附带趋向补语的宾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作为宾语的名词并不是直接处于谓语动词后面,其前面附带着趋向补语的宾语,这就需要考虑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问题,而且,趋向补语也分为三种类型。趋向补语主要是指带有趋向色彩的宾语补足语,在英语语法表述中,当一句话同时出现趋向补语和宾语,则必须考虑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问题,而且,处理好趋向补语和宾语的次序首先要注意两种基本情况,即趋向补语的类型;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三种次序。从趋向补语的类型的来分析,趋向补语属于三种带有动作趋向的动词,第一种称作(a)类趋向补语,主要是进、出、上、下、开、起、过、回;第二种称作(b)类趋向补语,只有两个,即“来”和“去”;第三种称作(c)类趋向补语,属于复合趋向动词,即进来、进去、上来、上去、回来、回去、出来、出去、起来、过来、过去、开来。

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三种次序来分析,第一种次序关系是:谓语动词+趋向补语+宾语,在语言学中写作动+趋+宾,例句有“端来一碗米饭”;第二种次序关系是:谓语动词+宾语+趋向补语,在语言学中写作动+宾+趋,例句有“端一碗米饭来”;第三种是谓语动词+趋向补语1+宾语+趋向宾语2,在语言学中写作动+趋1+宾+趋2,例句有“拿出一叠钱来”。

动词带(a)类趋向补语主要是指谓语动词+趋向补语+宾语(动+趋+宾),所使用的趋向补语包括:进、出、上、下、开、起、过、回。但是需要注意的是(a)类趋向补语动词的正确搭配,只可以使用动+趋+宾的结构,而不能用动+宾+趋。

(b)类趋向补语,只有两个,即“来”和“去”,动词带(b)类趋向补语可以使用动+趋+宾结构,也可以采用动+宾+趋结构,但是同样要注意补语动词的搭配方能确保语句的连贯性。例如“端来一碗香菇肉丝面”属于动+趨+宾结构,而“端一碗香菇肉丝面来”就是动+宾+趋结构。而且,(b)类趋向补语前面的动词分为位移动词和非位移动词,位移动词有移动倾向,例如“跑、走、飞、爬、游、送、还、传、穿、拉、寄、扔、抬、交、拖、拽、脱、带、还、扛、借、夺、抢、拿、找、端、写、搞、抱、飘、滚、漂”;而非位移动词的位置变化不是特别明显,例如“炒、包、切、煮、剪、煎、剥、割”。在使用动词搭配(b)类趋向补语时,必须注意谓语动词的词义和词性,保持句子的连贯性,例如可以写作“脱去外衣”,而不能写成“脱外衣去”或者“脱来外衣”和“脱外衣来”。

动词带(c)类趋向补语可以使用三种语法结构,而且(c)类趋向补语是复合趋向动词,这些复合趋向动词可以连接在一起,也可以分开使用,在使用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动词和复合趋向动词的准确搭配。例如在使用谓语动词+趋向补语1+宾语+趋向宾语2结构时,可以写作“小女孩从房间里拿出一盆花来”,而不能写作“小女孩从房间里拿来一盆花出”,这个例句拆分了复合趋向动词“出来”。而且,趋向补语动词“出”通常表示位移动词的起点,而“进”用于表述终点,例如“明明把花盆搬出房间来”表示宾语“房间”是谓语动词的起点,而“小玲把作业本拿进教室”中的趋向动词“进”表示宾语“教室”是谓语动词“拿”的终点。

(五)加强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创新与事实挖掘

创新现代汉语语法理论,提高语法结构的事实价值,必须重视完善语言学理论,对语句成分予以创新,挖掘每一成分的重要作用,形成完整的现代汉语语法结构。此外,需要将理论与事实描写进行对比,查看语句是否通顺而完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全面推广现代汉语文化,规范语法理论与事实的互动,必须重视传承古汉语文化,借鉴西方语言学,处理好语病问题,合理安排动词后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加强现代汉语语法中的理论创新与事实挖掘。

參考文献:

[1]张全生,王宇轩.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变换分析理论——兼析主谓词组的换位变换[J].语言与翻译,2016,(11).

[2]姜红.试论索绪尔语言学理论在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作用[J].湖北教育学院学报,2012,(06).

[3]孟昭泉.现代汉语语法教学与认知修辞中的理论构建[J].台州学院学报,2011,(19).

[4]闫蒙蒙.现代汉语“形容词+点儿”祈使构式的认知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2016,(05).

[5]赵芸芸.新世纪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及有关思考[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7,(01):102-112.

[6]施春宏,李晋霞.当前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基本态势及相关问题[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14,(04):80-89.

[7]邢福义,谢晓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与事实的互动[J].汉语学报,2013,(03):2-8+95.

猜你喜欢
补语趋向语言学
牡丹与梅影:多元文化下宋人的审美趋向
实用趋向
全球治理趋向扁平
汉语、达翰尔语补语句之比较分析
语言学研究的多元化趋势分析
现代汉语补语的翻译
对外汉语教学中状态补语与程度补语的对比研究
A Pragmatic Study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Verbal Communication
书讯《百年中国语言学思想史》出版
The Influence of Memetics for Language Sp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