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教学法在翻译专业教学中的探究

2017-09-14 16:10武锐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支架导向教学法

武锐

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培养,被世界众多大学所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较好地解决了理论与实践、教与学等脱节问题,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及专业素养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从教师的视角,对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核心理念,翻译教学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方法进行了论述和探究,指出在新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该有哪些作为。

问题导向教学翻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一、引言

自2007年我国首批翻译专业硕士学位点设立以来,翻译教学研究与改革得到高度重视和发展。翻译教学法从最初注重语言的词汇和语法纠错,发展到同源译文的比较和鉴赏,再到近年的关注翻译过程,如苗菊的过程教学法,叶苗的全程交互性教学法,李明、仲伟合的翻译工作坊,刘和平的五式教学法等。翻译教学的模式由以译品为取向,转变为以翻译过程为取向。短短10年间,翻译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教授翻译能力,转向以学生为中心自我建构译者能力乃至“译者素养”的培养,由评价翻译结果转向重视翻译过程。

业界已认识到改革必须真正触及灵魂,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要能包容异质思维。据调查,许多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虽持认同感,但实践中不知如何体现。笔者认为,教育改革必须从教师教学方法变革开始,依靠教师将好的教学理念贯彻到日常教学中。

笔者承担翻译专业研究生的“汉日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尝试了一年,因学生只有8名,非大数据,故未做数据统计分析,但从学生参与课程教学的积极性,思维活跃程度以及对问题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看,可以确定教学效果是好的。

笔者选用问题导向教学法的原因是,国内外许多研究成果均证明,问题导向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实践的参与过程,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问题导向教学法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和锻炼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项目管理能力等。这与翻译专业研究生培养目标完全一致。因为翻译能力是不仅包括双语的转换能力和专家能力,还包括使用工具查询验证的技能、策略选择、认知过程和心理特质等多方面能力。

鉴于此,笔者采用问题导向教学法,从教师的视角,对问题导向教学法核心理念,问题情境的创设进行探究,以期有更多的同仁加入到教学法的改革中来,为我国的教育改革尽绵薄之力。

二、问题导向教学法的核心理念

问题导向教学法最早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医学临床教学,此后,它先后在60多所医科学校中推广、修正,目前已渗透到世界各国的许多领域,许多学科的课程都开始采用这种教学法。英文Problem-basedLearning,简称PBL,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结合的方式围绕一些结构不良的、真实的问题情境完成知识和意义建构的一种有意义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它强调应把教学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来探索解决真实性问题,并学习隐藏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方法,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

其思想来源于西方的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来获得。它注重过程教育,依据情境筛选信息,通过意义协商,关注经验和社会实践来挖掘知识本质。

其显著特征是以小组讨论代替教师讲授,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養。主要环节有:问题情境创设、个人独立探索、小组协作交流、个人反思与同学互评。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过程的执行者。教师的作用是创造和谐愉快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提问,主动探索,分工协作,发挥研究学习的潜能,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索可能的答案。

其核心教育理念是以问题为导向,围绕问题组织教学,设置多样化的问题情境,发挥问题的导向作用,给学生更多想象的空间,也赋予学生更多的自由和责任,鼓励学生以各种方式参与到教学中,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积极投入对问题的探索,通过研究问题来获取新知识。即学生以问题求解为主线,积极地解决问题,并建构自己的知识框架。

问题导向教学法用于翻译教学的意义,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翻译实践综合技能和译者素养。教师可通过选择来源于实际翻译中真实性的语言材料,设计仿真的情境以及相应的翻译活动,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和这样的活动中完成意义建构。

三、问题情境的创设

问题情境的恰当创设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学生能否在此情境中开展一系列的研究探索,问题情境是始终贯穿课堂教学的,是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问题必须能够覆盖此课程的全部内容或主要内容,它来源于真实性(真实或者模拟真实的)世界,要便于学生理解,否则将影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兴趣,和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能否从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学生的知识经验,设计一系列多样化的、真实性的问题情境,考验的是教师的科研智慧和教学水平。问题情境设计得当,将有助于学生将复杂理论和单纯的实践、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等因素融会贯通,有助于学生完成科学认知和知识建构的过程,对教学效果起决定性作用。

“问题”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教学任务,完成了一项教学任务就是解决了一个教学问题;二是指教学过程中学生存在的难题、误解和错误等。问题来源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这里的问题是学生在未来从事专业领域的工作时,可能会遇到的真实性世界的劣构问题,它是开放的,没有固定的解决方法和答案。

问题情境创设方法世界著名的主要有支架式、抛锚式和随机式三种。支架式是基于概念,抛锚式是基于事件(如项目、案例)或场景,随机式是基于主题。教师可跟据教学的具体内容选用多元的、恰当的方法。

(一)支架式

支架是个形象化比喻,是围绕当前学习主题,按“最邻近发展区”要求建立的概念框架。是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它应按照学生智力的“最邻近发展区”来建立,通过这种支架的作用不停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支架式来源于前苏联著名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邻近发展区”理论。要求教师首先根据教学任务对学生可能会遇见的问题进行全面的预测,准确地把握学生将要学习的内容与已掌握的内容之间的联系,对学生认知发展的“最邻近发展区域”有个宏观的了解,然后找到准确的点建立支架。

支架包括知识支架和心理支架。知识支架是给予学生知识上的帮助,如让学生知道教学任务和目标,使学生明确完成教学任务后自己应达到的认知水平及所应获得的能力。对要翻译的原文文本做必要的分析提示,便于学生对原文的宏观把握和领会,了解相关翻译标准及译文风格。对较复杂的长句做适当的语法分析,帮助学生掌握翻译技巧和难点词句的意义及用法,学会根据语境选择词义,灵活引申和变通等,还可以从“人民网”“人民中国”“Yahoo!Japan”等网站找相关的平行文本发给学生,帮助学生顺利进入问题情境。心理支架是给予学生心理上的援助,如适时地给学生以鼓励、赞扬、安慰,帮助学生保持愉快积极的学习态度,建立自信心等。

支架建完后,要及时将学生带到问题情境中,让学生对需要解决的问题或遇到的困难有真切的体验,激发其自主探究的兴趣和热情,争取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取更多的信息,对知识意义进行同化或顺应,在支架的帮助下向更高的认知水平攀升。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学习任务与学习目的进行独立探索,可自主决定应采用何种翻译技巧,选择何种文体风格,利用何种辅助手段或工具(如咨询、讨论、上网、查找词典等),以便顺利解决翻译中的难题,较好完成翻译任务。教师要有耐心,给学生研究探讨的自由,观察学生情况,适时增加或撤销支架。多激励学生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思维过程,促使学生在相互借鉴中完成翻译任务,加深学生对翻译过程的认知和理解。

(二)抛锚式

抛锚是将锚抛出去,使轮船固定下来。抛锚式通常选择与当前教学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实践或问题作为教学的中心内容,这些实践或问题就是锚,通过抛锚来固定教学的内容。要求学生在真实性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问题,通过自身的直接经验建构知识,而不是通过教师的间接传授来获取。因抛锚式又称实例式教学,目前学者研究提倡的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工作坊、以及任务教学皆在此列。

教师应尽可能提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事件或问题之“锚”,用这个“锚”固定学生的某个角色和解决的问题,使其依据所学的理论和方法,围绕该问题进行认真、冷静地思考,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通过查询各种信息资料和逻辑推理做出自己的判断,制定解决问题的行动规划,实施该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补充、反馈和完善原有认识,以形成知识的较好迁移,完整准确地理解把握所学原理、概念,最大化的提高翻译学习的实践性,达到学以致用、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

翻译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围绕“锚”开展,这个“锚”通常是某个真实性的翻译任务,可以是新接的翻译项目,也可以是以往的翻译案例,可来源于教师自己的翻译实践,也可借鉴他人的经验,如许多杂志上都刊登过适合翻译专业研究生教学的案例、项目等,这些主要来源于学者们的翻译实践和教学实践,有很高的实践与参考价值。抛锚式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了解翻译职业中真实的翻译要求和任务,产生对翻译学习的需要,利用各种资源或掌握的各种翻译理论、知识和技巧,亲历翻译实践的全过程,从解读翻译任务、提出解决方案,查找资料,验证取舍,到完成翻译任务。发挥学生自身的认知能力,培养学生具有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能够从容面对社会对译者素养的需求。

(三)随机式

随机式源自建构主义的弹性认知理论。随机式要求,对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时间、不同情境下,为不同的目的、用不同方式加以呈现,以便发展和促进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通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完成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对同一内容的多次进入“绝不仅仅是对同一知识内容的简单重复和巩固,而是使学习者获得对事物全貌的理解与认识上的飞跃”。如翻译理论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随机通过不同渠道、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一内容的学习,获得对相关概念、原理和知识点等比较全面而深入的认识与理解。

翻译教学可以随时随地在教学的任何环节融入不同视角、不同层面对同一问题或内容的多元思考。对同一篇文章,教师可以设定不同的翻译策略,如归化、异化、中庸、全译、改写、改编等,或设定不同读者层,如不同年龄段、不同知识层次、不同职业等,或规定不同的风格,如含蓄、直白、书面语、口语、通俗、典雅、清新、沉闷等,鼓励学生尝试著给出不同要求的译文。看到这些内容相似,意义相近,语言表达完全不同却各有千秋的译文,学生才能真切体会到翻译是个总会留有遗憾的事业,没有最好,只有较好。译文需要多角度反复思考推敲修改,翻译要兼顾委托人、译文受众、原文风格和内容,做出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从而全面深化学生的问题意识。

遇到中国古诗词,如学生按照“以诗译诗”的翻译理论,则没法译,但为了完成任务,多采用解释意译法。其实日本曾用汉文训读法来翻译中国的古文和古诗,就是给中国汉字配上日语读音,再添加上一些训读符号,用这种方法几乎所有中国古文古诗都可以轻而易举地转变成日语。尽管没有一句译文符合日本传统诗歌的节拍要求,但日本的国语教材里这样的译文比比皆是。

再如,遇到文化障碍,学生总把重点放在某些词汇上,纠结于选择意译还是音译,近似翻译还是解释翻译等,殊不知还有一种方法是叫“翻案”,就是以中国小说(或故事)为底本,取其主题、情节、人物关系等,换上日本的名称,或改成日本历史环境和背景,重新联缀成篇。从翻译的视角来评判的话,译者作为第一读者,特别是原本陌生的外来作品,需要语言文化多方面知识技能的积累,整个学界处于知识“原始积累”的阶段,译者往往准备不足,甚至不能胜任完好翻译的重任,于是翻案便成为一种过渡的形式。对于日本读者来说,读这些翻案,要比读生硬的译作亲切得多,翻案在特定条件下也能顶替一下翻译。

笔者认为,类似影响较大的译介历史,均可以作为问题情境以任何一种方式穿插到教学环节中。虽然问题导向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但教师寥寥数语,便可拓宽学生的翻译思路,开阔学生的翻译视野,并引起探究的欲望。

四、结语

问题导向教学法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可以不作为,相反对教师要求更高。“教师应该既是一个学科专家,又是一个指导专家;如果达不到这个要求,则退而求其次,虽不是一个学科专家,但至少应该擅长指导”。

教师不仅要有好的教学理念,而且要花大量的精力,查找资料,根据教学大纲及学生具体情况设计恰当的问题情境,将教学理念和问题情境贯穿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教师的作用是组织、引导、指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如自主探究、协作交流,发现问题、构想和归纳知识,梳理应用方法,形成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告诉学生答案或者代替学生解答,教学目标应侧重于对学生批判性思维、合作、交流、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能力的培养,提倡不同思想、不同见解的充分交流,尊重每一位学生,给学生营造一个愉快的、可以畅所欲言的教学环境。

参考文献:

[1]朱玉彬,许钧.关注过程:现代翻译教学的自然转向——以过程为取向的翻译教学的理论探讨及其教学法意义[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0,(01):84-88.

[2]李瑞林.从翻译能力到译者素养:翻译教学的目标转向[J].中国翻译,2011,(01):46-51.

[3]杨晓华.基于问题学习的翻译教学研究——以MTI文化翻译课程为例[J].中国翻译,2012,(01):35-39.

[4]李培根.大学,要能包容异质思维[N].新华日报,2014-08-13(015).

[5]夏纪梅.大学英语教师的外语教育观念、知识、能力、科研现状与进修情况调查结果报告[J].外语界,2002,(05):35-41.

[6]吴赟.翻译能力建构与中译外人才培养[J].外语学刊,2015,(01):148-153.

[7]张建伟.基于问题式学习[J].教育研究与实验,2000,(03):55-60+73.

[8]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7,(05):74-81.

[9]Savin-Baden,M.& Major,C.H.,Foundation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M].Society for Research into Higher Education & Open University Press,2004.

[10][美]Linda Torp,Sara Sage.基于问题的学习:让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49.

[11]张文霞.试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影响[J].外语教学,2005,(03)):69-71.

[12]柴军应.学生学习自主性發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13]杨维东,贾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述评[J]理论导刊,2011,(05):77-80.

[14]小川環樹,西田太郎.漢文入門[M].东京:岩波書店,1957.4.

[15]王晓平.《聊斋志异》日本翻案的跨文化操控[J].山东社会科学,2011,(04):23-29+1.

[16]Barrow,H.S.&Myers,A.C.(1993).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secondary schools.Springfield,IL:Problem-based learning Institute,Lanphier High School,and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基金项目:2015年度全国翻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教育研究项目“以外译问题为导向的MTI笔译教学方法探讨”( MTIJZW201518)和2015年度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yjsjg1520)。

猜你喜欢
支架导向教学法
初中英语“三段四部式”写作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异步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思考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心脏支架有寿命吗
高中英语单词象形教学法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提供教学支架,突破教学难点
犬只导向炮
iBed Tablet Stand平板支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