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2017-09-14 16:20姜盼秋古阳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心理时代

姜盼秋 古阳

当前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作为使用新媒体最活跃的群体,出现了大学生心理特征的异化,如助长“去个性化”不良现象等。挖掘与应用大数据时代网络资源,打造喜闻乐见的师生辅导机制,搭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平台,发挥网络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积极作用。

新媒体时代心理特征心理健康教育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的思考、行为模式发生悄然改变,如助长“去个性化”现象,衍生“碎片化”思维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媒体具有开放性和匿名性等特征,为大学生打开心扉和宣泄心理压力提供机会,同时新媒体可以提供心理健康教育新阵地。新媒体时代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好处也面临很多问题。如网络上虚化的联系疏远人际交往,造成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下降等。借助新媒体时代优势,改进工作理念,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必然选择。

一、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新媒体时代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带来新的机遇。新媒体将全面、全方位的信息资源展现给大学生,是一个信息透明的时代,大学生生活、学习均离不开网络。首先,新媒体为大学生带来广泛的缓解心理压力的平台,当代大学生因为抗挫折能力低下、心理健康知识与技能匮乏和心理调节能力欠缺等因素成为心理危机的高发人群,成为“心理弱势群体”。由于网络的可匿名性和开放性,使得大学生网上交往日益频繁,使得大学生更容易打开心扉。网络信息的全面性和广泛性为大学生提供“对称信息”,在众多的交流网站或论坛上寻找共情,进而缓解心理压力。网络的广泛交流性,可以使大学生在网上维持社会关系的交流,从而弥补了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缺失状态。另外,网络新媒体为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平台和可能。以往,心理咨询的主要方式是等学生自愿到心理咨询室进行咨询,有些学生因为缺乏主动寻求帮助的勇气,或因为心理咨询室接纳学生时间和空间的有限,普遍不愿正视心理健康问题。新媒体的崛起,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不再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大学生可以直接在网上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赋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极强的隐蔽性、保密性、快捷性、实时性和平等性,大学生能够通过网络自我暴露,使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及时掌握大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引导与处理。新媒体时代,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开通微博、微信平台、甚至论坛或网站,在网络上进行心理健康引导与知识传播。

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新的挑战。新媒体放大大学生“去个性化”心理,凭借网络的自由与虚拟、匿名等特点,无形中放大了群体带来的“法不责众”不良的心理安全意识,个人责任感降低,自我控制水平降低。随着“去个性化”体验的不断积累,大学生容易发生认知偏差、自我概念模糊等情况。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渴望被认同、被归属、被关注和被认可,但是由于自身自负、任性等人格特点在现实生活中四处碰壁,反而在网络虚拟环境中,存在感被极大满足,在各大交往交流平台游刃有余,沉浸在网络的同时,现实生活中“宅文化”横行,情感遇冷、学业受挫、挫败感无法摆脱,直接导致大学生心理与行为和现实社会脱节,排斥学校活动、学院安排、班级组织等真实社交活动,出现自我疏远、自我封闭的倾向,以至于出现焦虑、强迫、抑郁等心理体验。

其次,新媒体时代容易衍生“碎片化”阅读,社会和公众的短评快信息需求在新媒体时代得到满足。“碎片化”阅读使得大学生通过移动终端接受到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信息,而阅读需要心静、专注、深入的阅读才能与作者或书中的主人公进行精神上的交流,阅读对人道德观、人生观的影响才能凸现,此类阅读是需要训练的,“碎片化”阅读容易让大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习惯,形成“碎片化”思维,导致逻辑思维能力减退,甚至自我控制力丧失。“碎片化”的信息带来认知、学习和能力的改变,也在一定程度中带给大学生短时间的诉求快感,占用原来留白时间、思考时间与反省的时间,阻碍大学生认知的发展与完善。

二、新媒体时代创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路径的必要性

新媒体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是把“双刃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明确网络新媒体的利与弊,把握网络新媒体下心理健康教育覆盖面广、传播快、挑战大一系列特点。

新媒体时代使得大学生现实生活人际关系薄弱,存在“比邻若天涯”代替“天涯若比邻”的倾向,导致认知的偏差,自我封闭等现象,大学生心理问题层出不穷,心理脆弱程度低,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数量也在增加。传统心理健康教育主要依赖于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和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等,但具有心理问题或需要心理咨询的学生的数量多、范围广,传统教育方法无法有效、及时地对大学生进行指导和教育。

网络新媒体的监督机制欠缺会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新媒体时代信息大爆炸,全球性、开放性、丰富性的信息都直接呈现在大学生面前,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人员有限、任务繁重,工作者集中精力于学生心理辅导和课堂,对网络的监管不够,没有健全的新媒体信息监管机制。许多片面的、不良的、影响大学生正确价值观形成的信息,如为吸引眼球,媒体微博发布片面化极端化报道、断章取义,并曲解法律、法規和司法解读等现象,冲击大学生认知,导致价值观偏离。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欠缺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教育的能力。大部分工作者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积累,沿用传统教育方式方法,在新媒体时代故步自封,排斥新事物,或者网络技术运用能力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缺乏时代感,内容跟不上形势,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就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新媒体时代使得大学生认知方式由主动接触认识代替被动接触认识,移动客户端以开放性、共享性向大学生提供源源不断的信息和知识,大学生可以自行选择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一改以往认知方式,克服接受信息的局限性,掌握获取知识主动权。全面、丰富的信息如果不加以甄别,大学生容易受到不良媒体的煽动,缺乏分析与深入思考,被不法分子利用而犯错。由于他们不再局限于书本、课堂的知识,而是在“信息对称”的知识海洋中获取,需要有针对性、易于大学生接受的新媒体方式引导,使得大学生主动甄别有用信息和探索自己需要的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堂建设存在资源有限、吸引力较差等现象,网络课堂可以针对一些敏感话题展开讨论、全面分析,进行正确指导,弥补课堂面授在相关教学效果不佳的不足。但是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堂建设滞后。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一)树立心理健康教育主体观念,打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精英团队

将大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贯穿心理健康教育全过程。大学生在校的健康成长与顺利成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出发点,为保证大学生的成长与成才,教育的制定和实施需要从学生的需要、尊严、权利、成长和发展入手,秉承大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为自己的成长积极负责任的态度。大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参与者,在心理健康教育环节和内容设计过程中,工作者应该主动吸纳具有正确价值观、具有新媒体敏感性的大学生参与进来,设计出与主体心理相匹配,易于大学生接受的新媒体传播内容与形式,引导大学生资源整合、沟通协作与自我管理。“时光沉电”微信平台目前大学生关注量突破4000,设立由在校大学生组成的新媒体部和活动运营部,新媒体部积极与粉丝互动,传播网络正能量,引导主流思想价值观传播,活动运营部负责设计与大学生生活、学习、心理息息相关的活动策划、主题构思等,实现线下活动与线上传播辐射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在过去的一年,大学生原创作品发布比例提升至60%,充分体现大学生为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理念。

(二)凝聚舆论共识,打造一流心理工作平台

通过配备人员完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加强校园网络氛围营造和监督管理,积极关注大学生在各大社交网络平台的应用,如微信、qq、空间、微博等,获取大学生更真实的行为数据,在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征上更有效,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有的放矢地开展心理健康分析、引导与问题处理工作。加强网络不良信息的监督与管理,及时发现有效控制,才能避免误导大学生,影响大学生合理认知的形成。

通过“我是光电人”“光电星表率”“校友访谈”等系列作品的推出,树立榜样,进行示范教育。典型系列活动的不断推行,使得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的先进典型直观生动地展现在大学生面前,从而在校园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让大学生达到知、情、意的统一。

(三)引入新媒体技术,创新心理教育平台

“时光沉电”微信平台根据现代大学生审美特点,积极御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网络视觉设计,通过设计活泼的“光小电”超人卡通,树立积极向上的网络形象,运用新媒体技术创造精美原创视频、海报、logo和有趣的“时光沉电”网络文化作品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提升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堂的效果,打造生动形象的课堂。开通“师生碰碰碰”网上预约通道,学生有问题可以随时预约心理咨询老师、辅导员、班导师等,为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供便利。设置“师情话意”专栏,邀约任课老师、科研教授等更多的名师参与到心理健康网络课堂上来,通过任课老师和科研教授的权威、说服力与吸引力对大学生进行价值观引导和心理问题疏导。实现和谐、轻松的交流气氛,有效解决大学生在学习、科研中产生的心理問题。

(四)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新媒体平台

通过设置由大学生组成的活动运营部,借助校庆60周年、“网络文化安全周”和“5月心理健康节”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教育,通过设计线下活动“献礼成电60周年”PS创意设计大赛和E+甲子成电主题知识竞答活动进行感恩教育、设计“OE”健身跑、重温长征精神等心理健康活动,线上对作品进行征集与展示,满足学生自主性需求,打破时空限制,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时效性。

本文系电子科技大学“2017-2018年度网络文化建设专项研究课题”资助。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心理时代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心理小测试
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