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研究

2017-09-14 19:53陈博
中国校外教育(上旬) 2017年13期
关键词:二十世纪思潮后现代主义

陈博

全球化语境下的“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课程应遵循原典意识、世界眼光和批判视野,在理论和实践相统一、多媒体教学和生态课堂教学中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文艺理论素养和文艺批评能力。

西方文艺思潮教学理念多媒体教学生态课堂教学“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是一门旨在讲授西方20世纪产生的文艺理论思潮的课程。新材料的出现、翻译和文化差异造成的缺失、误读和过度阐释客观上需要对该课程教学进行一定的探索和改革。

20世纪动荡不安的世界局势和生存现实,带来了科学、技术、文化、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的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实践。科学主义和人本主义的高扬,让20世纪的西方文艺理论带有了鲜明的实证主义和生存论特征。反理性、非理性主义也是20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的一个特征。由于该课程要讲授的思潮和代表性的理论家较多,加上术语翻译和文化的差异,不仅增加了授课的难度,也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要有原典意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原典来促进有关西方文艺理论知识的掌握。在文化研究的知识讲授中,通过对“文化”概念词源学的溯源,凸显“文化”一词的含义演变,在多种文本和书籍资料中探求“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和意义。在英美新批评的知识讲授中,要引导学生阅读艾略特、瑞恰兹、布鲁克斯、沃伦等人的理论著作,让学生掌握新批评的方法。在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论的知识讲授中,可以引导学生阅读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以加深他们对卢卡奇、葛兰西、阿尔都塞、戈德曼、哈贝马斯等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文论思想的认识。

作为世界文学理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西方文论的作用和价值是有目共睹的。我国文学理论的建设与发展同它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不仅翻译了大量的西方当代文论著作,而且涌现出了一批专业的文艺理论工作研究者。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需要从世界范围内引进吸收具有理论建树和学术贡献的优秀著作。文学理论的建设也是如此。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文艺理论界出现了许多新形式和新问题,一方面,体现了人们对当今世界和人的生存现实的思考,另一方面,体现出人们参加社会主义事业建设和改革的热情。当代西方的文艺思潮为我国的文学理论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理论资源,在该课程知识的讲授中,需要有世界的眼光和开放的视野。虽然“二十世纪”限定了该课程的知识视域,但对该时间段内出现的文艺思潮的研究在当代西方和中国依然在继续。就如西方文论家对马克思思想的研究一样,不再严格地遵循体系性和系统性研究,而是从当代世界问题和人的生存现实出发,重新理解、补充马克思的某些观点,这种研究体现出发展性和延续性。用世界眼光来讲授“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的意义也是如此,不能将知识僵化为毫无生气的理论教条。

一味接受和不加分辨的知识传授也是不足取的,因为20世纪西方文艺思潮知识毕竟是西方知识分子提出的、概括总结当代西方文学艺术的理论思想,虽有一些共同的可通约的知识,却也有许多西方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体现,所以,需要一定的批判意识来辨识其中的积极因素,同时也认清其消极性。20世纪50年代,历史学家萨摩维尔和汤因比在表示自1875年以来的西方历史发展的第四个阶段时用了“后-现代”这个概念。1975年,查尔斯·詹克斯写了名为《后现代建筑的语言》,用“后现代”表现建筑中出现的崇尚极少主义和简约主义的风格以及试图超越时代、占有一切旧有风格的追求。70年代,丹尼尔·贝尔用它表示西方资本主义进入后工业时代和信息社会后出现的社会文化现象,他认为后现代主义的典型特征是反文化,鼓励文化渎神和信仰悼亡,提倡非理性,主张以感觉的革命实现文化的革命,进而达到变革社会结构的目的。美国理论家詹姆逊用它表示西方进入晚期资本主义阶段形成的社会文化表征。在内涵的界定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认识,有的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否定,有的认为后现代主义是对现代主义的超越,有的认为后现代主义是继现实主义、现代主义之后西方出现的一种社会文化思潮。在不发达的南美洲,后现代主义是和前现代主义、现代主义一同存在的。“后现代主义”是后现代社会出现的一种文化哲学思潮,是后现代社会的文化表征。它波及哲学、文学、艺术、美学和社会学等领域,是当代世界时髦的文化思潮。后现代主义强调断裂感,是一种新的文学批评精神,力图打破传统形而上学的中心性、整体性观念,倡导综合性、无主导性的哲学美学,通过批判和解释,实现对整体性的瓦解,从而走向差异性,使价值指涉朝向存在的多样性和审美的宽泛性。“后现代性的标志是:反乌托邦精神、反历史决定论、反体系性、反本质主义、反意义确定性,倡导多元主义、世俗化、历史偶然性、非体系性、语言游戏、意义不确定性。”在看到后现代主义反叛传统和吁求多样性的同时,还应看到后现代主义所具有的消极性,比如后现代主义对整体、秩序、真理、本质的颠覆所可能导致的后果也是需要警醒的,对此英国著名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伊格尔顿在《后现代主义的幻象》中给予了揭示。

原典意识、世界眼光和批判视野是讲授“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课程应遵循的教学理念,也是探索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有效方式。

任何一种理论的产生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语境,同时也要被应用于实践。在教学中,可以用小论文的方式让学生使用意象派、俄国形式主义、精神分析批评、英美新批评、存在主义、结构主义、结构主义、解释学、叙事学、解构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后殖民主义、文化研究、空间批评来研究某一部作品,进而锻炼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多媒体教学是“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课程重要的教学方法。现代网络资源和电子资源非常丰富,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广为收集相关课程资源。随着网络课程的开发与推进,不仅我国,西方高校也纷纷拍摄网络慕课,为该课程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授课中,一方面可以把这些课程资源以微信、微博等自媒体的形式推介给学生,另一方面要进行必要的优化与整合。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力求简洁、明快,既要将有关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又要讲究清晰扼要,不能太多的知识堆砌,同时也要辅之以必要的图片,力求做到图文搭配协调美观,能够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不僅让他们很好地掌握知识,同时也减轻他们的压力,减缓他们的课堂疲惫感,增强他们的知识接受力。

生态课堂教学是“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课程探索的教学方法。生态课堂是将教育育人的参与者、教学过程、教学环境等视为彼此联系完整统一的生态系统,突出学生的主体身份,将学生的认知水平、接受能力、情感、个性、价值观等作为教师授课和教案设计考虑的前提,注重学生理想信念、知识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推动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生态课堂不再把课堂视为一个封闭的场所,而是开放多元的存在,生态课堂要打破机械的教学模式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法,“生态课堂把学生看作课堂这一生态场的有机组成部分,承认学生是有生命活力、思想情感和兴趣爱好的生命个体,课堂教学要重视学生的生命存在和生活体验,要促进学生生命的整体发展。”而在概念的使用中,“生态课堂”与“课堂生态”是不同的,不能混淆,“生态课堂”带有人为构建的特点,“课堂生态”则是客观呈现出来的实在性。“它们的本质区别在于,‘课堂生态具有客观实在性 ,‘生态课堂具有主观人为性;‘课堂生态是‘实然状态,‘生态课堂是‘应然状态。它们的联系在于,‘课堂生态是‘生态课堂的内容和基础,‘生态课堂是‘课堂生态的方向和目标;对‘课堂生态来说,‘生态是课堂的内容,对‘生态课堂来说,‘生态是课堂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认清“生态课堂”和“课堂生态”的异同,可以更好地推进生态课堂建设,形成多元共生、平衡协调、持续和谐的育人模式。

“生态课堂教学目标是:重视学生基于知识理解的学习能力、基于知识应用的实践能力、基于推理想象迁移的创新能力发展,促进学生个体和群體的生态演替,这是教学目标由‘知识本位‘能力本位到‘生态本位的理想诉求。”“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课堂积极践行生态课程教学理念,将学生的成长成才和身心和谐发展作为培养目标,既有效发挥教师作为教学者的主体作用,又积极发掘学生作为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积极营造和谐、民主、平等、自由的课堂氛围。在增长知识、锻炼能力的导向下形成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课堂引领课下辅导的双线教学机制。该课程的课堂教学还合理设置讨论话题,在师生平等互动和生生自由交流中碰撞思想,挖掘师生的智慧潜力,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同时,培育健康而富有活力的课堂环境,加强学生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能力,为师生主体性的发挥和教与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和谐美好、公平公正、持续活跃的生态场域。

推进中国当代的文学理论建设离不开对西方20世纪文学理论思潮资源的吸收与借鉴,构建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话语的文学理论离不开对西方20世纪文论话语的引进、诠释与理解。“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课堂改革需要直面当代人类的生存困境和复杂的理论难题与实践问题,自觉地在世界文学理论舞台上同国际有影响的文艺思潮和理论主张展开对话与交锋。既要探索合乎该课程教学的理念,也要摸索总结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并提高学生的文学理论素养和实践批评能力,推动学生的生命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287.

[2]岳伟,刘贵华.走向生态课堂——论课堂的整体性变革[J].教育研究,2014,(08).

[3]杜亚丽,陈旭远.多维视域下的生态课堂理论诉求[J].东北师大学报,2010,(03).

[4]刘贵华,杨清.从标签式趋同到内涵式多样——生态课堂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教育研究,2011,(12).

本文系中国矿业大学教学成果培育一般项目“《二十世纪西方文艺思潮》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的成果。

猜你喜欢
二十世纪思潮后现代主义
试论上世纪我国的音乐思潮
重新回到后现代主义文论的原点
二十世纪旧体诗词创作面貌简述
浅谈李可染的绘画精神
当今哪两股思潮特别值得警惕
俄罗斯音乐家在黑龙江省的教学与实践
2014中外十大思潮(上)
二十世纪以来《国榷》科举史料研究述评
后现代主义设计
船山学复苏与戊戌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