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2017-09-14 02:49陆永辉
群众 2017年9期
关键词:党组织党员基层

陆永辉

基层是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省党组织和党员基数大,分别居全国第二和第四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意义特别重大。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基层党建工作服务大局聚合力、改革创新成果丰硕、整体水平提升显著的五年,也是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大、措施实、亮点纷呈的五年。各级党组织坚持不懈抓基层、打基础,强功能、补短板,重创新、求突破,为扎实推进“两聚一高”实践、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提供了坚强保证。

加强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四个意识”更加牢固。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扎实开展党内学习教育,省委常委会带头示范,省委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指导,推动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觉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按照中央统一部署,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自上而下分两批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聚焦“四风”“四查四治”,坚持立行立改、上下联动、专项整治、正风肃纪,使全体党员干部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严格的党性锻炼。2015年4月至2016年2月,在全省4万多名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中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县级以上党委(党组)书记带头讲专题党课,分3个专题开展学习研讨,对照正反典型深刻剖析,拧紧思想和行动“总开关”。2016年4月开始,在全省党员干部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党支部为基本单位,以“三会一课”为基本形式,以“大走访大落实”、“两聚一高”先锋行动为实践载体,以学促做、以知促行,把“四个合格”党员标尺立起来。同时,坚持不懈抓好党员经常性教育,制定实施党员教育培训五年规划,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党员特点,采取集中轮训、实地考察、实践培训等方式开展大规模培训,五年来全省累计培训党员3100万人次。

强化能力建设,基层干部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始终把基层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基层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建立健全培养选拔、考核管理、激励保障机制,为基层干部干事创业营造良好环境。突出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抓住基层党组织集中换届契机,内挖潜力,外拓来源,通过“两推一选”、机关下派等方式,选优配强骨干力量,大力培养吴仁宝、常德盛式好干部。省市县联动选派1.3万名机关干部到村任第一书记,1025名乡镇事业编制人员、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在换届中进入乡镇班子,村党组织书记中农村致富带头人占40.6%。以不低于农民人均收入2倍标准确定村主职干部基本报酬,村党组织书记人均报酬达到4.5万元,提高社区工作者待遇,集中表彰“吴仁宝式优秀村书记”,对长期扎根农村、业绩突出的农村基层党务工作者颁发“突出贡献奖”。大规模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建立健全基层干部岗位、学历、基地“三位一体”的培训体系,省级层面每年拿出1000万元用于“两新”党组织书记专项培训,省委组织部举办基层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市县联动五年累计培训基层党组织书记84.7万人次。建立健全择优储备、动态调整、备用结合的后备人才选育机制,每村保持2名以上后备干部,为农村基层带头人队伍建设打通源头活水。

拓展工作领域,党的基础组织体系更加健全。各级党组织主动顺应经济社会生活深刻变化,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拓展党建工作领域,进一步优化组织设置,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使党的领导、党的工作、党组织的作用更加有效地覆盖社会各领域。探索推行中心村联合党委,在不改变自然村集体资产、“熟人文化”的基础上,以带动辐射能力强的中心村为点,将周边3、4个村落纳入中心村党委,以党建资源带活发展资源,实现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推动共创共赢。从我省合作社数量、入社农民数居全国前列的现实需要出发,及时跟进灵活设置7600多个党组织,占总数的35.9%,基本做到应建尽建,把党的组织建在农村最活跃的新型经济体上。理顺工作体制,按照“条块结合、块块为主”的原则,实行非公企业属地分级管理为基干、属业指导管理为辅助,社会组织业务主管单位分级管理、登记管理机关托底管理、乡镇(街道)兜底管理,有效解决多头管理、管理脱节、管理空档等问题,实现党的工作动态保持全覆盖。深入开展“两新”组织集中排查、集中覆盖、集中规范、集中保障“四个集中”行动,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行业统建和先行组建工会、共青团组织,派驻党建工作指导员等方式,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覆盖。全省29.02万家非公企业单独建立党组织6.15万个,联合建立党组织2.03万个,党组织覆盖率为91%;5.9万家社会组织单独建立党组织4775个,联合建立党组织7304个,党组织覆盖率为70.1%;推动成立5家省级行业党委、全国首家科技社团党委。

坚持严抓严管,党员队伍生机活力充分彰显。各级党组织围绕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服务等关键环节,抓好党员队伍建设这一基础工程,充分发挥党员主体作用,激发党员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生动力。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的总要求,严把党员队伍入口关,科学精准制定发展党员计划,严格规范发展党员程序,新发展党员质量明显提升。五年来全省新发展生产、工作第一线党员占比由31.4%增长到53.6%,大专以上学历占比由37.2%提高到48.5%,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全省推行“党员活动日”“党员记实管理”等做法,实现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全面覆盖、常态覆盖、有效覆盖。组织实施“双百双千”领学计划,省市县三级联动创建千个支部书记工作室和千个党员学习实境课堂,为党员学习教育提供鲜活教材。在全国率先开展党员组织关系排查和不合格党员处置试点工作,把每一名党员都纳入党组织有效管理之中。在抗击洪涝、龙卷风、冰雹等严重自然灾害,服务青奥会、国家公祭日、江苏发展大会等重大任务、重大事件和关键时刻,广大党员冲锋在前、勇挑重担,为党分忧、为民奉献,充分发挥主心骨、排头兵作用。

抓好主责主业,党建工作责任体系不断完善。各级党委牢固树立“抓好黨建是最大政绩”理念,紧紧抓住落实党建责任制这个“牛鼻子”,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把抓第一要务和抓最大政绩有机统一起来。省委印发《关于推动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若干规定》,明确把履行全面从严治党责任以及抓基层党建工作情况,纳入年度考核、换届和干部任前考察等各类考察考核的内容,明确8种追责情形,有效增强各级党组织的主业、主角和主责意识。全面推行基层党建“书记项目”,市县两级党委书记每人每年领办1-2个项目,以项目牵引破解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每年召开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并向机关、企业、高校延伸,党委主要负责同志逐一点评,各级党委紧盯问题不放、逐条逐项整改。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沉,健全基层党建经费保障制度,省级设立关爱资金,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年均达到28万元,所有社区全部落实20万元以上的为民服务专项资金。配齐配强党务力量,明确市县乡党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党建工作,配齐乡镇组织委员、组织员和组织干事,确保乡镇抓党建工作专门力量不少于3人。全省90%的市县乡制定出台党建清单,形成层层明确党建任务、逐级承担党建责任的新格局,凝聚起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十八大以来江苏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实践,积累了宝贵经验,提供了有益启示:一是必须坚持科学理论指引。基层党建工作只有持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党建思想,才能提高政治站位,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二是必须坚持与中心工作有机融合。基层党建工作只有在大局下行动、为大局服务,更好地融入大局、融入中心,才能找准定位、发挥作用、体现价值。三是必须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基层党建只有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思路创新、制度创新、工作创新和方法创新,才能不断增添动力、长期富有活力。四是必须强化重视基层的鲜明导向。基层党建工作只有形成各级重视基层、关爱基层、强化基层的导向和机制,才能激发基层活力、打牢基层基础。

(作者系中共江苏省委组织部副部长)endprint

猜你喜欢
党组织党员基层
我是党员向我看
基层为何总是栽同样的跟头?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基层在线
基层治理如何避免“空转”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走基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