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油菜潜在病草害的发生与防治

2017-09-15 04:34王丽敏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5期
关键词:防治方法油菜黑龙江省

王丽敏

摘要 本文就黑龙江省油菜几种潜在病草害——油菜软腐病、油菜根肿病、油菜黑胫病、油菜菟丝子的病症特点、发病因素、防治方法等进行详细阐述,以为其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 油菜;潜在病草害;发病因素;防治方法;黑龙江省

中图分类号 S436.3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5-0103-01

随着种植业结构调整,黑龙江省油菜种植面积日益增大,油菜潜在病草害(包括油菜软腐病、油菜根肿病、油菜黑胫病、油菜菟丝子等)也逐渐出现,给油菜生产造成很大损失。潜在病草害虽然限于个别棚室、个别品种,但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病棚率一般在3%~12%,病株率在6%~13%。其中,2015年油菜软腐病在青冈县劳动乡病棚病株率为3.9%,油菜根肿病等在青冈县建设乡病棚病株率为9.5%;2016年油菜黑胫病在青冈县德胜镇病棚病株率为10%。本文对黑龙江省油菜几种潜在病草害的症状特点、病原菌类型、发病因素、防治方法等进行详细论述,以供参考。

1 油菜软腐病

1.1 症状

该病在芥菜型、白菜型油菜上发生较重。初期在茎基部或靠近地面的根茎部产生水渍状斑,后逐渐扩展,略凹陷,表皮微皱缩,后期皮层易龟裂或剥开,内部软腐变空,植株萎蔫,受害严重的病株倒伏干枯而死[1]。

1.2 发病因素

该病的病原为欧文氏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变种,属于细菌,由土壤带菌传病,从伤口侵入。平畦栽培、虫害多、遇寒流侵袭或湿度大、温度高发病重。

1.3 防治方法

1.3.1 农业防治。一是播前20 d耕翻晒土,施用酵素菌沤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二是合理掌握播种期,采用高畦栽培,预防冻害,减少伤口。

1.3.2 化学防治。在发病初期,喷洒72%农用硫酸链霉素可溶性粉剂3 000~4 000倍液,或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900 倍液,隔7~10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油菜对铜制剂敏感,要严格控制用药量,以防产生药害。

2 油菜根肿病

2.1 症状

该病主要危害油菜根部,主根或侧根膨大成纺锤状或指形至不规则形肿瘤,后肿瘤表皮变暗粗糙,地上部生长不良,造成叶片变黄萎蔫。

2.2 发病因素

该病的病原为芸苔根肿菌,属粘菌。该病菌以休眠孢子囊在土壤中或粘附在种子上越冬,并可在土中存活10 ~15年。孢子囊借雨水、灌溉水、害虫及农事操作等传播,萌发产生游动孢子侵入寄主,经10 d左右根部长出肿瘤。病菌在9~30 ℃均可发育,适温为23 ℃;适宜相对湿度为50%~98%,土壤含水量低于45%病菌死亡;适宜pH值为6.2,pH值在7.2以上则发病少。一般水改旱田、氧化钙不足发病较重[2]。

2.3 防治方法

2.3.1 农业防治。一是改造酸性土壤和黏质土,提高农作物的抗病、防病能力,缓解根肿病害发生。二是轮作种植。

2.3.2 化学防治。一是种子处理:用药浸种杀菌灭毒或用908杀菌剂喷洒种子后再播种。二是药剂防治:用40%五氯硝基苯粉剂悬浮液500倍液灌根,每株0.4~0.5 L。

3 油菜黑胫病

3.1 症状

油菜各生育期均可感病。病部主要是灰山色枯斑,斑内散生许多黑色小点。子叶、幼茎上病斑形状不规则,稍凹陷,直径2~3 mm。幼茎病斑向下蔓延至茎基及根系,引起须根腐朽,根颈易折断。成株期叶上病斑圆形或不规则形,稍凹陷,中部灰白色;茎、根上病斑初呈灰白色长椭圆形,逐渐枯朽,上生黑色小点,植株易折断死亡[3]。

3.2 发病因素

该病病原为茎点霉,属于半知菌亚门真菌。病菌以子囊壳和菌丝的形式在病残株中越夏和越冬,子囊壳在10~20 ℃、高湿条件下放出子囊孢子,通过气流传播,成为初侵染源。植株感病后,病斑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器放出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3.3 防治方法

3.3.1 农业防治。一是选用抗病品种。二是在油菜收获后深翻土地,并彻底处理病残体。三是实行轮作,减少菌源。

3.3.2 化学防治。一是种子处理:选无病株留种或种子处理,可用苯莱特4.5~20.0 g拌种1 kg。二是药剂防治:可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于发病初期防治;也可以用50%福美双200 g拌土100 kg,或用50%多菌灵(或70%托布津)8~10 g/m2与20倍细土混匀撒施进行苗床消毒。

4 油菜菟丝子

4.1 症状

油菜菟丝子属寄生性种子植物,茎细弱、黄化,无叶绿素,茎与寄主的茎接触后产生吸器,附着在寄主表面吸收营养。花白色,花柱2条,头状,萼片背面具脊,脊纵行,萼片现出棱角,雄蕊与花冠裂开互生,蒴果成熟后被花冠全部包住,破裂时呈周裂[4]。

4.2 发病因素

该病的病原为中国菟丝子,属寄生性种子植物。菟丝子种子可混发在寄主种子内及随有机肥在土壤中越冬。其种子外壳坚硬,经1~3年才发芽,在田间可沿畦埂地边蔓延,遇合适寄主即缠茎寄生危害。菟丝子缠绕油菜地上部,吸器伸入寄主组织吸取水分和养分,致油菜叶片逐渐变黄凋萎。

4.3 防治方法

4.3.1 农业防治。一是精选种子,防止菟丝子种子混入。二是深翻土地21 cm,以抑制菟丝子种子萌发。在菟丝子幼苗长出缠绕茎之前锄地进行铲除。三是推行厩肥高温发酵处理,使菟丝子种子失去发芽力或沤烂。

4.3.2 生物防治。喷洒鲁保1号生物制剂进行生物防治,使用浓度要求1 mL水中含活孢子数不少于3 000万个,用量为30.0~37.5 L/hm2,于雨后或傍晚及陰天喷洒,隔7 d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5 参考文献

[1] 敖礼林.油菜软腐病的发生及其综合高效防治[J].科学种养,2015(1):35.

[2] 袁永凯.油菜根肿病发生及防治研究[J].植物医生,1995(5):25-27.

[3] 吴玉栋.油菜黑胫病的发生与防治[J].青海农技推广,2011(1):44-45.

[4] 罗武进.油菜菟丝子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初探[J].山西林业科技,2014(3):39-40.endprint

猜你喜欢
防治方法油菜黑龙江省
朝阳市玉米苗期常见病虫害及除草剂药害防治方法
医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研究
动词的时态中考高频考点练习题
2014年黑龙江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获奖名单(二等奖)
油菜花开
如何翻译“香菇油菜”?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
黑龙江省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事业单位登记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