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西洋唱法的民族化视角探讨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

2017-09-15 17:01雷强力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民族声乐教学模式

雷强力

摘 要:我国民族声乐的一个发展趋势就是西洋唱法的民族化。因此,我国声乐教育以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的相互贯通、融合为立足点,在充分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培养出符合民族化的中国美声唱法的音乐家。本文立足于西洋唱法的民族化视角,探讨了高校民族声乐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西洋唱法;民族化视角;民族声乐;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J61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3-0234-01

在我国高校的声乐教学中,早已开始有全面培养大学生民族唱法和美声唱法两种演唱技巧的互补发展。大学生不仅具有创新意识,而且接受能力非常强,在声乐教师的培养下能找到一条“西洋唱法民族化”的成功道路。加大高校声乐教学改革力度,使高校声乐教学更加适应新时期的需要,这是我们每一名声樂教师必须深入研究和探讨的重要问题。

一、西洋唱法走民族化道路的原因

1.我国当代民族声乐文化发展的需要。新世纪后,美声唱法随着经济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和人民审美品位的快速提升在我国又获得了进一步的推广,同时我国的音乐家们也创作了大量运用美声方法演唱的中国声乐作品。群众需求是艺术的生命,这在艺术交流合作日益频繁、文化普及融合成为主流的今天更是如此。因此,西洋唱法民族化是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

2.更好的借鉴西洋唱法的优势。我国声乐界开始全面学习并借鉴美声唱法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最近20年的事情,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学习西方美声唱法,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演唱好那些优秀的西方传统艺术歌曲和歌剧选曲,更主要是为了学他人之长以补己之短,更优美、动听和自如地演唱好中国歌曲,更充分地发挥我国声乐艺术的民族特色,发展我国的声乐艺术事业。①

二、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改革

1.民族声乐理论的丰富与构建。八十年代以后,国内的音乐界更是取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帮助,开展了《中国民间音乐集成》的编撰,其中就包括有民间歌曲卷。中国的传统民族民间声乐显然是没有“科学的演唱方法”,因为不够科学,不够先进,同时也没有一个相对统一的整体系统。这明显会对我国传统民族民间声乐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在民族唱法所具备的共同属性里而,大部分基本原则都是和美声唱法有着近似之处的,其科学价值是毋庸置疑的。

2.民族声乐演唱技巧的提高。(1)民族声乐语言训练。歌唱者所具备的语言运用能力,能够直接影响到其声音调控能力以及情感表达能力。一位优秀的歌唱者完全可以游刃有余的使用演唱语言。 美声唱法的基础语言为意大利语,而意大利语的因素和发音相对于汉语而言,都是比较简洁的,尤其是不会有归韵的麻烦,各个音节的字腹都是由元音及所属重元音构成的,所以元音单纯,为演唱者产生共鸣提供了方便。美声唱法与民族唱法的差异性是十分明显的,为了在学习当中不至于产生难以调和的矛盾,就可以考虑借鉴金铁霖先生“哼鸣”方法的训练。长此以往,一旦旋律哼唱娴熟,音乐线条也就胡十分流畅,这时候就可以将歌词添加到里面。②(2)声乐演唱中情感的表达。在我国古语当中曾有言:“丝未若竹,竹未若肉”。演唱歌曲不仅要用到感情,同时还要用对感情,这就需要通过一定的训练来实现。具体表现为:首先,是要掌握歌曲作者所处的时代背景已经个体思想特征,然后再深入挖掘作品内涵。在演唱西洋音乐作品与中国音乐作品的时候,由于历史文化、民风民俗以及社会传统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所以所涉及到的音乐内容是有所差异的,即使是同一时代的作品,也会在思想文化内涵上有所区别;其次,在把了解音乐作品主要情绪的过程当中,演唱者还需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做出一定的处理,再加上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让歌词当中的形象能够和音乐形象融合到一起。事实上,准确表达感情初步交代的还是作品内容,仅靠这个还难以使得观众产生共鸣;最后,演唱者需要在日常学习与积累的过程当中,逐渐的培养属于自己的个性化演唱格调。不同的演唱者在音乐作品的理解与处理时可能会有所不同,这样,在演唱当中所表达的情感也就会有所差异。(3)声乐演唱中艺术风格的把握。不同的声乐作品,在艺术风格上也会有所不同格。在演唱作品当中,其风格与韵味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假如歌曲的韵味没有唱出来,这时观众就很难享受到真正的审美体验。中西方歌曲在风格与韵味上有着较为明显的不同,其中具体的风格差别,即使是一般初学者也能够做出辨别,但是如果想要完全掌握,并且都有着良好的表现能力,那么就必须做好细节工作,厚积薄发,同时还要对古今中外多种风格的音乐作品做出深入的了解与掌握,最终达到“学一片,用一线”的境界。③

三、结语

总而言之,演唱者需要深入认知作品与作者,并具备表达作品思想情感的基本演唱能力,如此才能够正确把握声乐演唱当中的艺术风格,唱出应有的韵味。

注释:

①刘大巍.试论声乐演唱的跨界现象[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4)

②沈黎明.谭晶天籁之声唱响世界[J].文化交流,2010(01).

③徐斐.从谭晶的艺术成就探寻民族声乐的发展方向[J].文学教育,201 2(06).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族声乐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思”以贯之“学、练、赛、评”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索
创新线上英语教学模式的思考
高中英语“读写学思”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民族声乐教学中男高音歌唱的技术训练与能力扩展
论民族声乐的科学训练
多元文化格局中的民族声乐教育
民族声乐的演唱风格与方法
探究我国音乐发展的“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