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心理契约在高校辅导员管理学生过程中的应用

2017-09-17 09:27秦玺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5期
关键词:心理契约合理应用学生管理

秦玺

摘要:所谓心理契约其实是双方在语言或眼神交流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一种内在的契约关系。而一旦形成了这种契约关系,双方则能够在某一个时间、某一个事件或某一方面达成一种内隐的共识与协议,从而达到共同沟通、约束的效果。而在高校管理过程中,部分高校辅导员也采用该方式对学生进行约束与管理。因此,本文针对心理契约及其在高校运用的特点进行分析,并针对分析结果对如何在高校管理过程中合理运用心理契约展开研究与探讨。

关键词:心理契约;功效辅导员;学生管理;合理应用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考取水平正随着国家政策而发生改变,而我国大学生数量也因受到国家政策放开的推动而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但由于大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师资力量比例严重不平等,因此部分高校管理员在管理学生过程中无法直接进行一对一全面辅导。而随着心理契约被提出,我国部分高校管理员也纷纷通过对心理契约的特点与优势进行分析与总结,利用心理契约对学生进行规范化、有序化管理,并通过内外约束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进行全面化管理,在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纪律水平的同时,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整体水平提供有利条件。

一、心理契约的概念阐释

心理契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施恩提出来的,它是指在一个组织内部的个人将有所奉献与组织欲望有所获取之间,以及组织将针对个人期望收获而有所提供的一种配合。而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虽然心理契约是无形的,但是它却可以发挥有形契约无法起到的作用,使组织和个人之间的相互责任得以界定,并使这种约定形式深深存在于成员的内心中,组织内部成员也会将自己和组织之间的付出与回报有一个明确的认知,从而形成一种非正式的责任体系。

二、高校学生心理契约的内容与特点

在高校学生管理的过程中,心理契约可以明确学生和辅导员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在双方的内心都能够形成一种心理约束作用,虽然这种心理契约是一种无形的形式化,是没有经过外在形式表现出来,但是可以在师生之间通过心理暗示来发挥作用,使双方都能够感知自己在心理契约中的权限和义务,并形成基于各自期望的心理契约协议,从而协调二者的权利义务关系。

在心理契约的内容上,很多管理心理学家都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与看法,如肖云提出在学生对学校的心理契约中,可以用现实责任与发展责任着两个维度来衡量学生的认知态度,从而明确学生在学校这一组织内部的责任与义务。具体说来,现实责任主要从学生在当前责任出发,明确了学生在当前的学习生活中所必须承担的责任,是学生对学校必须履行的义务。发展责任则是针对学校一方而言,它要求学校必須在学生就学期间担负起对学生的教育任务,能够对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负起责任,使全体学生都能够形成一种未来学习所需要的学习态度,并能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真正发挥好学校对学生的教育作用。

此外,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应当注意到,心理契约除了具有心理关系中的一般特点,例如内隐性、主观性以及动态性等,同时也具有一定特殊作用,具体表现在两方面:一方面,由于辅导员与学生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利益关系,因此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其出发点更多偏向于职业道德与责任等方面,因此这也表明了心理契约存在一定非经济性特点;另一方面,虽然大学生在校园中只生活短短几年时间,但由于心理契约能够不受时间的约束,在学生心理形成长期契约关系,以至于学生在离校后,这种契约心理仍旧能够绵延至其日后的工作与生活中,因此心理契约具有一定的长效性。

三、心理契约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第一,心理契约与规章制度相互补充,共同关注学生的期望。为了做好高校学生的管理工作,我国高校的管理部门制定了学校的管理规范和学生的行为准则,这些形式多样的规章制度可以对学生起到一种硬性约束的作用,但却无法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良好的作用,多多少少给人一种冷冰冰的感觉,无法体现高校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但是通过心理契约可以拓宽学校的管理路径,既能够实现学校的管理目标,也能够使学生在心理上得以认同,从而使双方之间在核心价值取得一致,满足了双方之间的心理期待,期待了很好的管理效能。

第二,利用心理契约形成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不断增强学校的感召力与凝聚力。在心理契约这一理论体系的指导下,高校在管理过程中将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学校会通过一些学生认同的管理方法和激励措施来满足学生的心理期望,从而对学生的心理起到一种引导和约束作用,这是一种无形的管理力量,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有形的规范制度难以达到的效果,使学生能够更加主动、自觉地遵守学校与学生之间的相互期望,从而使双方之间的期望相结合,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与感召力。

第三,在运用心理契约的过程中丰富学生的管理过程体验,使学生形成主动管理的意识。在运用心理契约的过程中,管理主体能够得到被管理者的认同,能够使学生认为学校是处于学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问题的,那么作为学生这一方只有通过自身的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才能够满足学校对自己的心理期望。在这一管理理论下,学生会对自己的发展前景充满期望,能够增强学生的进取心和自信心,也激发了学生的主动管理意识,使学生在学校管理中都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积极地配合和接受学校管理。

四、结语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管理时,仍旧存在一定困难,不仅无法全面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水平,同时也无法满足对所有学生进行有效管理,这对学生日后发展以及辅导员的日后工作均容易产生一定影响。而随着心理契约的不断普及与应用,高校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管理时可充分利用其特点及作用,通过人性化管理进一步展现出学校“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同时能够将学校管理条例补充的更加全面、完善,通过理性与感性的双重管理,在增进学生道德观念与自我约束水平的同时,也能够进一步提升学校的感召力与凝聚力,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时,也可促进学校坚持走可持续发展路线,达到提升我国高校管理水平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周波.“微时代”下的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13).

[2] 徐勃,宫晓非.学生管理工作中制度化与人性化的有机融合[J].现代交际.2016(19).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契约合理应用学生管理
心理契约破裂与酒店员工离职意向的相关研究
嵌入心理契约的馆员知识服务能力建设研究
分析多媒体技术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班委干部管理及培养研究
浅析“四进”制度对班级管理的意义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网络化问题研究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