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探小学语文情境教学

2017-09-17 15:12赵珺青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5期
关键词:情境教育小学语文

赵珺青

摘要:情境教学是我国近些年来兴新的一种教育教学方法,有效地推动了推动我国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其最先是由我国著名教育家李吉林老师提出的。情境教学产生于中国本土,扎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是在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教育理论的基础上,经过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得来的。本文从我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事业的发展入手进行整体论述,其次从情境教学的重要性及其特点方面着手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小学语文情境教学进行总结。

关键词:情境教育;小学;语文;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课文的内容,利用音乐、图片、视频等直观艺术与教师语言描绘,共同为学生创设的学习环境。“情境”这一概念最初由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他认为知识源于生活经验与情境。在我国,情境教学这一理念是由李吉林老师率先提出并实施的。李吉林老师创设的情境教学理论与杜威所提出的情境教育同中存异,不完全一致,它是一种借鉴了中国一千多年前刘勰《文心雕龙》中“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的观点的教育理念,是根植于中国文化土壤的教育,蕴含着丰富的中国特色与韵味,适合中国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理论。

一、我国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开展的必要性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教育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春天,很多专家学者都积极投入到了教育改革的潮流中,各种教育改革随之而来。但是由于我国固有传统教学理念的束缚,很多观念还是禁锢在原有的旧框架、旧体制中,其中很多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解决。在小学语文课的讲授过程中,还是主要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师为课堂的中心,缺少对儿童是生命个体的关注,不能正确认识学生认知能力和智力发展的水平,只是一味的将课本上的知识生硬的传授给学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没有良好的互动。同时,乏味的课堂教学情境,呆板的教学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方向,削弱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上诸多的教学问题,使得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缓慢,陷入了学生缺少学习兴趣,教师教学照本宣科,由此导致的教学效率低下的僵局。

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国教育大家纷纷出谋划策。从事教育工作多年的李吉林老师将情境教学法引入小学语文教学,并在她的课堂上进行了情境教学法的尝试性教学,希望由此可以解决出现在我国教育中的一些问题。李吉林老师首先将情境教学法用于課堂,她在讲授童话《小白花》一课时,为了使同学们感受到人民群众对于周总理的热爱与送总理时的不舍之情,她在语文课堂上首次将音乐引入,结合周总理去世时的图片,配以教师有感情的朗读,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不自觉地深入其中,跟着教师的引导进行学习与思考,感受课文字里行间透露出的真切感情。

这节情境教学的课堂大获成功,获得了众多教育专家的认可,让情境教学的观念正式走入中国教育界,让我国更多的教育界人士认识到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教学的重要性。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境教育为更多的教育家和一线老师所重用,同时,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不断为其注入新的血液,探索出了将情境教学法运用至阅读、作文等课程中的具体理论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构建其思维体系。

二、小学语文情境教学实施策略

情境教育是一门在实践中出真知的理论,其理论的形成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生成的。可谓是从实践中获得,而又在其理论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指导着教学实践的发展,如此循环往复,不断丰富。这一理论不是高屋建瓴式的存在,而是有着深刻的实践指导意义,对于中国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有不可磨灭的功绩。

(一)以情为境

语文学科于数学、物理、化学等学科而言,有其独特的学科特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5版)》中明确指出,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特点不仅要求教师要注重对小学生语文基础知识的培养,更要注重对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单纯的书本知识传授是远远达不到语文学科这一要求的。小学语文课本是教师与学生学习知识的媒介,是硬性语文学科知识的载体,而其真正有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人文性知识及语文素养的培养,是隐藏在其文字后面的。教师照本宣科式的生硬呆板教学,或咬文嚼字式的字字落实,句句疏通的教学显然是行之不通的。如果说语文知识的学习尚可以用这种较为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那么字词句章中所蕴含中思想内涵和价值意义如若再用这种方式,就真成为了所谓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对课文情感意蕴不理解,不能产生情感共鸣,只是将知识点死记硬背,应付考试,这样的学习是做无用功,对于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语文素养的提高是无用的。

而情境教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策略之一。情境教学以情入境,以一“情”字贯穿与课堂始终,能够实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摆脱单纯的为了教而教,为了学而学的较为生硬的教学模式。情境教育把感情渗透到小学语文教材静态的文本中,借助音乐、图片、影视作品等多种多媒体手段,将文字转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还原文章的获得过程,并将其进行简单化、典型化的处理,使其符合小学生的心智水平和认知经验,让小学生深入课文内容本身,身临其境,进去课文角色,主动内化课文情感。配以情境教学法的小学语文课堂,将认知活动与情感意志活动相结合,缩短了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参与度明显提高,注意力集中,积极回答问题,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以生为本

教育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在小学语文的课堂上,应该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但是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地位却本末倒置,教师成为了课堂的主宰者,一节语文课,基本都是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的讲,学生保持安静,很少与教师进行互动。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显然违背了儿童认知发展规律,不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发展,抑制了其心智潜力的发展。

情境教育是一种以生为本的教学方式,意在打造一个符合学生心智发展水平的多向折射心理场。情境教学顺应儿童发展规律,将小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主角,在情境中点燃他们的智慧之光,激发潜在智能。通过借助新颖独特的教具,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教学情境,将课文所要传达的基础知识,思想情感,内涵意蕴融汇其中。学生在教师营造的情境中,与教材、教师、同学积极互动,吸收课文中所折射出的要点。通过听之、看之、感之、品之,得到知情信意行的全方面发展,增强语文感受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在情境的潜移默化中,加深对于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逐渐形成健全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引导者,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儿童观,创设符合小学生心理特征的教学情境。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处于感情的活跃期,在其心智方面具有巨大的开发潜质。瑞士著名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将儿童从出生到十五周岁的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而小学阶段的儿童,基本都处于具体运算阶段。这一时期的儿童语言能力快速发展,能够频繁地借助语言符号、象征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并在头脑中内化,把感觉运动所经历的东西在自己大脑中重建。因此,教师不能只是单纯的将语文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是要与生活情境相结合,联系课文内容与当下社会现实,从儿童特点出发,以他们喜闻乐见的方式创设课堂情境,将小学教材的内容由抽象难理解变的生动形象,使其符合小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与接受能力,让小学生在实际体验中获得情感知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俊旭. 如何创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教育小学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对策
小学低年级开展思品教学的点滴体会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情境教育视野下的幼儿体育活动设计探析
让中华传统文化在情境中浸润儿童心灵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