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下课程设计取向给新课改的启示

2017-09-17 18:58张思渝吴建平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5期
关键词:信息时代新课改

张思渝+吴建平

摘要:多元化的社会要求加紧教育改革的步伐,而信息时代的到来,促进了新课程的改革。课程设计是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课程设计取向是新课程改革的指引明灯,要避免在课程改革中走弯路,就要减少课程设计和实施的盲目性。本文将以信息时代为大背景,从课程设计取向的三种类型入手,分析设计取向对新课改的启示,以理清课改的思路,更好地实现课改。

关键词:信息时代;课程设计取向;新课改

1 课程设计取向的概念

信息化社会是不断迭代更新的社会,人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以更好的适应。这也是“新课改”诞生的源头。“新课改”不是一句口号,更不能盲目的执行。课程设计取向与课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恰能使课程的改革更清晰、更全面。

课程设计是有效的组织和、安排课程结构以及课程基本要素。它可以用排列组合的方式呈现出成千上万种教学形式,因此需要择优挑选方案。这就要求有明确的参照基准,而课程设计取向帮助挑选更加清晰,使得方案适用范围更加全面。

“课程设计取向”是:根据人们的价值观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心理发展认识来对课程的结构、基本要素进行组织和安排。课程设计取向不仅是整个教育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更是课程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学者们总结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科为中心和以问题为中心的三种不同类型的课程设计设计取向。本文将从这三种取向出发剖析信息时代下课程设计取向为新课程改革带来的一些启示,以促进课程改革的实现,达到培养终身学习型人才的教育目标。

2 课程改革以设计取向为基准

2.1以学生为设计取向基准

新课程改革提出三大基本理念:重视学生的发展和教师的成长,强调学习决定教学。学生是课程改革的首要标靶,杜威认为“教育即生长”,教育是以学生的成长为目的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就是要强调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学习目的,从而使课程更好地适应学习者。2000年初,在颁布的《新大纲》中就曾强调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且强调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始末。

21世纪是“互联网+”时代,是新型的信息化社会,孩子们从一出生就接触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互联网。三岁的小孩就能用智能手机打网络电话,一年级的小孩就懂得在网上购物。倘若课程的设计仅仅局限于教材书本的设计,那将会使学生与信息化社会脱节。因此应以学生为设计取向,让课程的改革朝着满足学生的需求、兴趣以及学习风格发展。这样不仅能帮助学生适应社会,提高信息素养,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经常开展“活动”——“经验”设计、开放式教学设计的课程活动,更能扭转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形成今年来教育界推崇的“翻转式”课堂教育,从而指引新课改的成功。

2.2以学科为设计取向基准

学科的整合,课程的多元化也是课程改革的方向之一。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中必须确立课程意识, 让教师们的关注点不仅仅局限于所教学科,避免划分学科,割裂学科之间的联系。以学科为中心的永恒主义认为教育应该是学习例如历史、语言、逻辑等能够培养人思维的学科,發展儿童的智力与潜能,即培养素质型人才。所以在新课改中应当建立联通观念,整合各科目,搭建好学科之间的桥梁,建立学科之间相互的联系。

再者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强调以不同学科和分科的知识为中心来设计课程。知识并不是孤立的某个信息或内容,而是具有联系性的,是专门节点和信息源之间的相互联通。

现如今随着很多新兴媒体和技术的诞生,当运用虚拟教室、人工智能系统,云计算的时候,仅是像“语文”、“数学”这样单一学科的学习,是不能让学生融入到新的社会中去的。在信息环境下,常倡导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使得教师和学生在教和学的活动过程中,构建某一科目与信息技术的知识网络,从而不仅加深对某科目课程的学习,并且在学习过程中增加对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潜移默化之中提升信息素。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下,课程的改革应该朝着学科整合的方向,丰富课堂、丰富学生。

2.3以问题为设计取向基准

现今新课程正被广泛的推广,过程中发现在课堂上快速提高学习中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是课程与教学改革急需迫切解决的核心问题。同时,课程设计的过程也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促进课程在教学策略的相关方向的改革。

在古希腊时代,苏格拉底的“产婆术”就是一种问题化教学模式,通过问问题的形式与学生交流互动并使学生陷入自我矛盾的怪圈,最终承认自己错误,再对其启发、引导,最终得到答案,目的使学生逐步掌握知识,加深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问题化教学模式扭转了传统教学模式观念,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即便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断碰壁,却达到将知识内化,甚至是将已有的知识引出来,形成新的知识和知识逻辑。问题化教学实施的可行性和高效性给课程改革带来了新鲜的血液,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为课程的创新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同时为解决教学改革的核心议题——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起到了雪中送炭的作用。

面对信息时代的新要求,以问题为取向的设计帮助课程改革找到更明确的改革方向,多加利用问题化教学模式使得课堂多元化发展,更加的丰富多彩。通过问题的助产也让学生不断经历知识的内化过程,使得知识的掌握更深入,同时问题的设计更偏向于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才能让改革后的课程适应新时代的变换。

3 不同设计取向对课程改革的启示

从不同类型的取向进行分析,发现新课程的改革始终围绕着课程设计取向进行修订、革新,即新课改以课程设计取向为基准。笔者也总结了不同取向对课改的三个启示。

3.1指引新课改以学生为本

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说明了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对新课改的指引作用,要求课改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宗旨,以培养人为教育的最终目标,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和谐的人。

3.2指引新课改以整合为主

课程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课程内容,课程内容中同时也是各个学科的内容,但是课改并不只是单一的某个科目的课程内容改革,要用联通主义的观点来改革,在科目之间建立联系,建立一个以某科目为主体向相关领域辐射的知识体系,形成课程之间的整合,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过程当中丰富知识,更甚是达到终身学习的教育目标。

3.3指引新课改以问题化教学为关键

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是改变传统教育,避免盲目灌输,减少机械训练,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活动,愿意探索和实践,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可以独立收集和处理信息,获取新知,并在学习中提高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所以“问题”在新课改中也是需要重视的难点,可见以问题为中心的课程设计取向也为新课改的方向起到一定的指引作用。确实课程的设计应当避免千篇一律的知识讲解,应当用一系列有逻辑相关联的问题贯穿整个课程,使学生不仅是接受式的学习,而是在接受学习的基础上多加思考,形成知识的内化,锻炼问题的分析、解决能力,同时发展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文献

[1] 王玉.新时代背景下的课程设计取向[J].教育探索.2010

[2] 林淑媛.对新课改中课程实施问题的反思[J].教育导刊.2006

[3] 时运.学科中心主义课程观对我国小学教育的启示[J].新课程学习.2014

[4] 王培. KM和多Agent视角下网络化协作学习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 天津师范大学, 2006.

作者简介:

张思渝(1992.08--)女 贵州省贵阳市人,在读硕士,专业:现代教育技术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信息时代新课改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初中班主任管理的创新实践
新课改下关于学生减负的几点思考
面对信息时代 成长的孩子们
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
统计工作如何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信息时代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浅议信息时代的工程造价管理
信息时代家校沟通质量与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