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政治民主化浪潮》读书报告

2017-09-17 06:15梁书慧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5期
关键词:民主化民主

摘要:亨廷顿在《第三波—20世纪后期的政治民主化浪潮》一书中总结了19世纪以来世界民主化浪潮的进程及产生的原因,重点分析了70年代后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原因、过程和特征,预测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走向。亨廷顿在书中以“西方文化论”为理论基础,带有文化偏见,我们应该结合时代背景,重新审视民主转型理论。

关键词: 民主;民主化;民主转型;民主巩固

1写作背景

本书重点分析了20世纪后期大约30个国家从非民主政治体制向民主政治体制发生的转型,由于当时作者所关心的那些问题还在发生,因此这本书更多的是初步的评估和解释,只有等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告一段落的时候才可以对这一现象做一个更全面深入的解释。就像文中亨廷顿所说“本书横跨理论和历史两个领域,不是一本理论著作,也不是一部史书,而是介于两者之间,基本上是一部解释性的专著。”

2民主和民主化

民主和民主化的定義是这本书的逻辑起点,古希腊开始至今,对民主定义的探索从未停止。作为一种政治体制,“‘民主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而在头2300多年,他一直被看作是个‘坏东西;直到最近100来年,它才时来运转,被当作‘好东西”。在《第三波》这本书可以看出作者是宣传民主的伟大旗手,亨廷顿预言道“时间属于民主一边”欲谈民主化,必先谈何为民主,亨廷顿首先引用了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对民主的定义, 即选举是民主的本质,竞争和参与是评判民主两个标准。选举是民主的全部吗?学者们各抒己见,亨廷顿认为民主的方法是为作出政治决定的一种制度安排,在这种制度安排中,个人通过竞争人民手中的选票而得到作出决定的权力,就是选举。

选举等于民主吗?亨廷顿在《第三波》中谈到20世纪80年代的危地马拉,是由选举产生政府,实际上军人执政政权,政府成为军队的代言人和傀儡。亨廷顿对选举和民主的关系产生了质疑,所以亨廷顿在书中介绍了拉里·戴蒙德对民主的看法,戴蒙德在其刊登在《民主杂志》中的一篇观点鲜明的文章中详细说明了自由民主与选举民主的分野。自由民主国家不仅仅举行选举,而且还要将政府对社会的控制降到最低,如限制行政权、保证司法独立、保护个人权利。

民主化是国家从非民主状态走向民主状态,强调过程大于结果,民主化过程就是强调在自由、公开、公平的选举中产生政府取代不是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政府。

作者认为自由民主是一个西方的产物,非西方国家的自由都是在受西方国家自由民主的影响下产生的,亨廷顿强调东亚社会没有自由民主的传统,自由民主观念极其薄弱。

3三波民主化浪潮

亨廷顿对民主化浪潮这一概念定义:“一次民主化浪潮是在一个特定的事件内发生的由非民主政体向民主政体的成批的转变”在民主化进程中,有的国家转向民主化,有的国家朝着非民主化方向发展。三波民主化情况大致如下:

第一波民主化浪潮:1828—1926年,起源于美国革命和法国革命,约33个国家建立了民主制度。第一波回潮:1922—1942年,约有22个国家被颠覆。民主化回潮反映出共产主义、法西斯主义和黩武主义意识形态的崛起,如1933年希特勒夺权,终止了德国的民主。

第二波民主化短波:1943—1962年,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约40个国家建立了民主制度,第二次民主化回潮:1958—1975年,约22个国家的民主制度被颠覆。

第三波民主化产生于1974年葡萄牙康乃馨革命,中下级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反对非殖民化的萨拉查政府,建立民主制度为标志。首先南欧开始民主化,希腊由选举产生的文官政府取代了军政权。

4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的思考

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影响至今,与第一波和第二波民主化相比,第三波民主化的原因更为复杂。亨廷顿提出两个问题:为什么大约只有30个威权体制国家,而不是约100个其他的威权主义国家转向民主政治体制?为什么这些国家政权变迁发生在70、80年代,而不是其他某一段时间?亨廷度从五个方面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同时把这五个原因归结为相互联系推动民主化进程的原因。

4.1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产生的原因

4.1.1威权政体因政绩困局面临合法性危机

亨廷顿认为威权政权几乎毫无例外地被迫去把政绩当作合法性的主要来源之一,威权统治者往往把政权的合法性建立在政绩基础之上,威权统治者为了换取民众的支持,被迫作出尽快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承诺,但是经济发展有自身规律,当威权政体无法解决本国的经济危机、权力体制缺乏自我更新机制、对外军事行动失败等各种因素,合法性受到挑战而濒临瓦解。

4.1.2经济发展和经济危机对民主的影响

在书中,亨廷顿认为经济与民主发展有全面的相关性,无论是经济高速发展还是经济危机的出现,都会对民主化转型产生重要的作用。经济的发展带来教育水平的提高、中产阶级的壮大、市民社会的成长,这些都是有助于民主化转型的因素。但是经济的发展不一定带来民主化转型,他指出人均GDP在1000到3000美元之间的国家最容易产生民主化,比3000美元再高也不会增加民主的概率,由此可见,经济的发展只是影响民主化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不是决定因素。

4.1.3天主教改革有利于民主化发展

天主教由过去与地方政权和威权政府关系密切的角色转变为独裁政权的反对派,使威权政权失去了他们在宗教中的合法性,在60年代中期后,教会几乎一致反对威权政权。在巴西,在军政府执政不久,教会也与政府决裂,当时,巴西全国主教会议发表了一篇声明,斥责政府国家安全主张是“法西斯式的”主张,并且为积极的教会反对活动铺平道路。在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智利、墨西哥、乌拉圭等国家,天主教纷纷动员人们和平抗议威权政府。

4.1.4外部势力对民主的支持

“民主规范的普及性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那些世界上最强大国家的规范的认同”欧盟和美国开始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民主,80年代末东欧出现的民主化是苏联政策的出现变革产物,苏联新政策为废黜现有的共产党领导人,非共产党参与权力并通过竞争性选举产生政府打开大门,这是东欧相继发生民主化外部原因之一。endprint

4.1.5民主国家示范作用和滚雪球效应

一个国家民主化的成功会鼓励其他国家开始民主化,一国的民主行动本身就有可能成为另外一个国家民主化的契机,会在一定地域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地理上相近、文化上相类似的国家中示范效应最为强烈。1989年8月东欧,苏联默认或鼓励非共产党人士在波兰执政,11月捷克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12月罗马尼亚都发生了类似的事件。

根据亨廷顿对“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原因的分析,这次浪潮是内部民主化条件的具备和外部力量的推动下合力以及全球化发展合力下发生的,同时亨廷顿认为政治精英的对民主的认可和共识也是民主化发生的必要条件,“在第三波中,创造民主的条件必须存在,但是只有政治领袖愿意冒民主的风险时,民主才有可能出现。”

4.2第三波民主化浪潮过程

亨廷顿将第三波中转向民主化威权政权分为三种:一党体制、军人政权和个人獨裁。民主化过程包括:威权政权的垮台;民主政权的建立以及民主政权的巩固。根据第三波民主化政权中执政集团和在野或反对集团的互动关系,亨廷顿概括出三类变迁过程:一是变革,二是置换;三是移转。

变革是由政府中的改革派主导下的民主化,政府中的改革派比保守派力量强大,变革过程中反对派要从外部向政府施压,且反对派中温和派居多,与有较强改革意愿的改革派合作,走向民主。

置换是反对派的力量主导下推翻威权政权或威权政权自行垮台的民主化,反对派比政府力量强大,置换通常要经历三个阶段:1)为推翻政权而斗争;2)政权的垮台;3)垮台后的斗争。置换过程中,政府中反对派的力量及其薄弱,保守派把握政权,拒绝任何变革。

移转是政府中的改革派和政府反对派通过谈判达成一致的民主化,至少政府的和反对派同意临时分享权力。政府内部改革派和保守派就改变政权进行谈判,移转过程中需要政府和反对派进行沟通谈判,双方也需要平衡和压制内部的各种反对力量,保证谈判过程顺利进行。谈判结果是双方都有机会分享权力,竞争权力。

4.3第三波民主化浪潮特征

亨廷顿认为三次民主化浪潮绝是简单的重复,第三波民主化与前两次有所不同,是以“妥协、选举和非暴力”为特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政治精英进行谈判和妥协是第三波民主化进程的核心,这需要政府内和反对派各个团体之间做出妥协让步,亨廷顿认为妥协或许就是“民主交易”,即民主参与范围的扩大和参加和反对派领袖和团体在战略和策略上的节制,比如反对派同意放弃暴力和革命。

选举是民主运作的方式,威权统治者察觉到在国内恢复其合法性的必要性,试图通过选举恢复其日益衰落的合法性,因为威权统治者对国内环境反馈较少,所以盲目地相信他们能够赢得选举,政府用尽各种欺骗、共和手段左右民主选举,但是这些威权统治者几乎毫不例外的在选举中失败,选举结果既是预料之外,也是情理之中。

前两次民主化都是以暴力为杠杆,第三波民主化浪潮是低度暴力,亨廷顿收集了大量的材料证实,在绝大多数第三波民主化国家中,暴力的总体水平是相当低的,“除1974年到1990年的尼加拉瓜外,总体的政治死亡人数大约在2万人左右,主要集中在南非和亚洲大陆”亨廷顿还认为“考虑到政治变迁方面所取得的积极结果,在第三波中以人的生命所付出的代价也是相当低的”,低度暴力受诸多因素影响:一些国家在民主化之间有过暴力体验,在第三波民主化,不论是政府还是反对派都会避免重蹈覆辙;政府和反对派协商谈判降低了暴力发生的可能性;保守派政府中使用暴力镇压反对派的意见不一致;社会阶层的同质性一般会通过协商谈判达成一致;政府中改革派力量强大到足以控制保守派和反对派的力量,也会降低暴力发生的可能性。在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降低暴力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在很大程度上,这些因素造就了民主化的成功。

5民主巩固

一国从威权体制转向民主体制,如何巩固新生的民主政权,如何避免民主政权回潮?是政府的改革派或者反对派面临治理国家的挑战。

亨廷顿认为处在发展和巩固其新生民主政治体制中的国家,可能会碰到三种类型的问题:转型问题、情景问题和体制问题。如何处理这三类问题,决定了该国民主政权的稳固程度。

5.1新型民主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两个主要问题

民主国家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的两个问题主要是指新政权建立后需要处理和清算旧政权的遗留事宜,主要包括如何对待前政权官员的“虐待者难题”以及如何减少军队对政权的介入并保证文官体制的“执政官难题”,对前政权侵犯人权的官员进行清算和处置,是法办惩治还是遗忘与宽恕,各国对这些人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对于旧政权中军人统治的国家,如何安抚军队中的既得利益者,平息军人对民主政权的敌对情绪,是新生的民主政权面临的问题。

5.2检验民主巩固的标准

亨廷顿认为“两次政权轮替”的标准是民主巩固的标志。具体从两方面校验民主是否巩固,一是民主价值是否得到政治精英和公众的认可,“政治精英和公众坚定的相信统治者应该按这种方式加以选择的程度,即对这个国家的政治文化的形成态度上的校验”。第二个标准是从民主行为上检验,“政治精英和公众的确通过选举选择领导人的程度,挤兑这个国家政治中的民主事件的制度化进行行为检验”。如果新兴的民主国家出现了政权的两次易手,说明已经达到了民主巩固,那么如何才能促进民主巩固呢?作者分析得出了影响民主巩固的条件。

5.2有助于民主巩固的条件

第一,具备民主的经验,第一波和第二波民主化的经验为第三波民主化提供了借鉴,亨廷顿认为,过去有民主经验比没有这种经验的国家更有助于第三波民主国家的巩固;第二,经济发展水平与民主政权之间存在着高度的相关性,高度发达的经济、更为复杂的社会和受过教育的人口的增多都有助于民主政权的建立;第三,国际环境和外国对民主的赞扬影响民主国家的稳固,民主的观念在世界大国间得到普遍的认可;第四,第三波国家中民主转型的时机也会影响一国的民主巩固;第五,转型过程中低度暴力也是是民主巩固必不可少的;第六,政治精英和公众如何对新政府无力解决的问题作出反应。endprint

笔者认为培养民主文化是有助于民主巩固的一个重要的因素,树立民众对民主的正确认识,使政治精英和公众相信民主体制的价值,即“民主并不意味着问题必将解决,但它是却意味着统治者可以被更换”。当人们了解到,民主只是为专制提供一种解决办法,而未必为所有其他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对威权政权产生的幻灭和降低是民主得以巩固的基础。

6民主的展望

“经济发展使得民主成为可能;政治领导使得民主成为现实”亨廷顿认为经济发展为民主体制取代威权体制创造了条件,每一波浪潮都会比前一波浪潮进步,时间属于民主一边。

7现代社会与民主转型预测

亨廷顿在《第三波》中的民主转型理论,是以“西方文化论”为理论基石,他指出“只有西方文化才能为民主制度的发展提供适宜的基础”。鼓吹“西方文化论”者,就是突出西方文化的优越性,以西方民主为标尺,评判其他国家的发展,文中表现出了偏见与歧视。

总之,亨廷顿的民主转型理论在探索世界民主化进程的规律方面,做出了一定贡献,影响深远,但是他的《第三波》与民主转型理论以“西方文化论”为理论基础,具有明显的欧洲文化中心主义的特征,面对21世纪民主化发展的新特点,亨廷顿的理论难以做出有力解释,因此我们需要全面的思考亨廷顿的民主转型理论。

参考文献

[1] [美] 塞缪尔·亨廷顿:第三波-20世紀后期民主化浪潮[M],刘军宁译,上海三联书店1998年版.

[2] 王绍光:民主四讲 [M]上海:三联书店,2008.

[3] [美]戴蒙德:第三波过去了吗?[A]民主杂志[C]1996.7.7.

[4] 周敏凯,赵盈:转型民主问题与现代民主形态多种属性研究—兼析亨廷顿的转型民主观[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版),2014(3):92—97.

[5] 周淑娟:对民主及其与经济发展之关系的思考—读亨廷顿《第三波:20世纪后期民主化浪潮》[J],学理论,2013(25):60—61.

[6] 罗湘衡:对第三波民主化的若干思考[J]教师教育论坛,2008,21(6):25—27.

[7] 周敏凯:世界民主化实践新动向与对亨廷顿转型民主理论的反思[J],上海市社会科学界学术年会,2014.

[8] 常伟娜:民主巩固[D].吉林大学,2014.

[9] 刘启云:亨廷顿的三波世界民主化浪潮理论评析[J].理论视野,2008,105(11):53—54.

作者简介:

梁书慧(1992.12--) 女,山西省长治市市人,学历:硕士研究生,专业:中外政治制度.endprint

猜你喜欢
民主化民主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美国的民主与尊严
雷圭元“版、刻、结”设计理念探析
如何推进我国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和法律化
论我国行政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
论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职业化还是民主化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网络行动者的新媒体使用特征、影响及媒介民主化
好民主 坏民主
构建乡镇政府财政监督民主化制度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