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表复合驱精细调控对策及做法

2017-09-17 09:51周培杰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5期
关键词:动态调整

周培杰

摘要:针对试验区注入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根据化学驱时效强的特点,密切跟踪分析动态变化,及时组织实施精细动态调整,逐步形成了现场动态调控的新方式方法,促进了复合驱效果的不断提高和较长时间的高产稳产,对同类型油藏的化学驱可以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注入浓度;动态调整;分井分采;注入剖面

前言

试验区在双特高期转入聚表复合驱开发过程中,出现了注采参数与地层不匹配、注采井网不完善、部分油井产聚浓度高等各种问题,根据化学驱时效性强的特点,按照试验-认识-再试验-再认识的原则,及时开展了精细动态调整,确定了单井最佳注入浓度及动态调整原则、解决了局部注采关系不对应和井网不完善的问题,同时采取多种手段不断调整注入剖面,试验区吸液状况明显改善,并逐步形成了现场动态调整的新方式方法,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平均单井日产油由转驱前的2.0t/d上升至最高的7.2t/d,最大含水降幅达到了15%,已提高采收率幅度14.7% [1]。

1实施注入浓度的调整,为初期试验效果的改善奠定基础

转入主段塞阶段,试验区出现了明显动态异常,主要体现在注入压力普遍下降,吸聚剖面变差,含水下降趋势停滞。这些负异常是在注入浓度变化而其它注入参数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说明主段塞设计注入浓度与试验区地层物性不匹配。通过统计选取注入压力下降幅度大且吸聚剖面明显变差的9口井开展增浓度试验,以400mg/L为一个梯度增加注入浓度,跟踪观察注入浓度和注入压力关系来确定具体增浓幅度[2]。通过三个月试验观察,同时考虑经济效益,将试验区分单井分梯度增加注入浓度推广至整个试验区。实施后取得明显效果,注入压力上升了0.6MPa,单井吸聚厚度增加了12.8%,有效改善了试验效果。

2以不见效井为突破口,精细地质研究,及时调整改善开发效果

与水驱相比,聚/表驱目的层厚度小,要求层位对应程度高,构造精度大,而试验区储层厚度变化明显,导致部分井组注采关系局部不对应。针对试验区长期不见效井,以小层精细对比为基础,利用邻井单采试验,以采聚浓度为示踪剂,验证注采对应关系,取得明显效果。以此为突破口,在全区开展了地层对比、VSP及三维地震解释技术,重建了微构造模型,并落实各小层的砂体发育范围及连通关系。共调整分层24井次,新增小断层6条,延长小断层1条,修改小断层1条。 利用新落实的构造,及时开展了综合措施调整。一是在中部断层南移后的空白井区增加一个注入井组,增加控制储量10万吨。二是引入6口合适位置的油井补开目的层实施分井分采完善井网,另外对11口井实施调层措施提高了注采对应率。

3不断实施注入剖面调整,有效改善地层吸聚状况,最大限度提高油层动用程度

随着驱替时间延长,油层中聚合物浓度逐渐增加,流体粘度增大,出现了“注不进,采不出”现象,另一方面,由于非均质性,地层出现了单层突进或集中吸液层段。为此,积极开展了针对性的措施治理。对于注入压力高或者后期局部井段不吸液的注入井,考虑为高浓聚合物近井地带堵塞,采取酸化解堵疏通地层,提高吸液能力[3]。对于注入压力低、油层发育好、层内差异大造成单层突进的采取调驱措施[4],后续辅以高浓聚合物注入。对层间差异大的注入井采取分层措施,限制强吸液层,强化低吸液层段注入,提高油层动用厚度。而对于层间矛盾突出但隔层不发育的注入井实施投球选择性封堵。

通过持续不断的措施治理,试验区注入状况明显改善,注入压力稳定在8.0MPa左右,单井吸液厚度比例上升至83.6%,平均单井最大相对吸液量降低至31.7m3/d。试验区总体采聚浓度得到有效控制,稳定在450mg/L 左右。

4 结论

(1)对于高孔高渗且非均质性嚴重的油藏,应结合现场实际生产动态,在试验中、前期采取适合的聚合物浓度注入,确保试验区开发效果。

(2)试验区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对于未见效井应及时开展原因分析并实施措施调整,提高油井生产效果。

(3)对于注入剖面的调整,初期应采取调驱和高浓度注入相结合的方式提高波及体积,中期则应采取分注、分层酸化和投球调剖措施改善地层吸液状况。

参考文献:

[1] 胡博仲等.聚合物驱采油工程.北京:石油工业 出版社,1997

[2] 李晓庆,耿鲁营等.提高聚合物溶液注入粘度的试验研究[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3,5 (S2):12-15

[3]卢祥国.大庆油田北二区西部注聚井堵塞原因及预防措施.油田化学.2002(3).

[4]姜汉桥,陈月明.区块整体调剖堵水方案最优化设计及应用.石油学报.1998,19(2):62~66.endprint

猜你喜欢
动态调整
公司自由现金流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
浅淡技工院校模具专业建设动态调整机制
结构化理论视域下农村土地转出户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淮北选煤厂桃园分厂原煤系统的综合改造
分段堆场的动态调度方法
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初步研究
建立和完善我国贫困县退出机制问题研究
高管激励与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研究
需求估计理论下的高职专业设置动态调整研究与实践
一种利用Gauss变异优化BP神经网络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