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城市竞争力问题研究

2017-09-17 17:26姚震寰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5期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吉林省优势

摘要: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在外部环境复杂、困难矛盾增多特别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东北亚国际局势趋好,中韩自贸区建立,国际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为吉林省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吉林省自身拥有的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沿边近海优势、生态资源优势、科教人才人文优势,为积聚和释放发展动能、化基础优势为竞争优势创造了有利条件。

关键词:吉林省 ; 城市竞争力; 优势

吉林省老工业基地长期积累的经济结构不合理、体制机制不活、发展方式粗放的矛盾依然突出,现阶段又凸显出有效需求不足、创新能力不强、人口老龄化等新的问题。面对上述问题,吉林省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紧紧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充分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抓好工业技改、棚户区改造等“五大工程”和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等“四大工程包”建设。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着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着力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构建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发展格局,推进产业发展“四大工程”。经济综合实力明显提升,GDP跨上万亿元台阶,地方级财政收入跨上千亿元台阶,实现了经济运行稳中有进、稳中有好。

一.吉林省城市竞争力总体格局

反映在全省城市竞争力上,2015年,吉林省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与可持续竞争力均列全国第20位,均比上年下降1位,与上年相比表现较为稳定。综合经济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079,比东北地区城市指数均值低0.002;可持续竞争力指数均值为0.302,比东北地区城市指数均值低0.004,可见,吉林省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与东北地区其他城市相比,差距较小。省会城市长春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全国排名第40位,和上年持平;可持续竞争力全国排名第37位,比上年下降了4个位次。吉林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86位,比上年下降9个位次;可持续竞争力在全国排名第101位,比上年下降5个位次,其他城市的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在全国第137~242位之间,可持续竞争力排在全国第101~213位之间。2016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持续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启动实施《中国制造2025》,建议吉林省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利用区位优势和经济后发优势,在结合“五大发展”和“东中西区域发展”的战略下进一步鼓励创新创业,扩大开放,积极探索政策制度和国企改革,促进供需两侧结构优化,以期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和可持续竞争力。

二.“新常态”下的城市发展新机遇

1.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与服务业加速融合发展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逐渐兴起,国际产业分工格局正在悄然重塑。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要实施“中国制造2025”。2016年,《中国制造2025》启动实施,并设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扩大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吉林省围绕全省制造业发展需求,深入贯彻“中国制造2025”战略部署,大力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发展,突出产业转型升级,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业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2015年,吉林省医药产业实现增加值533.78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装备制造业实现增加值630.43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4%;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27.06億元,比上年增长8.0%,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5%。

吉林省加速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推进制造业服务化转型、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水平、提高信息技术和要素支撑能力,大力培育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着力培育一批制造业服务化新产业,如遥感卫星及应用产业、量子通信产业、云服务产业、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医药健康云产业等。推动吉林航天信息产业园建设,打造卫星高端装备制造和航天信息应用两大产业集群。加快 “吉林一号 ”航天信息应用与服务平台和创客空间建设,推动卫星遥感数据在农业估产、减灾防灾、地理测绘、智慧城市等领域的应用。2015年,成功发射“吉林一号”商业卫星组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350公里中国标准动车组正式下线。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现代产业演进的客观规律,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基础途径,也是落实《中国制造2025吉林实施纲要》的重要方向。吉林省在巩固已有发展优势的同时,加快城市产业结构调整,逐步淘汰落后产能,提升新兴产业接续能力,增强城市产业发展后劲,为提升全省城市竞争力创造更大空间。

2.主动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城市开放水平进一步提升

在国家层面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吉林省位列建设重点涉及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之中,成为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给吉林省各大城市特别是重要节点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为它们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地缘优势提供了良好条件。基于此,吉林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铁路、口岸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积极推进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珲春-扎鲁比诺-釜山航线正式开通。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建设,一方面将通过自身的优质增量注入和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与外溢效应,促进东北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另一方面,将通过大胆探索,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为东北地区的体制创新提供经验示范,为新一轮东北振兴注入新的活力。国家“一带一路”规划中把长春确定为“中蒙俄经济走廊”的结点城市,依托这个节点,通过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可以把吉林省整体融入“一带一路”战略,而使其成为“一路一带”北线的新通道、新平台、新门户。吉林省积极实施开放发展战略,推进向东向南开放“双翼共进”,努力抓好向东向南“两个窗口”:向东推进长吉图战略,完善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等平台功能,推动设立中韩国际合作示范区。向南全面对接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京津冀经济圈,抓好修正医药科技产业园等16个重大项目,打造“长平经济带”“白通丹经济带”。并全力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的关键时期,吉林省举办“2016年首届全球吉商大会”活动,积极打造吉商文化,塑造吉商精神,为吉商和各界投资者搭建交流对话、项目对接的新平台。endprint

3.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城市持续增长动力明显增强

中国供需关系正面临着不可忽视的结构性失衡,“供需错位”已成为阻挡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路障:一方面,过剩产能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转型的一大包袱;另一方面,中国的供给体系,总体上是中低端产品过剩,高端产品供给不足。因此,强调供给侧改革,就是要从生产、供给端入手,调整供给结构,为真正启动内需,打造经济发展新动力寻求路径。

中国经济多年来的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但是,经济进入新常态后,要素红利和投资驱动优势不再明显。在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结构优化、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下,中央做出以 “三去一降一补 ”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在2016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明确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突出抓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做减法,又做加法,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加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使供给和需求协同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作为老工业基地,吉林省面临新旧动能转换艰难,新动能培育不足的困境,因此,吉林省顺应发展新常态新趋势,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配置生产要素,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益,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一是不断加强体制机制供给,深化国企改革,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动能转化初见成效,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3510亿元,增长10.1%;服务业增加值实现5340.8亿元,增长8.3%,工业结构中轻工业比重提高1.6个百分点。2015年,全省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7336.9亿元,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户数分别达到136.2万户、25.8万户,分别增长7.6%、19.8%;民营经济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634.2亿元,比上年增长8.8%;全年规模以上民营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401.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增幅高于全部规模以上工业平均增长水平8.5个百分点,实现利润639.04亿元,增长9.3%。能源产业实现增加值107.76亿元,下降4.2%。二是在区域结构上,吉林省统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加快建设西部生态经济区,启动向海湿地移民试点、河湖连通等重点工程,湿地面积增加600平方公里;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总体规划正式出台,创新模式、转型路径更加清晰;全面启动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开工建设59个投资10亿元以上项目,东部地区发展进一步提速。加快长吉图战略实施,长春新区获批,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区等取得积极进展。三是在投入结构上,加大人才、技术、知识、信息等高级要素投入,资源能源消耗比例降低,2015年,万元GDP综合能耗降低率为10.69%,规模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为14.4%。动力结构,制度变革、结构优化和要素升级(对应着改革、转型、创新)“三大发动机”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吉林省应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和降本增效,增强持续增长动力,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4.东中西部定位更加清晰,城市职能方向更加明确

吉林省区域结构更加均衡,扎实抓好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推进河湖连通等工程,启动实施向海保护区生态移民;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实施方案启动编制;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加快发展,区域工业经济占全省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根据东中西区域自然环境、资源禀赋、城市布局和经济基础状况,推动长吉图开发开放先导区开放格局和先行先试效应逐步拓展,优化城镇化地区空间形态,吉林省加强东中西部地区规划建设,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同时,使各区域定位更加清晰明确。2015年,为促进吉林省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完善东北经济区布局,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吉林省编制了《吉林省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总体规划》。规划范围包括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吉林市的桦甸市和磐石市全境共23个县(市、区)(包含长白山保护开发區)。东部地区是吉林省对外开放的前沿,现有口岸、通道15个,其中国家一类口岸8个、国家二类口岸6个、地方二类口岸1个,还有11个临时过货点。吉林省东部地区作为面向东北亚国际合作的前沿和窗口,依托周边港口和北冰洋海上洲际航线,将成为“一带一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支撑区和海上战略新支点。作为东北东部经济带核心地段,新一轮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必将为吉林东部地区发展注入新动力,激活发展潜能。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正抓紧出台规划实施方案,明确转型路径和发展突破口,加快长春新区等建设。吉林省依据东中西部地区各城市现有基础以及资源、区位、交通条件,强化城市职能分工,充分发挥各城市产业基础与资源优势,合理确立各城市的性质和功能发展方向,正确处理综合发展与专业化之间的关系,注重改变产业趋同和低水平竞争状况,形成以综合型和工业型城市为主,门类齐全、各具特色、分工协作的城市职能结构体系,城市职能方向更加明确。

5.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新兴产业接续能力不断提升

吉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2015年,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发展迅速,总体上形成了高增长、高收益的行业走势,与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日渐萎缩形成鲜明对比。一是吉林省对重点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经营模式创新,升级存量、创新增量,调整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市场开发体系、产品创新体系和销售服务体系,重塑产业竞争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制度环境进一步完善,新登记企业达到2.48万户,增长36.2%,平均每天生成275户企业。随着网购、快递、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在线交易等新业态快速进入百姓生活,新型服务业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吉林省加快推进电子商务示范城市、示范基地、示范企业建设,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和骨干企业,欧亚e购、购够乐、吉林统泰“一网全城”及“吉林大米网”“好汇购”等电商平台发展迅速,电子商务交易额稳步增长。积极培育信息消费、信用消费等热点,四平电子商务产业园等获批成为国家示范基地,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突破2600亿元。二是金融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国务院正式批准在吉林省开展农村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并作为国家金融改革创新战略推进。探索金融资本投资运营新模式,成立东北亚国际金融投资集团,村镇银行基本实现全覆盖。

6.经济增长相对优势明显,城市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作为国家工业基地,东北三省曾以其独有的优势支撑和引领中国的工业化进程,随着中国经济步入以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为特点的新常态,东北地区的经济结构将面临深度调整。2016年31省市上半年GDP增速排名看,吉林省增速与全国持平,黑龙江省、辽宁省低于全国增速,其中辽宁GDP增速负增长。和东北其他两省相比,吉林省经济增长缓中趋稳,相对优势明显。2015年,吉林省主要指标全面完成,主要是“跃上三个台阶,完成两个翻番,实现一个超越”。“跃上三个台阶”,就是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4%,跨上万亿元台阶;地方级财政收入迈上千亿元台阶;粮食产量由568.6亿斤增加到729.4亿斤,登上了700亿斤台阶。“完成两个翻番”,就是“十二五”累计实现经济总量比“十一五”翻了一番;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比2010年翻了一番。“实现一个超越”,就是城乡居民收入分别增长11%和12%,跑赢了GDP增速。这些成就标志着吉林省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为“十三五”开局起步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吉林省城市经济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继续化解东北经济下行压力及确保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吉林省应适应和引领经济新常态,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力量解决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问题,提高质量和效益、优化结构、优势充分释放进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推动吉林新一轮振兴发展。

作者简介:姚震寰,女,1982年6月27日,吉林省梅河口人,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研究方向:城市规划与城市生态环境。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市竞争力吉林省优势
吉林省教育厅新年贺词
吉林省“十四五”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矮的优势
吉林省梅河口老年大学之歌
吉林省完成1.4万公里农村公路“畅返不畅”整治
画与话
基于AHP的城市竞争力研究
宁波与长三角洲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
第二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