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困难与职业指导教育的开展

2017-09-17 14:44黄海珊
科学与财富 2017年25期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

黄海珊

摘 要:当前,高校为了更好地指导毕业生的职业选择和就业决策,减少毕业

生就业决策过程中的困难,普遍开设了职业指导课程,聘请行业专家为大学生实施职业规划、就业决策与求职应聘技巧等职业指导教育活动。在此背景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困难的现状如何?职业指导教育是否能减少毕业生的就业决策困难?高校职业指导教育有哪些方面可以加以改进?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困难;职业指导教育

1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困难的内涵与表现

在高等教育研究领域,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不是一个新话题,学界已经从不同视角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探索。宏观研究上,关注政府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政策的制定,如大学生就业促进计划和创业引领计划;中观上关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开展;微观上则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的心理机制。在众多成果中,为人们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就业市场供需双方增长速度的差异导致就业竞争力的增加,高校的扩招速度要快于就业岗位的增长速度。与此同时,有关部门的统计表明我国高校毕业生数量与社会就业岗位之间并不存在需求矛盾。比如2013-2015年,我国每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约为1300万人,而近几年高校毕业生人数最高点是2016年的765万左右。按照供需双方的情况,社会应能够提供高校毕业生足够的就业机会,但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并未缓解。显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决策并不是一个简单的就业岗位与毕业生人数的供需匹配问题,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一定程度上是“择业难”,即毕业生难以在充足的工作岗位中做出自己的就业选择,出现就业选择与决策困难。就业决策困难是指毕业生在做出就业决策时遇到的各种问题,也是毕业生的一种压力、焦虑体验。就业决策困难主要有三类:缺少准备、缺少信息、不一致的信息。其中,缺少准备指缺乏就业动机、犹豫不决和失调的信念;缺少信息指缺少就业决策过程的信息,缺少与自我、就业机会相关的信息,缺少深入的就业信息;不一致的信息指不准确的信息或存在内部/外部冲突的信息,如与重要他人和内在自我冲突的信息。

2优化职业指导教育,破除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困难的路径

2.1须建立一整套促进毕业生就业实践指导的理论与政策体系

理论是实践的先导。我国目前没有完整的就业职业指导理论,国家和高校要加紧这方面的理论研究,借鉴国外先进的理论和研究方法,结合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实际,建立一整套适合我国的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理论体系。大学生就业指导不仅贯穿大学全过程,而且应延伸至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将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和对学校专业设置等意见及时提供给学校。这样,有利于就业指导学科建设,有利于促进高校教育质量提高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国家要制定完备的政策体系,明确高校、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的职责,确保职业指导工作的顺利进行。完善的大学生的就业保障机制,公开公平的就业市场体系都是促进就业的保障。

2.2高校在認识上需要更重视职业指导教育,突出职业指导教育的地位

本研究验证了职业指导教育在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决策困难上的正向效果,职业指导教育对就业决策困难存在显著预测作用。而且,从职业指导教育开展的情况来看,各类高校以就业指导、职业规划等内容的职业指导教育课时已经比较可观,很少有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课时少于教育部规定的38学时。但是,与专业教学相比,职业指导教育在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许多高校重视就业工作,但并不重视职业指导教育,职业指导教育的师资与教学效果评估等方面都处在相对边缘的位置。比如,相关课程在实施过程中的效果与质量得不到有效的监督与评估,任课教师的准入制度与队伍建设未引起重视,就业实践基地建设流于形式等情况仍较普遍存在。为此,高校应以教育部有关职业指导教育的要求为基础,结合专业,真正将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知识学习、职业实践探索乃至创业实践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突破专业教育与职业指导教育两张皮的僵局,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在面临就业选择时能理性地根据自身特点与行业发展情况等因素做出合理的就业决策。

2.3在课程内容上强化职业体验,积极构建实践导向的职业指导课程体系

就毕业生对所接受的职业指导教育课程的评价来看,职业知识、职业探索与职业体验三种内容对毕业生的重要性与价值并不一样。真正能帮助大学生了解职业与自身能力相匹配情况,并能在实践中较好地体验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的课程,主要是职业体验类的课程。职业指导教育不是职业知识教育,高校要走出理论讲解主导的模式,以职业体验为核心,在大学生活中结合专业融合职业体验,让大学生真实感受职业、体验职业。职业指导教育要以“体验中学,学中体验”的模式开展,减少教师的任务指派,以学生的探索与体验为中心开展教学,将课程开到真实的行业中去,将行业中的从业人员请到大学校园中来,真正实现职业指导教育的实践化、探索化与体验化。职业指导课程应以模块的方式开展,兼顾职业知识类、职业探索类和职业体验类。对于学术导向高校来讲,职业知识类课程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教学上可以做得比较充分,但在职业探索与体验类的课程上,因为缺乏相应的师资,需要与社会保持密切联系,与用人单位保持密切沟通等,往往难以令人满意。这也是我国高校职业指导课程相对比较薄弱的环节。当前,急需对职业指导课程体系进行顶层设计,从课程理论到教学实践重新认识职业知识、职业探索、职业体验等不同模块课程的价值,合理设定课程内容比例,融合师资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升大学生的就业决策能力,避免非理性就业决策。

2.4在教学方法上应更灵活,有针对性地提升毕业生就业决策能力

创业教育的开展可以使学生认识到传统就业渠道外的其它就业道路,即便其不会在毕业的时候创业,但会引导其依据自己的就业理想,选择对于未来创业有帮助作用的就业岗位,提升其就业决策水平。尤其重要的是,高校职业指导教育要与大学生的理想教育相结合,将立德树人的任务贯穿在职业指导过程当中,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摒弃功利、非理性的就业决策行为。高校的职业指导教育应该引导毕业生在脚踏实地的同时不要放弃理想。没有哪个工作岗位是天然地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在复杂因素的作用下,所有就业岗位都是选择的结果。只有理想与现实并存,个体的就业能力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被挖掘。毕业生需要时刻勾画自身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找到缩小差距的桥梁,努力实现最大的工作满意度。

2.5积极借鉴国外高校的有益经验和做法

国外高校学生职业指导发展的较早,有许多先进的理论和成功的实践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英国、美国在这方面成功的经验很多。在英国,他们加强了校内就业指导服务中心与各学部学院之间的工作协作,还特别注重学校与政府、社会和企业的分工合作,除了就业信息的资源共享外,三者的合作还体现在聘请校外专家参与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举办就业专题讲座和模拟招聘活动等,企业直接承担在校生和毕业生的实践和实习,将指导与员工的选聘相结合,实现了双方的共赢。美国也有一套完整的大学生毕业就业工作体系,高校通过社会各界对各个高校总体评价情况排名公布以及产学合作教育等方式,加强与职业界的联系,加强与社会的结合,以了解就业市场需求,主动适应经济的发展,满足大学生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3结论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最重要标准。促使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具有深远的意义,除却提升高校自身竞争力之外,也能更好地展示教育,服务社会。但高质量就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影响高质量就业的因素颇多,高校、用人单位及大学生只有达成共识、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努力,实践有效的就业路径,方能开创就业市场的良好共赢局面。

参考文献:

[1]齐小萍.企业家导师制:高职院校高质量就业的途径[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8).

[2]孔小莉,吴同会.高校奖学金激励与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研究[J].河南科技,2012(3).

猜你喜欢
高校毕业生
试论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建设
基于创业教育角度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的探讨
高校毕业生就业心理辅导浅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优化策略分析
关于高校毕业生创新创业问题的思考
就业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创业指导工作探索
做好高校毕业生档案转递工作的几点体会
浅谈高校辅导员如何抓好学生就业
浅谈高校毕业班管理工作中的细节之处
高校毕业生如何应对求职过程中的笔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