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新航线

2017-09-18 02:41
太空探索 2017年9期
关键词:轨道火箭太空

太空新航线

美国

白宫宣布国家航天委员会执行秘书人选

7月13日白宫宣布,特朗普总统将任命斯科特·佩斯为国家航天委员会执行秘书。佩斯现任乔治·华盛顿大学航天政策研究所所长。国家航天委员会已在6月30日正式重设,主席是副总统彭斯。白宫称,佩斯通过在乔治·华盛顿大学、美宇航局、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和兰德公司科技政策研究所的工作经历磨练了在科学、航天和技术领域的专长。佩斯有哈维穆德学院物理学学士、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及技术与政策硕士和兰德公司研究生院政策分析博士学位。他曾在小布什政府的第二个任期内担任美宇航局主管计划分析与评估的副局长,深度参与了旨在送人重返月球、然后再前往火星的“星座”计划的制订工作。

(江山)

马斯克放弃“龙”飞船有动力着陆方案

7月19日,太空探索技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表示,该公司不想让“龙”飞船的下个型号采用有动力着陆方式。现有“龙”飞船的货运型号采用海上溅落方式。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原本打算在飞船投入使用后择机从溅落方式过渡到在平台上实施“推进式”着陆的方式。马斯克表示,推进式着陆的认证问题促使他决定取消了相关计划。太空探索技术公司正在制订修订版的火星探测总体构想。修订后的办法包括把飞行器尺寸减小一些。新构想将让飞行器不仅能在火星上开展活动,还能在地球轨道上开展活动,而利用其开展地球轨道活动有望化解项目高昂的费用问题,从而使其构想具有经济上的现实性。

此外,在执行完“龙”飞船今年8月中旬自2012年10月以来的第12次正式的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后,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的空间站货运补给任务都将采用已上过天的飞船,直至第二代“龙”2型飞船启用。

(小默)

“宇宙神5”将发射私营月球着陆器

宇宙机器人公司的首个“游隼”月球着陆器将在2019年由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宇宙神5火箭发射,把35千克的有效载荷送上月面。本次发射将以搭载方式进行,但主有效载荷信息目前尚不得而知。此次首飞任务将验证“游隼”的各项性能。宇宙机器人公司已同希望参与这次飞行的用户签订了11项合同。该公司希望“游隼”最终能用于开展较为频繁的服务,每次把265千克的有效载荷送到月球,潜在服务对象既包括美宇航局等政府航天机构,也包括有意开发月球资源的厂家。

(小默)

美宇航局中继卫星在发射前受损

原定8月3日由宇宙神5火箭发射的“跟踪与数据中继卫星”(TDRS)M在进行上箭前的最后收尾工作时因事故受损。美宇航局和卫星制造方波音公司正在对事故进行调查,任务团队在评估卫星受损情况后,把发射时间推迟。TDRS系统始建于1983年,采用地球同步轨道,用于在轨卫星所获数据的传输和运载火箭的跟踪等,目前还用于国际空间站的通信中继。TDRS-M是TDRS中继卫星网络3颗第三代卫星中的最后一颗。前两颗已于2013年1月和2014年1月发射。

(江山)

“宇宙神5”将发射追梦者货运飞行器

近日,联合发射联盟公司同内华达山脉公司签订合同,将采用宇宙神5火箭发射执行美宇航局“商业补给服 务”(CRS)2合同下前两次任务的追梦者货运飞行器,向国际空间站运送增压和不增压货物。两次发射将分别在2020年和2021年进行,在卡纳维拉尔角空军站采用双发配置“半人马座”上面级的宇宙神5-552型火箭发射。“追梦者”是一种升力体式飞行器,曾参与美宇航局商业载人运输项目的竞争,但未能获胜。其货运型号2016年从该局拿到了CRS2货运补给合同。货运型号以载人型为基础,设有一个外部货舱,采用折叠式机翼,可与“宇宙神5”和“阿里安5”等火箭的有效载荷整流罩兼容。

(小默)

美企拟试飞气球发射小运载

为验证其发射能力,美国加州海沃德初创企业九霄公司计划在今年12月份对用来向低地轨道发射立方星的一枚初样气球发射火箭进行首次试飞,证明其通信、导航和遥测分系统能够正常工作。九霄公司正在自行研制推力矢量控制系统,并采购固体火箭发动机,目标是要能把16颗立方星或一颗22千克重的卫星送入低地轨道。该公司计划从现有制造商手中采购高空气球,但未透露这些厂家的身份。

为把装有火箭发射平台的高空气球送往大西洋上空,九霄公司已为其位于美国东海岸的拖车移动部署与发射操作中心向美国联邦航空局申请运营许可。气球升至41千米的高空后,火箭将点火工作,把卫星送往高约350千米的轨道。九霄公司未来还计划在墨西哥和南美申请类似的运营许可,为用户把卫星送入不同的轨道面。

(江山)

洛·马建设新卫星工厂

洛·马公司将投资3.5亿美元在丹佛附近的沃特顿峡谷园区新建一座生产设施,该设施将能承担公司现有和未来所有卫星项目的组装、测试和鉴定工作。名为“门户中心”的该设施将于2020年完工,包括一座能同时用来建造从微型到巨型卫星的现代化高顶洁净间。该中心内将设置通用电气、机械和测试设备,以便可以无需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更换的情况下,对所有不同项目的卫星进行监测和处理。

(江山)

马斯克的火星火箭引擎数或减半

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创始人马斯克去年对外公布了其拟在20年代用来送人上火星的载人运输系统构想。但那种巨无霸火箭共需设42台“猛禽”发动机,技术难度极高。近来马斯克表示要针对其中某些技术和资金问题公布一个“修订版”的火星殖民方案,并暗示把火箭直径缩小到9米,取消外圈的21台“猛禽”发动机,把全箭发动机数量从42台减至21台。虽然在发射和飞行中管理起来依然会很复杂,但21台发动机似乎更为合理。火箭还将减少约一半的重量。即便改成9米直径,这种火星火箭也仍将比太空探索技术公司3.7米直径的现役“猎鹰”9火箭大出许多。9米直径意味着该箭可在该公司现有的设施生产,从而节省新建一座大得多的工厂所需的费用。改用较小但运力依然强大的火箭还能带来争取商业和军方发射合同的机会。

(江山)

美轨道通信公司3颗二代星出故障

美国轨道通信公司近期发射的“第二代轨道通信”(OG2)低轨卫星编队又有3颗卫星中断了通信,若不能抢救回来将使其第二代星座卫星数量比原计划减少三分之一。4月份以来几乎每月一起的故障致使这些卫星一颗颗停止工作,但公司称,这尚未导致通过这些卫星向用户提供的机器对机器和物联网数据服务陷于瘫痪。由于原定的18颗卫星目前只有12颗在正常工作,轨道通信公司正在规划批量较小的第三代卫星,来填补所出现的空白。公司已组建了全面调查小组,确定故障起因和相关整改措施,希望能把这3颗卫星抢救回来。OG2卫星的主承包商是内华达山脉公司。

(江山)

欧 洲

未来十年小卫星市场将有300亿美元规模

欧洲咨询公司7月份发表的《小卫星市场前景》研究报告称,从性能和需求角度来看,目前小卫星市场都在经历显著的扩张。2017年—2026年预计将有6200多颗小卫星发射,比过去10年有大幅增加。推动未来10年小卫星市场发展的将是多个商业星座的推出,这些星座卫星的数量将占到卫星发射总数的70%以上。包括卫星制造和发射,未来10年小卫星市场总价值可达301亿美元,而过去10年仅为89亿美元。

(江山)

维珍空射小运载获意小卫星发射合同

意大利小卫星制造商Sitael公司已同维珍轨道签署了一颗技术验证卫星的发射合同。这颗卫星名为“微型霍尔效应推力器卫星”(µHETsat),将在明年年中由运载器一号空射型小运载发射,用于试验Sitael同欧空局和意大利航天局合作研制的一种新型电推进系统。µHETsat是首颗上天的全电微型卫星。

维珍轨道公司正在为明年启动“运载器一号”的商业服务做准备。该火箭低地轨道运载能力为500千克,已确定的用户还包括美宇航局、一网公司和空天全球公司。该火箭将挂装在经改装的一架波音747-100飞机的机翼下,在10千米以上的高空脱离载机,把卫星送入低地轨道。

(江山)

英两公司将开展小卫星有效载荷搭载任务

英国小卫星制造商萨里卫星技术公司和一家初创企业打算联手开展称为“法拉第”的一个项目,利用小卫星为用户搭载大小各异的有效载荷。该初创企业称为太空任务有限公司,由萨里前雇员于2015年创办,从事卫星服务与咨询业务。“法拉第”项目将采用由萨里研制的一款卫星,由太空任务公司安排在星上搭载大到50千克、小到单块电路板大小的有效载荷。星上的电路板插槽售价为1.2万美元,非常适合大学,也很适合那些想获得新部件飞行试验数据的机构。“法拉第”卫星上还设有单体立方星安放位置,每个售价12万美元。首次“法拉第”任务定于2019年一季度发往一条太阳同步轨道。

(小默)

维加火箭发射两颗卫星

8月1日,阿里安航天公司的维加小型运载火箭在法属圭亚那库鲁的航天中心发射了意大利光学星3000高分辨率侦察卫星以及法国和以色列合作研制的“植被与环境监测新微型卫星”环境监测卫星。卫星被分别送入两条不同的极轨道。这两颗卫星均由以色列航空航天工业公司(IAI)承造。

“光学星”3000采用IMPS-2平台,发射质量为368千克,设计寿命6年以上,相机由埃尔比特系统公司提供,将运行在450千米高的轨道,分辨率优于0.5米,共耗资1.82亿美元。该星是意首颗光学监视卫星,拟用来填补意国产“成像与监视光学系统”侦察卫星投入使用前的空白。

“植被与环境监测新微型卫星”采用与以航空航天工业公司为以国防部建造的“技术合成孔径雷达”卫星相同的平台,发射质量264千克,将在720千米的轨道上,利用法方提供的12谱段多光谱相机拍摄植被、冰川、海岸线和其他地物的照片,分辨率为5米,重访周期为2天,设计寿命4.5年。该星将被纳入欧洲“哥白尼”环境监测网络。

(小默)

俄 罗 斯

“联盟号”发射73颗卫星

7月14日,俄罗斯联盟2-1a/弗雷盖特M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俄老人星V-IK1小型遥感卫星,并搭载发射了俄罗斯、美国、德国、挪威和日本的72颗微小卫星,创下了俄火箭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新纪录。本次发射中,“弗雷盖特”M上面级需先后7次点火工作,把73颗卫星送入3条不同轨道,并引导上面级在印度洋上空再入。整个发射过程历时8个多小时。世界上一次发射卫星数量最多的纪录由印度保持,其“极轨卫星运载器”火箭曾一次发射104颗卫星。

“老人星”V-IK1由全俄机电研究所建造,可在2000千米幅宽上探测火灾。该星发射质量473千克,采用510千米、倾角97.4度轨道,全色相机分辨率2.1米,多光谱相机分辨率10.5米,设计寿命5年。

(江山)

俄发射联盟MS05载人飞船

7月28日,俄罗斯联盟FG型运载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了联盟MS05载人飞船。飞船采用快速对接模式于发射后约6小时同国际空间站对接。船上的乘客为俄罗斯、美国和欧空局航天员各一人。他们进入空间站后,使站上人数恢复到6人的水平。

(小默)

俄将研制联盟5中型火箭

俄罗斯进步火箭航天中心将启动新型联盟5中型运载火箭的研制工作。俄2016年—2025年联邦航天计划要求2018年—2025年在“凤凰”研制项目下研制一种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预计俄政府将为该火箭研制工作拨款近4.98亿美元。火箭第一级拟采用RD-171MV液氧/煤油发动机;第二级将采用联盟2-1b火箭;第三级使用的RD-0124M液氧/煤油发动机,替代天顶号火箭采用的由乌克兰制造的RD-120发动机。该火箭在拜科努尔发射场发射时拟采用改造后天顶号的发射台。新火箭还拟利用海射公司的设备进行海上发射。“联盟5”在拜科努尔的首飞定于2022年进行。

(江山)

日 本

日本民企探空火箭首飞失败

7月30日,日本北海道大树町民营航天初创企业星际科技公司在当地的试验场发射了自主研发的Momo探空火箭,但以失败告终。“Momo”原拟通过这次发射成为日本首枚由民营企业研发的进入太空的火箭。该火箭是一种单级火箭,采用液氧和乙醇作燃料,全长10米,重约1.1吨,可载带20千克有效载荷。星际科技公司的目标是在“Momo”的基础上在2020年前后开发出能够运载超小型卫星的火箭。在本次发射过程中,火箭升空约80秒后失去遥测联络,飞行中止。火箭原计划在发射4分钟后飞到100千米的太空边缘,然后随重力下落,7分钟后落入50千米以外的太平洋海域。星际科技公司希望利用火箭飞行过程中约4分钟的失重状态为研究机构和企业提供微重力实验机会。

(江山)

伊 朗

伊宣布成功发射“神鸟”火箭

7月27日,据伊朗媒体报道,伊当天在新正式启用的伊玛目·霍梅尼国家航天中心成功试射了自主研发的“神鸟”运载火箭。伊媒称,该火箭可将250千克的卫星送入500千米的近地轨道。美国政府称,伊此次发射违反联合国要求伊不要发展弹道导弹技术的决议。

美国网站7月28日报道说,美方认为伊方高调宣布成功的这次发射实际上起飞后不久就遭遇了“灾难性失败”,很可能在进入太空前就已解体。伊朗媒体的报道并未说明本次发射箭上是否载有卫星,只是给出了火箭的运载能力。

(江山)

猜你喜欢
轨道火箭太空
小天体环的轨道动力学
推荐书目《中国轨道号》
“新谢泼德”亚轨道运载器载人首飞成功
上太空,安个“家”
朝美重回“相互羞辱轨道”?
透视奇妙的火箭
超酷的火箭
太空遇险
畅游太空
迷失在太空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