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综艺节目多级分类及应用

2017-09-18 09:10孙宏姣葛进平
未来传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界定真人秀综艺

孙宏姣 葛进平 章 洁

电视综艺节目多级分类及应用

孙宏姣 葛进平 章 洁

当前,娱乐成为电视节目的主流,而综艺节目和影视剧又构成了娱乐节目的主体。文章作者所在团队长期对全国的娱乐节目进行监测,在对电视综艺节目进行监测的过程中,发现电视综艺节目的分类存在标准模糊、界定不清的情况。为此从量化统计的角度,按照电视综艺节目制作的难易度,提出播出时间、制作场地、模式来源、节目形态四级分类体系,其中节目形态又分表演、脱口秀、真人秀三类,真人秀下再分五类。该分类体系在实际应用中有较好的一致性,致力于为业内和学界提供一种基本的参考标准,促进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本文为浙江传媒学院受众满意度研究团队的成果。

综艺节目;分类;真人秀;操作界定

一、研究的缘起

电视综艺节目一直是我国电视节目的三驾马车之一,且受众需求旺盛。表1(见下表)是2009年到2016年我国上星频道综艺节目的播出和收视比重,7年的数据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综艺节目的人均收视时间总体处于增长趋势。2009年到2016年,我国观众年人均电视综艺节目收视总时间增加1403分钟,增长了25%。其次,电视综艺节目的总体收视比重大于播出比重。尤其是中央和省级上星频道的收视比重均显著高于播出比重。第三,省级卫视综艺节目需求最为旺盛。8年来,省级上星频道的综艺收视比重有明显增加,2016年比2009年提高了59%。综上所述,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总体需求量大,以目前情况看,综艺节目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

表1 2009—2016年上星频道综艺节目播出及收视比重*数据来源: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09—2016);2009和2010年各级频道的播出和收视比重源自吴凡的文章《2010年综艺娱乐节目收视分析》(收视中国2011.3)图6;2016年的数据来源于王钦的文章《2016年综艺节目收视分析》(收视中国2017.2)。

但繁荣的表象下却暗流涌动。由于综艺节目鱼龙混杂,水平参差不齐,国家加大了对综艺节目的管理力度,相关规定和限制愈来愈严格。同时网络综艺的高歌猛进也对电视综艺节目产生了冲击。原定于2017年3月初开播的《高能少年团》延迟到4月1日播出,而《花样好友记》《时空摆渡人》《花样青春》等节目则取消录制。[1]

因此,顺应社会和市场需求,制作出符合时代性、具有品牌价值的综艺节目成为业界的法宝。而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也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不断提出新的挑战,成为业界和学界关注的焦点。本文所关注的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是内容创新的基础,可为业内人士和学界专家提供一种基本参考。

二、电视综艺目前的分类体系

梳理研究者们对电视综艺节目的界定,尽管各执一词,但也不无联系,其共性是对此类节目的功能性描述强调娱乐。高鑫(1998)明确电视综艺节目是给观众提供文艺娱乐和审美享受。[2]赵玉明和王福顺(1999)认为是具有娱乐、趣味、知识、宣传、审美相结合的多种功能。[3]陈炜(2011)直言综艺节目以娱乐为终极目的,强化和突出了感官刺激功能、游戏功能和娱乐功能,是电视娱乐特性的集中体现。[4]王哲平(2015)则进一步界定综艺节目为带有戏剧性的娱乐表演。[5]

电视节目种类繁多,分类没有定论。以内容属性为标准进行划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分为新闻、文化、教育、宗教、娱乐等五类。[6]国际标准一般分为娱乐、纪实和电视剧三大类,国内则一般按其功能将电视节目分为新闻、娱乐、教育、服务等四大类,娱乐节目再分为电视剧、体育、电影、综艺、音乐、戏剧、游戏、真人秀、娱乐谈话·专题、国际娱乐、大型娱乐等11类。[7]刘燕南等学者则从内容上将电视节目分为新闻、影视剧、综艺娱乐、戏曲·音乐、专题·纪录、生活服务、广告等7种类型。[8]业界的分类也大相径庭。中国广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把我国电视节目分成了新闻/时事、专题、综艺、体育、教学、外语、少儿节目、音乐、戏剧、电视剧、电影、财经、生活服务、法制和其它等15类。[9]尼尔森网联媒介数据服务有限公司却分为新闻、单元剧/连续剧、访谈/谈话、纪录片、教育/资讯、青少年、兴趣/消闲、音乐/艺术、娱乐、杂类等10大类,大部分综艺归入娱乐。北京酷云互动科技有限公司的酷云EYE Pro则分为新闻、专题、综艺、体育、青少、音乐戏曲、电视剧、电影、生活服务、财经、法制、其他等12类,同CSM的分类相似。这些分类有一个清晰的逻辑:综艺节目是娱乐节目的一种类型。

随着大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电视综艺节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并具有极强的包容性,但娱乐是其本质。电视综艺节目本身具有独特的价值和品位,可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判断一个电视节目是否是综艺节目,主要看该节目是否具备娱乐元素或者是否具有满足观众娱乐需求的诉求。娱乐元素是构成电视综艺节目的核心因子,可以理解为通过展现某种特殊场景使他人感到愉悦、新奇、有趣。娱乐元素作为电视综艺节目的功能性元素融入到综艺节目的包装设计、内容形式、主持人、嘉宾等各方面。例如新奇有趣的节目名称,炫酷的片头包装,新颖的卡通字幕、搞笑的特效转场,活力四射的开场舞,主持人口中新鲜的生活用语,众多的娱乐明星、网络红人等等。为此,我们把电视综艺节目界定为运用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游戏、参与体验等多种形式,满足观看者休闲娱乐需求的电视节目。然而,这里强调的娱乐绝不是推卸社会责任的低级趣味,而是具有内涵力量的观众喜闻乐见的休闲内容,承载寓教于乐的社会功能。

三、电视综艺四级分类系统

目前,我国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分类未形成统一标准。刘燕南等学者(2003)提出的“多维组合”分类法具有标准化和理性化的显著特点,但对一档综艺节目的类别界定要通过5次定义码选择得出最终编码,[8](24)过于复杂化,削弱了其实操性。张海潮(2007)将综艺分为综艺晚会节目、喜剧节目和专项艺术类节目,[7](107)虽然较为简单,但专项艺术类节目是指专门呈现某一单一艺术形式的节目,这与“综艺”一词相互矛盾。王玉等(2016)将电视综艺分为电视综艺晚会、电视文艺节目、电视综艺栏目、电视选秀节目(真人秀)4大类,但仅论述了电视综艺晚会和真人秀,[10]不够全面。从业界来看,《2015腾讯娱乐白皮书》把卫视综艺节目分为户外、音乐、婚恋、亲子、语言、其他等6类;[11]CSM将综艺类节目分为综艺晚会、单项艺术、现场互动娱乐、综艺娱乐报道和综艺其它等5类。[9]业界的分类简单明确,便于操作,但缺乏体系,不够完整,没有公认的分类。

在竞争激烈的电视行业,各种类型的节目在既有模式内不断创新与融合,一直在不断演进。Netflix公司依据地区、主题、形容词元素、演员特性等11个层级,把影片分为76897种类型,结合用户偏好数据库进行分析,帮助创作人员确定了影视剧具体元素。[12]在掌控大数据的情况下,这种接近全要素的分类方式能够保存最大限度的信息量。但本研究团队限于条件,目前只能监测部分电视综艺节目的部分信息,因此只能选取部分要素作为分类依据。分类的目的是逐步减少不确定性,因此在确定分类的层级时,我们将确定性强的要素作为初级分类层级,如播出时间,而将节目操作的难易度等不确定性高的要素列为较高的分类层级。

为了使综艺节目的类型更好地契合于综艺节目的新动向,并清晰地辨别各种电视综艺节目的不同之处,我们从以下四级对电视综艺节目进行分类。

一级:按照节目的播出时间进行界定,分为常规节目和季播节目。常规节目是长期固定播出的电视综艺节目。此类节目一旦确定播出时间就不会随意更改,一般以周播的形式为主。如《快乐大本营》的播出时间为每周六,《开门大吉》的播出时间为每周一。少量常规节目是每日播出,如《男生女生向前冲》2010年7月5日开播,当时是季播节目,但到2015年5月1日开播第7季后,改为日播节目。季播节目是按季播出的电视综艺节目,以“季”为单位,一季通常在一个月或几个月的时间内集中播出。此类节目一般是每年一季,一周一集,如《十二道锋味》《真正男子汉》《中国梦之声》。相对于常规节目,季播节目可以避免常年播出造成的创意不足,形成一种短期兴奋,长期期盼的效果。同时,季播节目更易于根据受众的需求调整节目内容,以保证收视效果,是现象级综艺节目的主要类型。

这一级的操作界定最为容易,节目的播出时间十分明确,便于观察和记录。这一级分类的常规节目制作难度大。相对于季播节目,常规节目的播出时间具有长期连续性,其选题和制作的难度也更大。

二级:按照节目的主要制作场地进行界定,分为室内制作和户外制作。室内制作是录制场地主要在为电视节目专门打造的演播室或能进行空间艺术创作的室内场所,如《跨界喜剧王》《天天向上》《王牌对王牌》。户外制作是录制场地主要在室外环境中,如《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极速前进》。

这一级的操作界定比较容易。节目制作的场地划分十分明确,也便于记录,但节目制作场地不固定,主要制作场地需要人为判断。如《最强大脑》,有户外制作的内容,但以室内为主,归为室内节目。这一级分类的户外节目制作难度大。由于场地不固定,空间开阔,天气、人为等不可控的因素多,制作更为困难,制作成本高。

三级:按照节目模式的来源、是否要向版权方直接或间接支付费用进行界定,分为原创模式和引进模式。原创模式是国内自主研发创作的电视综艺节目,其中包括借鉴和模仿的节目,如《奇妙的朋友》《挑战者联盟》《西游降魔记》《非诚勿扰》等。引进模式是引进版权属于外国的电视综艺节目,版权节目的提供方会从情节设计、灯光、音乐、舞美到地点、流程等方面详细说明。同时,还会派出专人进行现场指导,参与节目的创意、制作、营销等环节。如《百变大咖秀》版权引自西班牙原创综艺“Your Face Sounds Familiar”、《奔跑吧,兄弟》引进韩国SBS电视台综艺节目“Running Man”、《了不起的挑战》引进自韩国MBC电视台《无限挑战》。

这一级的操作界定比较难。虽然界定的标准明确且客观存在,但涉及商务信息,资料获得困难。这一级分类的原创模式节目制作难度大。相比引进节目创作的可靠与快捷,原创模式完全需要自主创作,没有成型的模板可以套用,需要在试验中摸索前行,制作难度高,投资风险大。

四级:按照节目形态进行操作界定,分为表演、娱乐脱口秀和真人秀。表演是演员根据固定的节目流程和台本进行演出,包括在固定节日和非固定的庆典活动表演,如春节联欢晚会、奥运会开闭幕式演出、天猫双11狂欢夜,还包括纯表演、无PK的节目,如东方卫视《今夜百乐门》。娱乐脱口秀是脱口秀中的一类,以娱乐为主,有大量现场观众参加,一般以主持人的幽默独白为主、伴有与嘉宾的轻松对话、有的还加入了音乐、舞蹈、戏剧等表演元素,如《金星秀》《天天向上》。娱乐脱口秀节目以主持人为主导,强调多才多艺。而《非常静距离》《鲁豫有约》《超级访问》等则不算是综艺节目,属于明星访谈节目,其特点是主持人作为引导与嘉宾一对一谈话,明星讲述自己的故事。真人秀是参与者在规定情境中通过自我展示,满足自我目标,让观众娱乐的节目,具体的操作界定下面单独论述。

四、真人秀的五种类型

近年来,真人秀元素被广泛应用于各类电视节目中,甚至一些求职、财经等其他形态的节目,似乎都有些真人秀元素,给真人秀节目的判断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操作界定。首先,真人秀是真实记录和人性展现。真人秀与体育类节目相比最大的区别在于,它集中展现了人的丰富性,极力挖掘和展现人性。其次,真人秀有假定规则与实在报偿。真人秀虽然是一场游戏,但其奖励却是实实在在的。这是节目规则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报偿包括奖金、实物、公司合约、免费旅游等物质奖励和人气提升、粉丝增加等非物质奖励,这些价值不菲的奖励成为节目参与者展现人性的根本诱因。再次,真人秀强调互动。互动包括节目的参与者是通过一定的方式从“普通人”中选拔出来,观众通过投票和其他反馈方式成为节目的参与者,观众通过多种传播渠道与节目保持日常联系。[13]

根据以上的操作界定,真人秀可以依据题材和内容划分为艺术秀、游戏秀、生活秀、才智秀、体验秀5个小类。

艺术秀是以文学艺术为主要内容的真人秀。艺术的操作界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播电影电视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广播电视节目资料分类法》(2004)中的文学艺术大类(动画片、电影、电视剧除外)对应,如《中国达人秀》《夏日甜心》《跨界喜剧王》等均属艺术秀。

游戏秀是按照一定规则,有组织、有目标地挑战或互动,一般会产生心理或身体上刺激的真人秀,如《来吧,冠军》《全员加速中》。游戏秀包括体育游戏项目,但不包括体育比赛转播。判断是体育比赛还是游戏秀,组织者是非常重要的操作界定标准。由非体育机构为主举办的节目归为游戏秀,如《武林风》,由河南卫视2004年主办,可归为游戏秀。

生活秀是与人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以及婚恋、择业等为主要内容的真人秀,如《十二道锋味》《透鲜滴星期天》。是否有输赢的结果反馈是生活秀同生活服务类节目的操作界定标准。如一些非综艺的生活服务类节目,虽然有一些娱乐元素,但不以娱乐为目的,有明确的正确和错误判断标准,便不是真人秀,如《超级诊疗室》《我是大医生》等。

才智秀是以参与者特殊才能和智能为基础的真人秀,主要考察参与者认识、理解事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观察、记忆、想象、推断等,如《最强大脑》《中华好诗词》等,是以记忆力为基础的智能节目,而《挑战不可能》除脑力外还包括特殊的才能。

体验秀是参与者通过亲身经历了解未知领域,产生感受、获得经验或感悟的真人秀,如《花样姐姐》《我去上学啦》《真正男子汉》。界定体验秀与生活秀的区别是,参与者进行的活动或场景是否会现实存在于参与者的生活中,不会或不经常出现在参与者生活中的节目就是体验秀,如旅游、上学、当兵等就不是我们的日常生活。

鉴于上述原因,第四级的操作界定是最难的,没有十分明确的可观察现象作为操作界定的变量。表演、娱乐脱口秀、真人秀三类的界定难度均逐步增加。这也就是表2(见下表)中节目形式的史考特信度仅为0.77的原因。表演、娱乐脱口秀、真人秀三类节目的制作难度同样也逐步增加。真人秀没有详细固定的台本,参与者的本能反应和自由发挥无疑增加了节目制作的复杂性,难度最大。真人秀的界定和进一步分类同样也最为困难。

五、2016年综艺节目的特征

《2015腾讯娱乐白皮书》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共有215档综艺节目,其中卫视综艺节目119档,比2014年减少9档。相比来看,2016年综艺节目播出数量大幅增加。

我们监测了2016年6月到12月上星频道黄金时间(20∶00—23∶00)播出的综艺节目124档,运用四级分类对其类型进行界定,表2是主要分类及其编目员信度和难易度。由于收集到的节目模式来源的资料少,本研究未对节目来源进行分类研究。对四级分类的难度赋值,难度低的赋值小,难度高的赋值大。具体赋值为季播节目为1,常播节目为2;室内节目为1,户外节目为2;表演节目为0(因表演节目仅1档,赋值0对计算影响不大),脱口秀节目为1,真人秀节目为2;制作场地的难度最低(1.19),节目形式的难度最高(1.83)。

表2 主要分类、编目员信度及其难易度

总体而论,2016年6月到12月上星频道黄金时间播出的综艺节目画像为季播、室内、真人秀,难度稍微偏低。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室内制作节目占主导。表2显示,室内节目最多,共99档,占总节目的79.84%。这是因为近年来,节目制作预算大量用于竞争明星资源,节目制作费用下降,致使户外综艺节目的制作难度进一步增大,室内综艺呈现增加趋势。

二是真人秀大行其道,跨界发展。虽然真人秀的制作难度大,但仍有真人秀节目98档,占总节目的比率高达79.03%。艺术类综艺一直为综艺节目的主要内容,其中歌唱节目更是经久不衰。艺术类真人秀33档,占真人秀节目的33.67%。

2016年真人秀跨界发展,出现了三个新趋势。一是推出了剧情化真人秀,借助热门IP进行创新,将游戏任务放在剧情中进行,如《西游奇遇记》《王牌对王牌》《全员加速中》《我们战斗吧》。二是团体养成。继《燃烧吧少年》打开了团体选秀的先河之后,此类节目层出不穷,如《蜜蜂少女队》《加油!美少女》《夏日甜心》。三是出现“真人秀+”现象。体育、教学、财经、生活服务、法制等节目开始使用真人秀的元素,有的发生了本质变化,成为真人秀,如湖南卫视的《透鲜滴星期天》;有的仍然是非真人秀节目,如东方卫视的《梦想改造家》。真人秀的跨界发展,也体现在分类中,即分类的难度也增加。表2中的数据显示,真人秀分类的霍斯提信度和史考特信度均最低。

六、结 语

早在2008年,有关机构通过对全球10大主导市场(澳大利亚、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荷兰、西班牙、瑞典、英国、美国)播出节目的各项数据进行研究发现,纪实类电视节目所占比重从2007年的55%下降到2008年的38.5%,娱乐节目的比重从2007年的21%上升到2008年的31%,电视剧所占比重从2007年的24%上升到2008年的30.5%。[14]由此可见,娱乐节目盛行的情况并非中国特有,已然是国际趋势。早在1967年威廉·斯蒂芬森在《大众传播的游戏理论》一书中就认为大众的游戏性传播,允许人们沉浸于主动的游戏之中,给人带来快乐,把自身从成人化的工作环境中解放出来,是“传播—愉快”(communication-pleasure)。[15]这一理论虽然被施拉姆以“过分夸大传播的游戏性、媒介的玩具化”而加以抵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重新解读。

目前网络视频虽然发展迅速,但尚未撼动电视的主导地位。2014年互联网广告总量首次超越电视广告,但网络视频广告收入只是电视广告的1/8。[16]但是网络综艺处于快速上升期,其分类也引起关注。我们对电视综艺节目进行的四级分类体系,也适用于目前的网络综艺。《papi酱》《晓松奇谈》应归入脱口秀;以展示辩论才能的《奇葩说》和表现推理能力的《明星大侦探》可归入才智真人秀;《拜托了冰箱》《约吧!大明星》归入生活真人秀;腾讯视频、SBS和YGEntertainment联手制作的中韩偶像合作歌艺节目《作战吧偶像》可归入艺术真人秀。

“类型的符码和模式一直处于不断的调整中,特定时期的符码和模式有助于我们了解产生它们的那个时代的信念和价值观。”[17]电视综艺节目的类型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须同某一时期的社会价值观相似。电视综艺节目要时常根据市场的需求扩充、调整和创新内容及形式。在寓教于乐价值观的引导下,需不断满足受众的审美观和娱乐需求,同时还要兼顾电视和网络的特征,其类型势必会越来越复杂和交融。因此要准确涵盖所有节目类型,对综艺节目的分类便不可一劳永逸,而需时刻紧跟时代步伐,及时调整。

[1]佟旭苒.卫视综艺遭金主“冷待”半数项目被下马[EB/OL].http://www.toutiao.com/i6401986189292732929/,2017-03-27.

[2]高鑫.电视艺术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380-384.

[3]赵玉明,王福顺.广播电视辞典[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1999.

[4]陈炜.俗世之镜——台湾综艺节目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1.

[5]王哲平.电视节目策划新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96-101.

[6]壮春雨.电视节目学概要[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183.

[7]张海潮.中国电视节目分类体系[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7:79.

[8]刘燕南,夏征宇,李颖,杨振荣.电视节目“多维组合”分类法及其编码设计[J].现代传播,2003(1):22-25.

[9]徐立军.中国电视收视年鉴2016[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6:311.

[10]王玉,乔武涛.电视节目形态解析[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100-149.

[11]张越.2015腾讯娱乐白皮书[EB/OL].http://ent.qq.com/zt2015/guiquan/bpsshow.htm.

[12]数控小V.更懂你想看什么的Netflix,是如何用大数据解构好莱坞影片的?[EB/OL].http://www.36dsj.com/archives/5484,2014-01-06.

[13]周晓珍.电视真人秀节目研究[D].厦门大学,2009.

[14]周占武.中国新闻类电视谈话节目研究[D].暨南大学,2015:61.

[15]宗益祥.作为游戏的传播——威廉·斯蒂芬森的传播游戏理论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16]徐立军.中国电视的基本面与机会点[EB/OL].收视中国微信公众号,2016-11-21.

[17][英]大卫·麦克奎恩.理解电视:电视节目类型的概念与变迁[M].苗棣,赵长军,李黎丹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3:28.

[责任编辑:詹小路]

孙宏姣,女,硕士研究生。(浙江传媒学院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葛进平,男,研究员。(浙江传媒学院 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310018) 章洁,女,教授。(浙江传媒学院 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310018)

G222

:A

:1008-6552(2017)04-0016-07

猜你喜欢
界定真人秀综艺
我国首次对“碰瓷”作出明确界定
融媒体环境下电视综艺的出路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以《这就是灌篮》探析体育综艺发展趋势
《爽食行天下》饕餮的“下饭”综艺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高血压界定范围
调查
韩国女性综艺人立足难
对“卫生公共服务”的界定仍有疑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