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阳湖南矶湿地“点鸟奖湖”生态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讨

2017-09-18 08:00汪凌峰胡斌华万松贤余冠军钱建鑫
野生动物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水鸟鄱阳湖渔民

汪凌峰 胡斌华 万 青 万松贤 余冠军 钱建鑫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昌,330000)

鄱阳湖南矶湿地“点鸟奖湖”生态激励机制的实践与探讨

汪凌峰 胡斌华 万 青 万松贤 余冠军 钱建鑫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南昌,330000)

稿件运行过程

鄱阳湖南矶湿地; 自然保护区; 生态补偿; 激励机制

生态补偿是为了改善或缓解生态保护与经济快速发展之间的矛盾。国内外保护区已经开展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法,但生态补偿涉及面广,利益复杂,实施难度大,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1]。进入新世纪,中国非常重视生态建设,将生态与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一起构成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直至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五位一体”[2]。根据“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自身保护区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的激励机制。

1 背景

鄱阳湖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也是水鸟迁飞的重要越冬地和停歇地。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为赣江北支、中支和南支汇入鄱阳湖开放水域冲积形成的赣江三角洲最前沿地带,地理位置N28°52′~29°06′,E116°10′~116°23′,总面积为3.33万hm2。主要保护对象是赣江入湖口湿地生态系统及栖息的水鸟。区内水鸟数量数十万羽,有国家Ⅰ级保护鸟类4种,分别是白鹤(Grusleucogeranus)、东方白鹳(Ciconiaboyciana)、黑鹳(Ciconianigra)、白头鹤(Grusmonacha),其中东方白鹳有1 200只,约占全球总数的30%;白鹤1 000余只,约占全球总数的30%[3]。

湖区渔民根据鄱阳湖水位夏涨秋落的规律,形成了独特的“堑秋湖”渔业方式。即枯水期时,居民在湖底低洼处堑壕沟、围矮堤,形成一个个封闭的子湖池,丰水期时,越过矮堤的泛洪为这些子湖池带来了丰厚的渔业资源和营养物质,秋季鄱阳湖水落滩出,显露的子湖池将水和鱼拦截其中,最终以“竭泽而渔”方式收获所有资源。“堑秋湖”的经营权属当地社区,而候鸟和湿地保护的职责由保护区承担。因此,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一直是困扰保护区管理者的难题。每年12月末保护区内子湖池全部干涸,丧失栖息地功能。保护区成立后,管理者尝试在土地权属流转方面突破,但收效甚微。经长期的水鸟同步调查和社区走访,我们发现鄱阳湖区“堑秋湖”的渔业方式已持续数百年,不足以对湿地产生根本性破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对水鸟的越冬栖息地有积极意义[4]。因此,我们聚焦于主要保护对象和“堑秋湖”渔业方式,兼顾可行性、可操作性,设计了“点鸟奖湖”生态保护激励机制,即在每年10月至翌年3月开展水鸟同步调查,按候鸟种类、数量给予湖池经营者相应的奖励,激励更多利益相关者主动参与湿地与候鸟保护,简而言之即“鸟越多、奖越多”。

2 “点鸟奖湖”方法和成果

2013年6月,南矶湿地“点鸟奖湖”生态保护激励机制设计方案形成,7~10月活动设计者征求了大量专家意见,也在社区做了充分的本底调查和民意调查。8月,南昌市政府批准项目并设立社区共管专项经费用于当年的“点鸟奖湖”奖励。“点鸟奖湖”活动也得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全国鸟类环志中心、各地观鸟会、阿拉善、高校科研机构的大力支持,聚集了来自全国29支专业队伍参与水鸟数量的调查统计。

2013年,南矶湿地保护区内有13个湖池参与“点鸟奖湖”,均位于保护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占保护区总湖池的46%,后有2个湖池因违规被取消了资格。2013年12月,第一次“点鸟奖湖”共统计到24.15万余只,根据每个湖的水鸟计数结果,我们按照每只1元的标准,给予湖池经营者相应奖励。2014年1月,第二次“点鸟奖湖”共统计到11.5万余只,奖励标准翻倍为每只2元。2015年1月第三次“点鸟奖湖”共统计到12.63万余只。2014、2015年 “点鸟奖湖”同时推进湖池水位管理,至此,南矶湿地保护区已举办了三届“点鸟奖湖”。

“点鸟奖湖”生态保护激励机制的实施,帮助保护区实现了水鸟越冬栖息地的有效管理、“渔鸟共赢”,建立了保护区管理者和社区居民的互信,也快速凝聚了社区的保护意识,形成了良好的工作局面,具体成果如下。

2.1 有效管理湖池,保障水鸟栖息

通过“点鸟奖湖”等一系列活动,让没有湖池权属的保护区为水鸟提供了稳定的越冬和迁飞栖息地,达到了水鸟的有效保护。对比参加“点鸟奖湖” 11个湖池12月的水鸟数量(图1),2012年为87 937只,2013年为241 585只,2014年为224 820只。数量表明“点鸟奖湖”后,11个湖池12月的水鸟总数量增加了近2倍,而且水鸟数量保持稳定。其中,战备湖、常湖、三泥湾、白沙湖、神宕湖、南深湖、下北甲湖数量增长尤为明显。同样对比参加“点鸟奖湖” 11个湖池1月的水鸟数量(图2),2013年为10 736只,2014年为115 199只,2015年为126 266只。数量表明开展“点鸟奖湖”后,11个湖池1月的水鸟总数量增加了10倍,而且所有湖池水鸟数量都比较稳定。

对比未参加“点鸟奖湖”活动的4个湖池12月的水鸟数量(图3),2012年为4 215只,2013年为21 619只,2014年为7 058只,2015年为1 689只;1月的水鸟数量(图4),2013年为5 752只,2014年为158只,2015年为6 626只,2016年为6 806只。结果表明未参加“点鸟奖湖”的湖池,12月、1月水鸟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绝大部分都在5 000只左右,而且栖息数量波动较大。

2013~2015年,连续3 a都是鄱阳湖水量较少的年份[5-6],对越冬水鸟数量产生不可避免的影响。借助“点鸟奖湖”活动,当地渔民改变湖池“堑秋湖”排水节律,湖池逐步降低水位,将洲滩和滩涂逐渐露出,为水鸟提供了多样稳定的越冬栖息地。综上所述,“点鸟奖湖”生态保护激励机制使保护区给水鸟提供稳定的越冬栖息地,让湖池承载更多水鸟数量。

图1 参与活动湖池2012~2014年12月同期水鸟数量Fig.1 Comparing the No.of waterbirds in December from 2012 to 2014 in present activities lake

图2 参与活动湖池2013~2015年1月同期水鸟数量Fig.2 Comparing the quantity of waterbirds in January from 2013 to 2015 in present activities lake

图3 未参与活动湖池2012~2015年12月同期水鸟数量Fig.3 Comparing the quantity of waterbirds in December from 2012 to 2014 in absence activities lake

图4 未参与活动湖池2013~2016年1月同期水鸟数量Fig.4 Comparing the quantity of waterbirds in January from 2013 to 2015 in absence activities lake

2.2 渔鸟双赢

“渔”是代表社区经济,“鸟”是代表保护管理。有了“点鸟奖湖”生态保护激励机制,湖池经营者在渔业生产时,会从保护者的角度重新审视“渔鸟”关系,会主动考虑如何吸引和保障候鸟栖息,甚至根据水鸟需求来微调湖池水位。渔民转换角色,成为了协助保护者,既解决了保护区没有管理权的困境,又减少了保护区与渔民之间的冲突,更让我们能在有限的人力财力条件下达到保护管理目标。“点鸟奖湖”前后持续近2个月,既保持了水鸟越冬栖息地,又延长了有效时间。以往有的渔民一直认为候鸟吃鱼,在渔舍里摆放用以驱赶候鸟的鞭炮和烟花,而今取而代之的则是立在渔舍和湖堤旁“禁止下湖观鸟违者罚款200元”、“观赏大雁天鹅野鸭”的宣传牌。“点鸟奖湖”既给予了湖池经营者实惠,也让社区渔民尝到了甜头。11个湖池共得到50余万元的奖励,数十户承包人和经营者,得到了“人鸟和谐奖”表彰。活动宣传报道后,游客逐渐增多,社区渔民的收入也将逐步增加。

2.3 建立互信

“点鸟奖湖”生态保护激励机制通过改善两个方面的关系,建立起了保护区与社区之间的互信。一是改善社区渔民和水鸟之间的关系,从“渔民赶鸟”变成“渔民留鸟”,从“要我保护”到“我要保护”;二是改善社区渔民和保护人员的关系,从“排斥”变为“接纳”和“欢迎”,渔民甚至向保护人员请教“如何保护”。

2.4 提升意识

整个活动从策划到实施,渔民和社区人员全程参与,社会力量也通过媒体全程关注。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最生动的候鸟保护宣传、湿地保护科普。通过这个活动,所有人都开始真正关注候鸟的生存、栖息地质量。有关注,才有行动,才有希望。

3 保护管理建议

“点鸟奖湖”生态保护激励机制是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全国首创生态保护新模式的实践[7-8],为长江中下游乃至国内同类型保护区开展有效管理和社区共管提供参考和依据。建立“点鸟奖湖”生态激励机制需要在政策上、资金上、契机上具备条件。2003年江西省制定了《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完善了立法和相关配套政策制度,为“点鸟奖湖”活动提供了法律政策基础;其次,南昌市政府拨出专项资金用于“点鸟奖湖”,解决了资金难题;第三,保护区通过长期的社区调查、鸟类同步监测找到了各方契合点;再次,南矶湿地的利益相关体相对简单,主要是社区渔民、当地政府、保护区管理局。保护区管理者和当地政府密切合作,对保护候鸟的湖池经营者给予相应的经济奖励和补偿。也只有维护社区渔民的利益,渔民才有意愿对候鸟进行保护。尽管“点鸟奖湖”帮助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无湖池权属条件下实现了有效管理,但此非长久措施,南矶湿地获得湖池权属才是保护区开展湿地保护的前提和关键。目前,我国80%的自然保护区存在土地权属不清晰及相关问题,而且保护区的土地权属问题本身就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不可能一蹴而就[9-10]。“点鸟奖湖”生态激励机制实施后,南昌市政府非常重视,划拨资金给南矶湿地保护区长期租赁战备湖、白沙湖开展保护管理。至此,保护区拥有了部分湖池的权属,这仅仅才是开始,南矶湿地自然保护区还将通过其他项目逐步获得区内湖池权属。

“点鸟奖湖” 生态保护激励机制调动了渔民参与保护的积极性,缓解了区内“人鸟争食”的矛盾。但还需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巩固成果,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双赢。

3.1 “点鸟奖湖”等社区共管活动要继续开展,要由“点鸟奖湖”、“水位合作”这类单一的社区共管项目向多元化项目转型。多元化的项目包括:“水鸟保护-渔业生产-湿地维护”可持续生产示范、延长湖池承包年限、错峰渔业捕捞的补偿奖励机制、湖池最低水位保留机制、社区与保护区联合承包湖池共管共赢模式等。

3.2 为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区应争取法律与政策的支持,在此基础上加强与当地政府的合作,完善立法和相关配套政策制度,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制定社区发展规划。主要有:(1)完善渔业生产及其分配方式。摒弃干扰强度大的作业方式,对捕捞进行有序规划,并随着产业和收入结构改变不断调整和改善堑秋湖经营收益的分配方式。(2)降低居民主要收入对渔业资源的依赖程度。在保护区实验区适度开展生态旅游,增加非渔业生产在居民中收入的比重,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时让渔业产量其维持在相对合理的状态。

[1] 吴晓青,陀正阳,杨春明,等.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2,19(2):18-21.

[2] 吴瑾菁,祝黄河.“五位一体”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3(1):157-162.

[3] 刘信中,樊三宝,胡斌华.江西南矶山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6.

[4] 齐述华,刘影,于秀波,等.“堑秋湖”对鄱阳湖越冬候鸟栖息地功能影响的辨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20(S1):18-21.

[5] 徐黎明.枯水期提早变长 鄱阳湖陷缺水之困[N/OL].江西日报,2013-11-7:C1.http://jiangxi.jxnews.com.cn/system/2013/11/07/012780181.shtml.

[6] 李颀拯.鄱阳湖变鄱阳“河” 近10年枯水期多次被“拉长”[EB/OL].(2015-01-05).http://www.sd.xinhuanet.com/news/2015-01/05/c_1113884266_2.htm.

[7] 钟南清.“鸟越多 奖越多”——鄱阳湖南矶湿地首创“点鸟奖湖”保护越冬候鸟纪实[N].中国绿色时报,2014-2-11(A1).

[8] 吴齐强.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鸟和谐的动人画卷[N].人民日报,2016-5-28(9).

[9] 周莉,陈晓倩,吴成亮,等.土地权属对我国自然保护区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43-47.

[10] 潘景璐.我国自然保护区土地权属问题和对策研究[J].国家林业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33-36.

Poyang Lake; NanJi wetland; National reserve;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Incentive mechanism

江西鄱阳湖南矶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鄱阳湖主湖区南部,赣江入鄱阳湖的三角洲水域。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孕育了非常丰富的鱼类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是许多迁徙水鸟的重要越冬地。保护区成立后湿地资源虽得到有效保护,但如何正确处理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的问题,一直困扰保护区管理者。为缓解社区矛盾,保护区开展了“点鸟奖湖”等一系列活动,补偿社区渔民损失。通过这些活动,提高社区民众参与保护鸟类的热情,建立保护区管理者和社区民众的互信,达到保护与发展双赢的效果。关系到社区居民的发展是所有保护区管理人员必需考虑到的问题,“点鸟奖湖”生态保护激励机制是南矶湿地保护区在全国首创生态保护新模式的实践,将为长江中下游乃至国内同类型保护区开展有效管理和社区共管提供参考和依据。

The Practice and Discussion of Poyang Lake Nanji Wetland“Award by Bird Numbers” Ecological ProtectionIncentive Mechanism

Wang Lingfeng Hu Binhua Wan QingWan Songxian Yu Guanjun Qian Jianxin

(Management Bureau of Jiangxi Nanji Wetlan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Nanchang,330000,China)

Nanaji Wetland National Nature Reserve(NWNNR)is in the southern part of Poyang Lake,Jiangxi Province,at a delta where the Gan River flows into Poyang Lake.Owing to its special geographic location,it supports abundant fish resources and biological diversity,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wintering ground for migrating waterbirds.The wetland resources are effectively protected after establishment of NWNNR but reconciling protection and exploitation still challenged reserve mangers.To relieve such contradictions,the reserve developed “Award by Bird Numbers” activities,to compensate fishermen for their losses caused by regulation of fishing.These activities encouraged local people to participate in community activities to protect birds.The activities also engendered trust between NWNNR and local people,so that both nature conserva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could be achieved.All issues relating to local community development were considered important by reserve management,“Award by bird numbers” provided incentives for ecological protection.This was a new protection strategy developed by NWNNR that will provide scientific support for effective conservatio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for other similar wetland reserves.

汪凌峰,男,34岁,硕士研究生,工程师;主要从事野生动物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E-mail:wlf_first@163.com

2016-06-08

S759.9

A

修回日期:2016-07-01

发表日期:2017-02-10

2310-1490(2017)01-144-04

猜你喜欢
水鸟鄱阳湖渔民
鄱阳湖水系之潦河
江河里的水鸟
《鄱阳湖生态系列插画》
秘鲁渔民的生态平衡智慧
洞庭湖监测到18.3万余只越冬水鸟创下同步调查11年来新高
鄱阳湖好风光
水鸟
宣扬渔民一家 鼓励渔民互救 广东省渔业互保协会竭力打造“渔民之家”
在盛大的海面上
“实验与探究”的变式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