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琴鱼泡香茗

2017-09-18 01:00○文/阿
绿色天府 2017年8期
关键词:泾县溪河高汤

○文 /阿 友

神奇琴鱼泡香茗

○文 /阿 友

神州茶饮博大精深,可在安徽泾县,还有种神秘的“琴鱼茶”,自古贵为皇家贡品却鲜为人知。小河鱼竟然能当茶叶泡着喝?岂不匪夷所思满嘴鱼腥?

在闻名遐迩的宣纸之乡泾县城外8公里处的开阔山谷间,有一泓山溪冲击而成的清澈深涧,叫琴溪。琴溪河两岸层峦叠嶂泉水淙淙,相传两千多年前的赵国隐士琴高,潜心在此修仙炼丹,常将丹渣倒于山下溪水中。一日,琴高修炼道成,化作仙身扶摇直上云霄。后人为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水溪取名琴溪,溪中天然野生小鱼则被称为琴鱼。琴鱼通体透明长不盈寸,头若琴首,口角处有两根纤长“龙须”,眼若龙目,腹部有个酒窝状吸盘以固定身子,以便在清澈激流中冲浪保持平衡。琴鱼肉质鲜美异常,远在唐、宋时已是名贵珍奇的绝味贡品。

更令人叫绝的是,琴鱼只生长在狮子山琴高台下的琴溪河中,且只在河流中游不足1000米长的一段水域中,除了这段水域,琴溪河上下游和泾县境内其他河流均不见其踪影,这成了多年难解之谜。每年的清明春茶飘香时节,琴溪河中的琴鱼长肥浮上,正是捕捞的好季节。由于琴鱼捕获后出水即死,当地人几乎全部用来制作鱼茶。趁着鲜活将琴鱼洗净去除体内杂物腥味,马上放入一锅特制沸水中,沸水是放入了茴香、桂皮、冰糖、茶叶等调味香料熬制而成的高汤,以锁住琴鱼的鲜味。琴鱼在高汤中翻滚10多分钟旺火炝熟,在浓烈的香味弥散中,一俟鱼体泛白圆滚状即熟透,须马上用竹筛捞出。筛捞时力道把握非常考究全凭经验,要确保鱼翅鱼鳍鱼尾的完整。而后放入铺满稻草的篾匾上晾晒去湿,再置于柴火灶口边用木炭文火烘焙20个小时,成型后的青黑色鱼干色泽明洁不粘连不变形,至此,鱼干制作完工。这种鱼干茶叶放在特制的竹筒或锡纸罐里,鲜咸饱满便于长期保存。

初夏时节,在琴鱼古法捕捞制作省级非遗传承人汪忠民家中终得一堵鱼茶芳容。只见他从竹筒中取出一撮褐色琴鱼茶,但见鱼干外形卷曲长短一致,酷似炒青绿茶。但注目仔细端详,竟是一条条小鱼!捡条入嘴一嚼,细嫩清甜酥脆满口鱼鲜幽香。汪忠民把一撮琴鱼干放到透明玻璃杯中,将沸水分两次徐徐倒入。随着杯中腾起的水雾,少顷那清澈淡黄色茶汤中的琴鱼竟一个个“死而复生”,齐刷刷头朝上、尾朝下齐齐整整地排列开来,它们在杯中唇微启眼圆睁,摆尾游弋悠闲自乐栩栩如生情趣盎然,与活鱼戏水绝无二致。伴着缕缕咸湿淡雅的茶香,先轻呷一口茶汤,滞留压舌下稍稍含漱,一股从未有过的奇妙清香便在唇齿中四溢开来,志得意满恍惚间,饮者便有些飘然若仙。细细品咂下,绝无半点的腥腻味,原来这是制茶的香料汤汁早把鱼腥冲掉或压制住了。泡几茬水后,鱼干绵软嚼之生津可口留香,醇鲜回味绵长。

时光荏苒。随着环境的变化,日渐稀少的琴鱼更显弥足珍贵,其生态文化价值已远远超食用价值。据汪忠民介绍,10多年前他每年清明前后下河捕鱼,每次渔获都在数十斤,现在一年比一年少,一天只能捕捉几斤。今年的清明前一个月仅收获鲜鱼400多公斤,制作成鱼干也就100多斤。琴鱼茶论两卖,每两60多元供不应求,所以能品到鱼茶的人确实不多。但随着电捕鱼、面源污染对河流生态的影响,琴鱼产量少之又少极为有限。好在琴溪镇为保护“舌尖上的文化”可持续,10多年前已实施了流域保护措施。现在每年从4月中旬开始,琴溪河实行为期半年的严苛禁渔制度,划定保护流域界线专人值守,并立设“中国琴鱼原产地保护碑”警醒世人,竭力保护这一奇特物种,让后世子孙还能见到曼妙的琴鱼舞姿,品味到绝世的鱼汤茶。

猜你喜欢
泾县溪河高汤
迷人的高汤
养生旅游资源开发潜力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
泾县蚕桑产业发展困境与破解对策
自制高汤安全健康又美味
钟力
男子信用卡诈骗10万余元还不上钱玩“躲猫猫”
高汤
美丽的泗溪河
泾县基层农产品检测机构建设的思考
探秘神农架 第一集 香溪河上见“桃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