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微课”提高视障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

2017-09-18 02:18邵晶
广西教育·A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有效性微课

邵晶

【摘要】本文结合特殊教育学校视障学生的生理特点和心理特点,探索了运用“微课”提高英语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即“微课”要符合学生的生理特点,丰富学生感受;要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多途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补偿学生的生理缺陷,激发学生潜能。

【关键词】“微课” 视障学生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8A-0039-02

目前,我国各类特殊教育学校已和普通小学同步,给视障学生开设了外语课。在特殊教育学校中开设英语课是有必要的,这体现了教育的平等性;从融合教育的角度来看,特殊教育学校开设英语课有利于视障学生与社会融合,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增强视障学生的生存能力,提高他们融入社会的自信心。但是,特殊教育学校的英语教学毕竟不同于普通学校,视障学生的特殊性使得他们学习英语的难度要远远大于普通学校的正常学生。因此,怎样才能结合视障学生的身心特点,提高视障学生英语学习的有效性,是一个值得教师思考和研究的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究以催生灵动高效英语课堂为目标,以发展视障学生思维能力为核心,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新型教学模式——“微课”教学。

一、“微课”释义

“微课”是指以短小视频(一般时间控制在5—8分钟)记录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过程。“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微课”有如下特点:(1)教学时间较短,时长一般为5—8分钟左右,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2)教学内容精炼,主要为了突出课堂教学中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的教学,或是反映课堂中某个教学环节或主题的教与学活动。(3)资源容量较小,“微课”视频及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一般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须是支持网络在线播放的媒体格式(如rm,wmv,flv等)。师生可以在线观摩,也可将其下载保存到终端设备(如笔记本电脑、手机等)上实现灵活的移动学习。

二、“微课”在视障学生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一)“微课”符合视障学生生理特点,多体验丰富学生感受

视障学生具有特殊的心理特点。首先,由于长期缺陷补偿的原因,视障学生的听觉注意力比较敏锐,善于捕捉和辨别外界声音的细微差别和变化,同时视障学生还有较强的听觉记忆力。其次,视障学生触觉灵敏。在学习中,视障学生往往不是用眼看,而是用双手去触摸、用身体去感受、根据教师的提示和指引展开想象与联想,只要方法得当,他们可以用双手去“看”世界,用心去感受知识,并且能准确地理解与感受。此外,视障学生常常用他们丰富的嗅觉经验感受周围的环境,以此来替代眼睛的部分功能。所以,我们可以说视障学生用听觉、触觉、嗅觉来替代了眼睛的大部分功能。在执教视障中专校本教材《按摩师英语》口语教程关于介绍地理方位的内容时,为了突破如何表达** is in the east/west/north/south of China(**在中国的东部/西部/北部/南部)这个重难点知识,笔者借助电子触摸式地图,与学生合作录制了讲授类与问答类的微课,在操练检验环节让学生“以手为眼”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城市,在教师的设计与引导下操练句型,在活动中增强了学习兴趣,在尝试中提升了语言运用能力,在体验中品尝了成果的喜悦,达到了康复身心、启发思维的目的。

(二)“微课”密切关注视障学生心理特点,多途径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方面,视障学生有几个较为显著的特点:第一,视障学生善于表达,善于进行语言模仿。在各类活动中,视障学生主要依靠语言来表达自己的主观意愿,久而久之,他们的语言得到了强化,表达能力增强,所以常常给人以“视障人士善言”的感觉。此外,他们的语言模仿能力也令人惊叹。第二,视障学生记忆力较强。研究表明,视障学生的记忆力要强于正常的学生,这是长期训练强化的结果。第三,视障学生的理解能力、想象能力、空间能力等较为薄弱,这与视力残疾有着很大的关系,他们常常用直观感受来替代想象并加以理解。第四,视障学生由于自身生理缺陷,易产生如内向、自卑、自闭、猜疑和固执等特殊的心理现象。笔者在执教七年级《Id like some noodles.》一课时,为了帮助学生更好识记本课出现的与动物相对应的肉类单词,针对全盲学生录制了以音频为载体的微课,以动物的叫声引出相应的肉类单词,在刺激学生的听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想象力的同时,对于学生记忆单词起到了事半功倍的作用。

“微课”由“文字+音乐+画面”组成,创造了一种轻松的气氛,能让人平静下来;简洁的文字和解说有利于人们集中注意力,增强记忆效果。同时,“微课”的教学内容精炼,在5—8分钟内将重点知识梳理呈现,把握了学生最佳的注意围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另外,“微课”的资源容量少,教师可以将“微课”共享到视障学生的电脑或手机上,学生通过这些“微课”借助语音读频软件和盲文点显器实现移动式学习,教学有效性显著。

(三)“微课”更好实现了视障学生的生理缺陷补偿,多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视障学生英语教学中的缺陷补偿工作非常重要。现如今残疾学校的教学设备有了很大的改观,各种专用教室较为齐全。绝大部分特殊教育学校都配备了多媒体语音教室、计算机室、录音室等,设备先进齐全。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优质资源,结合视障学生的特点进行整合,实施有效的教学补偿,充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与常见的PPT多媒体教学相比,“微课”给学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感觉:它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激发视障学生的想象力,它精巧、短小、自由、实用、高效。时间上,不受地点限制,随时随地,方便灵活;内容上,学生可根据自身学习需求进行选择,针对性强,富有启发性;形式上,不拘一格,生动活泼,极富吸引力。如今,在视障学生的英语课堂上,笔者全面实施“微课”教学,从针对盲学生的微音频到低视力学生的微视频录制,从词汇释义到词组辨析,从句型操练到语法突破,從趣味俚语到文化风俗,丰富的教学内容拓宽了学生的“眼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加深了学生对英语学科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

有研究表明,人的左右脑分工是不同的。有人这样比喻:左脑善于语言和逻辑分析,擅长抽象思维和复杂计算,右脑擅长形象思维和直觉,对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活动有超常的感悟力,空间想象力极强,右脑是创新能力的源泉,而“左脑”将被电脑取代。在这样的背景下,“微课”在创造一种“右脑学习”的可能,是教育教学思考与教学技术的结合体,笔者还处在学习和摸索的阶段。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展示,笔者深深感受到要使“微课”震撼心灵,必须研究教育教学规律,研究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只有在充分研读教材、分析学生的基础上所呈现的“微课”才能发挥最大的教学作用。

(责编 周翠如)endprint

猜你喜欢
有效性微课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基于EduSoho的微课平台搭建与应用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