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探索与实践

2017-09-18 16:20张锦莉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张锦莉

[提要]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室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应具备的功能,提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发展对策,以及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长效运行机制建立的途径。

关键词: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能力,完善实践能力培养措施,进一步说明实训基地建设的重要性。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实习基地是提高高职院校实践教学水平最有效的途径。当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还存在较多问题,学校和企业之间未能顺利对接,最终影响了就业质量。探索适合我国国情、地区经济发展和学校实际的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问题,推动高职院校与企业长效合作,互利共赢,共育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

一、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现状及其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现状不尽如人意。例如校企目标不一致,难以达成合作共建。目前,校企共建校内实训基地大多数采用学校提供场所,企业投入资金设备的方式。但企业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单位,即使双方已作出详尽合作方案,企业最后考虑投入产出后,合作只能不了了之。其次即使双方排除万难合作成功,实训基地建成后,企业参与度不高,模式单一,缺乏长远规划和深度合作内容。这些问题反映出在我国高职教育中,还没有建立起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二、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应具备的功能

(一)实训基地应具有人才培养功能。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是与企业真实环境高度相似的实训环境,学生在校期间就能完成相关职业技能培养,实现从学生向员工身份的提前转变,为企业提供直接能胜任工作的准员工。

(二)实训基地应具有社会服务功能。通过合作共建实训基地,不仅实施上岗前的职业培训,满足学校学生实践技能培养,还在服务社会,面向企业职工的在职培训提高、转岗培训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某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除了完成对本校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外,还对外提供企业员工培训服务,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劳务和人才。另外,实训基地还可以提供职业资格鉴定,满足从业人员职业资格的认定与考核。

(三)实训基地应具有科学研究功能。实训基地是科研人员将理论成果转化为生产,走上生产线的重要基地,大多数企业新的管理方法和产品创新,都需要在实训基地进行小规模生产试验,从而完成试验、改进和推广这一套科技成果转化过程,降低企业决策风险。

三、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应注意的问题

(一)结合职业技能考证合作共建。时代在发展,社会对劳动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下,许多在校大学生加入“考证”大军,高校出现“考证热”现象。为考证而考证,学生很少将专业、资格证书、就业系统联系起来,学习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同时,许多高职院校将获取专业技能证书作为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专业技能证书也是进入行业的敲门砖。以金融专业的证券从业资格证为例,如果学生在毕业时没有获取证券从业资格证,进入证券公司后也必须先考取证券从业资格证方能从业。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时可将职业技能考证作为合作的切入点,将符合企业需求的技能证书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双方共同制定考证课程标准,完成对学生的培训,提高学生的考证通过率。在了解市场行业需求的基础上,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有目的、有重点地在老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理性地考证。使考证与专业相一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掌握了相关知识还获得了入行的资格,为今后的就业、择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学生毕业时即持有上岗证书,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

(二)结合职业技能竞赛合作共建。职业技能竞赛是面向社会、面向企业、面向生产岗位的社会性活动。它要突出高技能、新技术的要求。竞赛成绩从一定层面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时也应将实训基地能够训练的大赛技能作为考量项目。职业技能竞赛必须要构建职业标准化平台,通过行业专家、企业高手参与,从竞赛内容上把关,并依据职业标准编写竞赛实施方案、技术技能理论和实际操作规程。高职院校的主要目标是培养技术技能型应用人才,这就需要学校的育人模式与社会需求接轨,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在遵循学生成长规律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对学生开展教育活动,实现“以赛促教、以教促学、以学促赛”。校企双方通过对职业竞赛的训练与指导,使学生掌握符合国家最新职业技能标准的技能,既贴近生产实际,又能涵盖新知识、新工艺的关键环节,突出职业教育教学内容改革的针对性、实用性、操作性要求,又能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场应变的能力。

(三)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共建。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精神,创新创业教育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抓手,是高职教育适应产业转型升级新常态、提升就业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打造辦学特色、促进产教融合的战略举措。创新创业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造能力,使其成为具有开拓进取精神的人才。当今世界,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层出不穷、颠覆传统思维,深刻改变着传统产业,并催生出大量新兴产业。校企加速合作是企业变引资为引智,坚持创新驱动,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一种自我发展模式。以陕西省西部煤炭科技创新创业雁塔联盟为例,该联盟由6个涉煤单位与高校组成,计划打造西部煤炭科技创新创业重镇,建设煤炭科技硅谷。长期以来,煤炭企业主要依靠劳动、资金、资源等要素投入,增加投资、扩大规模,带来了高产值、高增速。但这种传统增长模式在新常态下已经走到尽头。高校是国家创新思想和创新成果的聚集地,通过合作,企业可以掌握到最前沿的发展思路、发展途径,通过改革创新加快新旧动力接续转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为企业发展提供持久能量。endprint

(四)结合专业群发展合作共建。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要达到深度融合,制定计划时应从全局出发,以发展性的战略目光通盘考虑专业及专业群的发展,而不是各专业各自为政,零散地合作。以广东岭南职业技术学院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为例,该专业通过与广州市今明科技有限公司、香港压铸及铸造业协会下属运豪集团、嘉瑞集团、迪控自动化科技公司等公司的深度合作共建,针对专业群中各专业培养目标的差异性,突出对学生职业核心技术和技能的能力培养以及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加强专业群内各专业核心课程建设。共同开发《数控设备与编程》优质核心课程,共建课程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带动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工业设计专业等专业群共建10门专业群核心课程标准。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为龙头,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课程建设、师资力量、实训条件方面,带动数控技术专业、机电一体化、工业设计等三个专业八个方向的专业群共同发展。

四、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长效运行机制的途径

(一)需要建立一个长效共赢的利益驱动机制。校企合作双方要在利益协调机制下找到校企合作的利益平衡点,即学校以实训基地为真实的业务平台,强化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学生通过真实的业务操作为企业开拓市场、寻找客户,获得订单,采用利润分成的方式在校企间进行分配。企业通过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实习环境,支付学生低于企业正式员工的工资,节省劳务费用,同时学校可以为企业提供办公场地,节省办公成本,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学生通过接触真实的操作,提高了职业技能,能够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同时企业为优秀的学生推荐工作。

(二)校企合作各方需要调整参与行为。政府需要重新定位角色,引进市场机制,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服务供给者的多元并存,建立有效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和约束机制;行业协会需要协调校企双方合作育人,指导教学和生产有效衔接;企业需要具有奉献精神,从社会的长远角度来培养自己需要的人才,提高社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而不是单纯只考虑经济利益;学校需要适应企业需求,加强自身建设,完善教育功能,主动吸引企业参与校企合作。

(三)校企合作要达成互动共赢的良性循环局面。学校从企业角度出发,深化教学改革,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及结构调整对社会职业岗位体系提出的新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应广泛吸收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实训基地建成后,学校要加强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联系,形成良性互动,使社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实际对职业岗位技能的需求变化信息及时反馈到教学内容中。同时完善实训基地功能,使教育、培训、服务一体化,把职业教育、培训、服务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发挥资源优势,满足经济建设、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等多方面需要。

(四)校企合作各方需要协同创新,尤其是机制创新。校企合作各方应积极寻求各方的利益平衡点,使参与的各方都能获得利益:学校能培养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企业能获得优秀的人才供给,学生能获得企业实习和就业的机会,教师能获得企业实战的经验,从而形成多赢的利益驱动机制。在激励机制方面,政府应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从政策和制度层面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形成稳定的校企合作机制,如制定退稅减税政策来鼓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参与职业教育。

主要参考文献:

[1]邓志新.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模式创新——以跨境电商创新创业孵化中心为例[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

[2]刘棣中,刘建和.关于校企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广西教育,2014.5.

[3]张澧生,张华,成立平.基于利益机制的高职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构建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4.7.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实训基地建设
我国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主要类型及其存在价值初论
高职图书馆与系部合作共建文献资源新模式
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 培养新型技能型人才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