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研究

2017-09-18 06:28吴朝阳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7年20期
关键词:资产管理内部控制高校

吴朝阳

[提要] 随着国家对高校投入的加大,高校的资产规模迅速增长,构成日趋复杂,管理难度也日益加大。本文从加强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视角,分析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基本要素,从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内部环境建设、建立资产管理的风险评估机制、采取全过程的控制活动、建立畅通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强化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方面,促进高校资产管理水平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一、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目标

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目标是合理保证资产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切实提高资产使用效率,保障学校的教学科研活动。包括:

(一)確保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内部控制要求高校资产管理遵守有关安全、消防、环保和处置等法律法规,做到有章可依,公平公正。

(二)维护高校资产的安全和完整。资产安全和完整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良好的内部控制是高校资产安全的制度保障。

(三)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系统。高校应对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发现并及时防控风险。

(四)保证固定资产分类管理。如实反映固定资产的价值,保证账面价值的真实、准确和完整。

(五)促进提升高校固定资产使用效率。高校的资产逐年增加,目前高校资产还存在重复购置、浪费现象,资产的使用效率低下。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对保障高校的科学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二、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要素

内部控制要素及其构成方式,是学校建立和实施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基本。内部控制要素包括五个方面,即内部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沟通、监督检查。

(一)内部环境。内部环境是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影响着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为其他四个要素提供组织上的架构支撑和规则支持。内部环境包括组织架构、决策机制、权责分离、关键岗位责任制、人力资源政策等。

(二)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识别、分析、管理与资产活动相关的风险而建立的机制,是实施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环节,它包括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和风险应对。风险评估就是高校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找出那些影响资产管理目标实行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对其存在的风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从而确定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控制活动是指结合具体资产管理业务和事项,在进行风险评估之后,高校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将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程度之内。控制活动是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手段,以此来规避或降低风险评估确定的风险。具体控制活动有:授权审批控制、信息系统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控制、财产保护控制、绩效考评控制等。控制活动和业务活动是紧密相连的,对于不同的业务活动,需要采取不同的控制活动。

(四)信息沟通。信息沟通是指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部门之间、各岗位之间的沟通、信息公开、信息技术与系统、反舞弊机制等内容。信息沟通决定了资产管理内部控制要素之间的联系通畅程度,这要求高校内部建立有效的信息交流和反馈机制,促进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五)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高校对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监督、检查与评估,是实施内部控制的重要保证。高校资产管理内部监督既包含纪委、审计、资产管理等部门的专项监督,也应包括来自广大师生员工的日常监督。

三、高校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措施

(一)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内部环境建设。加强高校资产管理的内部环境建设是内部控制的基础,高校领导应树立正确的资产管理及内部控制意识。在组织架构上,成立独立的资产管理部门。对全校资产实行统一扎口、归口管理、责任到人的管理体制。具体按照房屋、办公设备、实验室设备等资产类别实行归口管理,提高资产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强化资产管理队伍人力资源建设,高校部分资产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服务意识薄弱,造成了资产的浪费甚至流失现象,高校应重视资产管理员队伍建设,把有责任心、有专业能力的同志选派到队伍中来,定期组织业务培训和集体学习,建立明确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不断提高资产管理员队伍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意识。

(二)建立资产管理的风险评估机制。高校的资产管理还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高校普遍没有建立风险评估机制,风险评估是高校实施资产管理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也是采取控制活动的重要依据。因此,高校应从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等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的风险识别和评估,寻找资产管理过程中潜在的风险隐患,这些风险的存在会给资产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损失或者阻碍,高校通过采取定性和定量的方法识别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有效地防范可能出现的风险,不仅可以提高资产管理工作效率,也优化高校资产使用效益。

(三)采取全过程的控制活动

1、注重事前控制。事前控制的缺失是造成各类问题的根源,高校应建立资产购置论证与审批制度,校内各部门资产申购必须由资产管理、财务、发展规划等部门联合审批,根据学校的财力和实际情况统筹考虑。针对重大项目,邀请专家组进行可行性论证,对技术方案的可行性和配置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严格防范重复购置和超标准建设。资产的采购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由学校招标采购部门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购置。严格资产验收工作,对有关凭据和资料进行核对,办理验收手续。对于验收合格的资产,资产管理部门和使用单位及时进行资产登记,并安排专人管理。

2、强化事中控制。高校应加强资产日常管理工作,制定高校资产保管制度、资产使用责任制度。明确资产使用单位为直接责任部门,并要求使用单位指定资产使用责任人,负责资产的日常使用和维护工作,确保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高校应定期和不定期的开展资产清查和专项检查活动,及时了解资产使用情况,发现资产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对于账实不符的问题及时进行修改,对于需要修缮的资产及时进行维修,对于闲置的资产进行校内调剂,对于遗失和损坏的资产及时查明原因,问题严重的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3、严格事后控制。高校资产管理长期以来存在重前期、轻后期的现象,高校应建立资产使用绩效评价制度,对各部门资产的使用情况进行后评价,总结资产使用过程中的经验教训,监督并纠正各类问题风险,并将评价结果作为以后新申购资产的审批依据。高校应建立资产处置管理制度,严格按照要求逐项办理申报、审批手续,资产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审核、鉴定,经上级部门批准同意处置的资产,严格按照规定公开处置。

(四)建立畅通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良好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可以有效地提高资产管理内部控制成效。高校应建立资产信息公开制度,资产项目论证、审批、报修、调剂、处置等过程实行校内公开,制定并下发资产管理制度汇编、业务流程图等文件,使各使用单位了解具体的办事程序,切实保障师生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建立统一的资产信息化管理平台,资产的入账、报修、调剂、处置等环节实行网上操作,以防止人为操纵,提高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水平。

(五)强化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内部控制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效性会随着时间、环境的变化而改变,因此高校应加强资产管理的内部监督与控制。学校应联合纪委审计等部门进行监督和检查。纪委对是否存在违规资产审批、资产损坏遗失、违规处置资产等情况进行监督,情节严重的依法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审计部门对资产的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法性进行审核,对高标准配置、资产验收和使用效益等进行专项审计。对于发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督促整改落实,切实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主要参考文献:

[1]财政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Z].财会[2012]21号,2012.

[2]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实施的指导意见[Z].财会[2015]24号,2015.

[3]田祥宇,王鹏,唐大鹏.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特征研究[J].会计研究,2013.9.

[4]周辉.河南省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经济师,2014.10.

[5]蔡静静.高校内部控制建设观念框架建构[J].教育财会研究,2016.6.endprint

猜你喜欢
资产管理内部控制高校
浅析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及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应对方法探讨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