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我们可以这样学

2017-09-18 06:24仲锦宇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7年8期
关键词:续写小古文诵读

仲锦宇

【摘要】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是适合儿童阅读的。小学阶段,适当地让学生去接触简单小古文,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去真正触摸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去感受汉语的无穷魅力。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古文学习能力:一、通过比较,体会小古文的言简意赅;二、通过表演,体会小古文的形象生动;三、通过诵读,体会小古文的韵律之美;四、通过续写,体会小古文创作的快乐。

【关键词】小古文 比较 表演 诵读 续写

一、古韵芬芳:小古文学习的意义和价值

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中,少不了文言文。它文字凝练、论述精辟,短小精悍,能让人浮想联翩,深入思考。它之所以能传承,就是因为它是中华文明的见证,是前人留下的智慧结晶。不管是唐诗、宋词、元曲,还是明清的小说,每一种都有它独特的魅力在其中,富有表现力的典故,生动形象的白描,表达精妙的词句,都让人为之折服。中华语言的发展,学生一定要了解。只有了解了根脉,才能更好学习现代汉语。我们学校今年开展的年级语文慧心社,就有“小古文”学习这个课程,所用的教材是朱文君老师编写的《小学生小古文100课》。因此,小古文学习的教学研究就成了我重点关注的课题。

“小古文”这个词语的出现似乎很新鲜。其实,它就是适合儿童阅读的,浅近易懂,篇幅短小的文言文。小学阶段,适当地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小古文,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寻找合适的小古文,让学生接触这种言简意赅,叙事说理形象生动有趣的文体,是提高学生语文学习能力,提升语言功底的好办法,会让学生一生受用。

二、畏难之困:当下小学阶段小古文教学的现状

小古文学习固然重要,可在小学阶段,却呈现出令人担忧的一面。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唐诗,另外的文体却是少之又少。由于对小古文学习的不重视,造成了学生对于小古文學习的缺失。教师对小古文教学不够重视,没有投入时间和精力去关注这方面的教学,也就造就了学生对于学习的陌生与害怕,缺乏学习兴趣。在学生眼中,文言文成了让人望而却步的东西。

(一)学生学的困难

1.有意义但难理解

对于高年级文学修养较高的同学而言,他们对自己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想走人名家的心灵世界,也想感受文言文独特的语言美,所以会找一些古文想尝试读一读。但古文行文与现代汉语的不同,词语意思的不同,造成了大部分同学想碰但又放下的情况。在他们眼里,小古文很难读懂,很难理解。

2.能了解但太枯燥

有部分同学在阅读小古文时,能借助书本上的解释理解意思,但是因为缺少方法的指导,他们的理解比较浅显。出现在眼里的是文字,展现在头脑中的还是文字。这显然是因为缺少了方法,缺少了知识背景和生活背景的支撑。

3.想积累但难背诵

很多同学习惯了现代汉语的表达,对于小古文,在积累背诵时有困难。往往背了这句,忘了下旬。这种缺少理解的背诵是不长久的,更谈不上运用自如了。

(二)教师教的问题

1.重理解但缺方式

因为小古文的特殊性,很多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理解意思上,认为学生会翻译了就完成了教学目标。于是采用比较死板的教学方式:读文字——理解字词——翻译内容——背诵课文。这样的方式对于小学生而言,是缺少吸引力的。

2.重背诵但缺方法

积累背诵很重要,可在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时,除了给足够的时间去背,教师却没有真正静下心来思考,寻找有效方式去帮助学生找到背诵的规律。

3.重运用但缺勇气

学习语文,就是为了运用语文。小古文的文字凝练、短小精悍是优势,我们鼓励学生运用,可往往不敢真正放手让学生去尝试创作,这样自然不会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三、趣味学习:小古文教学的策略和方法

小学时期是学习古文的黄金时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补充恰当的小古文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一)通过比较,体会小古文的言简意赅

找到适当的小古文,开展相应的学习活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发现中文古代文字精炼的优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入手,是一个很好的途径。

《龟兔赛跑》的故事孩子都很熟悉。在小古文教学初期,我就出示了《龟兔竞走》:“龟与兔竞走,兔行速,中道而眠,龟行迟,努力不息。及兔醒,则龟已先至矣。”学生自读后会发现其实这就是《龟兔赛跑》的故事。请同学先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然后对比小古文的句子。通过比对,抓关键字词去帮助学生理解小古文的内容,是非常容易的。但我们此时不应只停留于理解古文的内容,还要让学生有一种意识:古文学习并不难,只要善于发现,善于比对,其实就这么简单。

比一比,发现学习并不难。比一比,发现古文还更巧妙。同样是一个内容,可古文却用两句简单的话语就把故事表述清楚了。通过反复朗读,学生发现就故事的表达而言,古文并没有缺少生动性,反而更留给我们想象和思考的空间。读起来了也更朗朗上口,背起来也更简单。

(二)通过表演,体会小古文的形象生动

任何的学习都源于兴趣。想让学生学好小古文,就必须激发他们的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挖掘不同的题材,设置不同的学习方式去品味学习小古文之情趣。

表演,是学生们最感兴趣的学习活动方式之一,学生对此会表现出一种特殊的积极性。《猫斗》一文颇为有趣:“黄白二猫,斗于屋上。呼呼而鸣,耸毛竖尾,四目对射,两不相下。久之,白猫稍退缩,黄猫奋起逐之,白猫走入室,不敢复出。”这篇小古文用简单的文字将两只猫斗争的动作和神态、心理刻画得极为生动。但学生理解背诵却有难度。如果让学生化身为猫,把这个过程演绎出来,效果就不一样了。

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角色,分析角色的表现,进行排练,这个过程热火朝天。表演中,每组猫的动作各具特色,但大部分同学都能将两只猫相持良久,互不相让的画面演绎得生动逼真,还自创了黄猫得意和白猫退缩的样子,俨然就是两只小猫。在演绎的过程中,学生自然而然地将小古文的内容记在心中,在此基础上的背诵就有了良好的基础,文字的情趣自然也体会到位。endprint

(三)通过背诵,体会小古文的韵律之美

学习小古文,必然离不开背诵。古诗文的背诵积累是有一定意义的,有效地背诵积累,才能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但我们不主张死记硬背,因为在不理解的基础上,生硬地背诵,会让学生产生反感的心理。在激发了学生学习古文兴趣的基础上,如能教给学生背诵的技巧,让他们轻松而有效地进行背诵积累,这不是能更好地打消了学生学习小古文的害怕心理吗?科学的记忆,才是有意义的背诵。

当一篇复杂的古文放在我们面前时,想要背诵下来,是有点头疼。不妨让学生先静下来,在理解了内容的基础上,找一找文章的行文线索。高年级的学生能够快速而准确地发现文章的写作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找到了顺序,那么背诵时每个句子就能很好地串联起来了,在逐句背诵的基础上,再将句子通过线索进行串联,学生的头脑中就有了一个整体的概念,就不会因为零碎而遗忘。

在学习小古文时,我们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自然,在诵读的基础上,小古文的韵律之美也逐渐让学生有了清晰的感受。

(四)通过续写,体会小古文创作的快乐

在比较、演绎、诵读的基础上,创造合适的机会,也尝试写一写小古文。这既是检测小古文学习的成果,更是语言运用的机会。

与《猫斗》同一单元的还有一篇《猫捕鱼》:“缸中有金鱼,一猫伏缸上,欲捕食之,失足坠水中,急跃起,全身皆湿。”这两篇古文,内容生动有趣,紧扣一个“斗”字。学习《猫斗》时,学生已经在表演时产生了兴趣,对学习古文有了一定信心。在学习《猫捕鱼》时,除了表演以外,我让学生猜猜这失足落水后又跃起的猫儿,接下来会有什么举动。是继续伏于缸上,继续捕鱼;还是失去斗志,落荒而逃。如果選择继续捕鱼,又会有怎样的举动?学生在讨论交流时,各抒己见,很是热烈。我趁热打铁,要求模仿课文的句子,写上一两句文言文,给文章续个结尾。这一试,发现学生潜力无穷。“猫又伏缸上,斗之。终捕食之。”“猫抖水,又伏缸上,又跌水中,再跃。久之,捕到鱼。”“猫又跃之,与鱼斗之,不得,终放弃。”这些出自学生笔下的古文,自然而生动。不管最终他们设计的结尾如何,也不管文字表达上是否存在瑕疵,我们看到的是学生对于创作古文的勇气。他们自然也发现小古文的创作真的不难。既然能写,那为什么要畏学呢?他们会发现在学中玩,在玩中学,学习小古文其乐无穷。

通过实践,我发现小古文教学值得推敲与琢磨,学生的学习兴趣得益于老师组织活动时的方法和创新。因此,我们应该寻找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给学生充分的发展空间,让学生去真正触摸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字,去感受汉语的无穷魅力。endprint

猜你喜欢
续写小古文诵读
多维诵读有效感知与积累小古文探究
如何提高文言文课堂教学的几点策略
续写,点亮课堂
小学经典诗文诵读与积累的实践与思考
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基于兴趣培养的续写和改写方法探研
对小古文教学的探索
小古文,打亮学生一生受用的中国文化底色
小学语文课程中引入“小古文”未尝不可
创新小学作文教学形式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