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9-19 23:08悦涵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38期
关键词:小泉意味京都

悦涵

夏夜的日本庭院,光和影透过树木的缝隙射在寂静的地面上。偶尔一阵风,

吹得廊檐下风铃响起很轻的声响。正是这一刹那的铜铃声,反而衬托出夏日晚间,一种最极致的安静来。这就是松尾芭蕉风格的「有声比无声更静寂」 。

“静”,是日本文化中一种并不难体会到的感觉。无论是川端康成《阵雨中的车站》无声细腻的女子心理描写,还是《雪国》开头那种纯白无迹,甚或是夏目漱石的《我是猫》——那种几乎能让人想象到猫爪无声在街道上行走的状态,再波及日式设计中素白低调的审美取向抑或日本单色电影中无声的隐忍,这个国家由表及里呈现出一股子静气。

日本电影《雨夜物语》剧照

美学家大西礼克认为,在幽玄中,与微暗的意味相伴随的,是寂静的意味。在这种意味中有相应的审美感情,如鸭长明所说,面对着无声、无色的秋天夕暮,会有一种不由自主的泫然泪下之惑。这种“寂静的意味”,总使我一下子想起小津安二郎的电影《东京物语》。这部影片用一种白描的手法,平实记录了父母对子女浓烈、不求回报的爱以及子女对父母的凉薄和自私。面对这一沉重的主题,小津安二郎却用一种“静”的方式处理。他在这里体现的“静”,是一种静谧的隐忍,“静隐”。而在影片大段的“静隐”铺排之下,是潮水般的暗涌。这或许是日本文化中“静”所蕴含的巨大力量:在表面的静之下,是一种更多层的积攒、更深层的爆发。

日本女性电影大师沟口健二的作品《雨月物语》中,“静”是通过男主角十郎和妻子的对比中体现。陶瓷匠源十郎的妻子宫木持家稳重、善良隐忍,可他却被女鬼迷恋、厮混日久。之后,鬼迷心窍的十郎回到家中,发现宫木在如豆的油灯下缝补,沉静的画面缓缓拉升,像是灵魂隐隐的倾诉。这时,宫木的“静”在十郎“动”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凄婉动人,但同时,又有一种悲凉的告别意味。果然,第二天醒来,十郎才发现宫木早已离世。昨夜的温和安静,不过是宫木的灵魂在做最后的告别。

日剧《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パンとスープとネコ日和),全面呈现出一个女人“静”色调的故事。女主角亚纪子(小林聪美饰)是一个出版社编辑,某一日,她突然接到母亲去世的噩耗,而她自己也遭遇了婚姻的失败。与其他电视剧刻画失婚女人哭天抢地的悲号不同,《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用一种平静的方式处理。亚纪子没有懦弱,反而是迎面接受了生活中的挫折。她辞去出版社的职务,将母亲留下来的“食堂”(日本民间小饭馆)按自己风格装修成全木的清新风,并做起了自己熱爱并擅长的食物——三明治和汤。

这一部平淡精美的日剧,其中的“静”,不仅表现在故事的情节——几乎没什么惊涛骇浪的跌宕起伏,“静”还体现在其间隐忍、坚强、不浮躁的价值观。剧中有一集,女主角找到了自己失散多年的弟弟,他在一座庙里当和尚。得知消息后她并没有前去相认,而是一有空,就去弟弟寺庙里的廊檐下坐一会儿,一只猫跑过来,伏在她的膝盖上。

《日本风雅》这本书中,说古典文艺美学范畴的“寂”是飘落中的叶子,它有三个层面的意义:“寂”之声、“寂”之色、“寂”之心。那么,《面包和汤和猫咪好天气》,无论是在声(量少的台词和不高的声调)、色(清淡的颜色和简约构图)、心(女主波澜不惊的心态),都完整印证了“寂”的意味。这也代表了日剧一种独特的风格。同样风格的,还有《深夜食堂》《海鸥食堂》《四重奏》《鸭川食堂》《只有吉祥寺是想住的地方吗》……

“寂”的三个层面的意义,“寂之声”很好理解,即听觉上的寂静、安静。那么,“寂之色”是什么意思呢?据王向远在《日本风雅》中论述,寂色与“陈旧的颜色”在视觉上相近,但它并不是一种否定意义上的视觉评价,“寂色”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肯定评价,它是一种具有审美价值的“陈旧之色”。水墨色、烟熏色、复古色,都可称之为寂色。《伊豆的舞女》开头,作为青年学生的“我”在阵雨中向天城山上艰难地前行,望着“深邃幽谷的秋色”,便很显然是寂色的体现。随后,当他望着“群山的形象分不出远近,都染成一片白,前面的小河眼见得混浊了,变成黄色,发出很响的声音”。这些寂色又衬托出他当时没有结识舞女前的烦闷。日本设计师冈尾美代子所著的《没有动力的时候,一个人发呆也好》,用拍照和随笔的方式,展示了诸多日本日常生活中的寂色。她对于“毛毛”的迷恋,买的“红茶色大尺寸毛毯”“紫罗兰色的套头毛衣”“浅灰色毛拖鞋”,从质感本身展现出自身具有独特品位的“寂”;展示的桃子酱、核桃酱、蔓越莓酱,让人看到了她吃食上的“寂”。而“下雨天想喝咖啡”,则是一种“寂心”了。

日剧《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剧照

“寂心”是一种抽象的精神姿态,是深层的心理学上的含义。松尾芭蕉在《嵯峨日记》中说:“没有比离群索居更有趣的事情了。”村上春树的偶像约翰·欧文写了一本《独居的一年》。这些均表现出“寂心”美学。这种“寂”的生活,并非是要做一个苦行僧,而是为了更好地感知生命中的美与快乐。王向远总结,“寂”是要淡乎寡味,在无味中体味有味。村上春树在《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中叙述了一种深山温泉的禅意和梦境,其实是一种很典型的“寂”的意味,正因为极度放空,生命的真相才格外分明。“80后”女作家青山七惠的《村崎太太的巴黎》,记述了一个写字楼里普通但又奇异的清洁女工的故事。一个总穿奶油色工作服的村崎太太,染着一头紫色的头发。她长相非常平庸,但总喜欢说自己年轻时美丽;她做着低微的工作,却总跟旅行社工作的“我”,说自己有朝一日要去巴黎。最终,村崎太太在几个男子的追逐下突然消失在那座大楼,从此以后再没出现。而当“我”重新坐在楼顶上她一贯喜欢打坐的地方,发现远处那个黑色的小电视塔,果然有点像埃菲尔铁塔。文章似乎在暗示,村崎太太对于巴黎的渴望,并非为了虚荣和面子,而是真诚的。小说中那种日本写字楼寂静清冷的色调,人与人之间的冷淡和疏离,以及最终结局的隐晦深刻,凸显出“寂”意味非常浓烈的美学。

就像《日本风雅》中阐释的,“寂”本身是一种超然的审美境界,能够超越它原本具有的寂寞无聊的消极心态,把“寂寥”化为一种审美。摆脱世事纷扰、物质、人情与名利等社会束缚,达到一种超然自我的状态,从而获得一种灵魂上的洒脱和自由。江香国织的《寂寞東京塔》,叙述了一个中年女性和朋友的儿子相恋的故事。小说从男孩的视角叙述这一不伦恋,可是不知为什么,读起来并不让人厌恶和恶心。这和小说沉静冷冽的文笔以及慢节奏的“状况式”写法,分不开干系。书中有诸多寂色调的天气、环境的描述:“狭小昏暗的店铺”“啤酒冰得很好”“黄瓜和海蜇的甜味”“风从敞开的大门吹进来”……无意中营造了作品“高冷”的氛围,这一切使得肉欲被放在了一个高置的、精美的地位,少了一丝鄙俗,多了一丝气质的甜美。

不变

“静”除安静、寂静、幽静,还表现为一种日本人的“不变”。生鱼片一定要放在桧木上切片,牛排一定要放在不锈钢板上切斩,洋风建筑物和家具一定要用阔叶树木材;传统和风建筑与家具一定要用针叶树,冬天时家里一周一定要吃一次锅物,从泡菜坛子取泡菜时不得用直筷(自己的筷子),一定要用“菜筷”或“公筷”……很多规矩都是自古以来就这么传下来的,直至现在的日本社会,一直沿用。

《孤独的美食家》中有一集——我认为是“孤美”历史上最有文化内涵的一集:五郎去米乡新瀉,坐在米乡的一间小饭堂里,吃着全日本最好大米产地的米,他内心那种对于传统的坚守和自豪,是突破表面的饱腹感的更深层的东西。最后一幕,当他站在广阔的水稻田里吃下一个纯粹的没有任何装饰的饭团时,是把日本这种“不变”的精神升华了。

提到日本对传统的坚守,很多人一下就想到京都。人们对于京都的第一印象,似乎都是一座古都。外国人去游览之前,总也预先想象着它如何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女子穿和服在这座城市里是多么熨帖。日本本国人也有此印象。鹫田清一在《京都人生》中说,日本学生经常组织的修学旅行,也常因为京都是“历史城市”而作为目的地。但是,他却认为“把京都作为古都”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

作为一个京都人,他说“像京都居民这么缺乏历史意识的可谓罕见”。在他眼里,京都的坚守在于“京都人混淆了回忆和梦”。外地人看上去的所谓“历史感”,其实正是京都人日常生活的现实,“分不清什么是希望、什么是过去的痕迹”。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一种“静”。正因为大部分地区的外观没有变化,才禁锢了历史意识的觉醒,使京都人真正“活”在传统。

京都的“静”还体现在一种“引人陶醉的无政府性”,这也是京都风雅的核心。哲学专业出身的鹫田清一,在这本书中不仅介绍了非常具体的京都风貌,也有一些很抽象的哲学概念阐释。他在第41~42页论述了一种京都的“社区意识”,具体解释了这种核心究竟是什么。“社区意识”,指各自身体的空间、视线在日常悠然交错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意识。共度冷暖、风雪乃至灾害,牵挂着彼此的辛苦,“是人们之间过剩的阻隔”。这么多年来,京都正是靠着这种团结紧凑的“社区意识”,使得这个古城在很多层面保持了它的传统,在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更是难得。

相同的坚守还有日本的拉面文化。在日剧《爱吃拉面的小泉同学》,我们得以看见日本人对拉面的敬重和遵从。小泉是班里新来的漂亮转校生。崇拜美女的同班同学大泽悠发现小泉同学很是神秘,一放学就急匆匆赶往某个地方。一次,大泽悠在拉面店“金色不如归”门前全是男性的等位队伍中,发现了鹤立鸡群的小泉,从此揭开了小泉同学神秘的拉面之旅。在这部电视剧中,小泉对各拉面店历史、做法、吃法、排队等待时的习惯,如数家珍,并且在电视剧中,间接呈现了日本拉面爱好者自发维护拉面文化的集体氛围。这部剧不仅可以让人记下很多赴日旅游必去的拉面店,也从另一个角度看到了日本对拉面传统的坚守和保护。

〔参考文献:《日本风雅》,大西克礼著,王向远译,吉林出版集团;《京都人生》,鹫田清一著,田肖霞译,清华大学出版社;《菊与刀》,本尼迪克特(Benedict R.)著,陆征译,译林出版社〕

猜你喜欢
小泉意味京都
京都湾处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下
摄影中的抽象意味 上
小泉纯一郎身后的神秘“女皇”
京都好咖啡
京都访古记
“微”生活 发现·秋韵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