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瑕疵为美艳漫议和田玉俏色巧雕

2017-09-20 09:17黄杨洪
上海工艺美术 2017年3期
关键词:玉料和田玉和田

黄杨洪

化瑕疵为美艳漫议和田玉俏色巧雕

黄杨洪

On Ingenious-color Carving of Hotan Jade

Carving Ar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huma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Hotan Hade Carving is one of the oldest carving varieties in China. Freestyle carving creation based on color texture and jade material is the unique form of jade craft.

雕刻艺术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田玉雕是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依玉料色彩纹理俏色写意的雕刻创作是玉石工艺独有的表现形式。每块玉料的色彩、造型、纹理和瑕疵,既是创意灵感的源泉,也是创作的制约。俏雕艺术追求与料交流,读石相玉,感悟石之意蕴,从中找出构思的契合点,赋予石头灵动的生命。这需要丰富的历史文化、民族民俗等知识,需要创作的激情和全身心投入,让作品生发出撼动人心的效果。

和田玉质地坚硬细腻,色泽晶莹鲜艳,给人以自然的美感,乃是玉之珍品。东汉“字圣”许慎著《说文解字》中提及:“石之美者,玉也”。新疆和田玉是我国最好的玉种,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好的软玉品种,有“玉王”的美称。东北地区西辽河、大凌河流域的兴隆洼文化遗址出土的新石期时代玉器中,发现大量的和田玉器,仰韶文化遗址中也出土有7000年前的和田玉器,说明和田玉历史悠久。现今除“和田玉”称呼外,软玉、昆仑玉、角闪石玉和白玉等均为和田玉称谓。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就采用了完美的和田羊脂白玉,奥运会奖牌也用和田玉进行设计,玉器题材与时代主题完美结合,体现了我国玉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玉器艺术的新发展。玉文化进一步被世界广泛认识,为我国玉器艺术走向现代社会展开了新的篇章。不可否认的是,现代玉器题材的艺术表现形式,仍然是对传统俏色巧雕技艺的传承,这种传承不仅仅是纯粹的模仿,还包括传统题材与现代文化审美观深度融合作出的创新。

闲云潭影日悠悠

韶华系日春光暖

1. 玉雕文化与工艺创新

玉雕文化可追溯至石器时代,到了商周时期,制玉成为一种专业。这个时期的玉器多为彰显身份的配饰和祭祀礼仪用具。和田玉雕的品种繁多,除了鸟兽、花卉、器具和人物等大件雕作,也有戒指、印章、头饰和别针等小件玉饰。流传下来的各种玉器说明,艺术创新不仅来源于书本知识的积累,更依赖于现实的生活实践。任何一件成功的艺术作品问世前,画家需要写生,作家需要采风,而玉雕师则需要观察生活,只有身临其境,融入生活的意韵,作品才会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彰显深刻的艺术生命力。正如雕塑家罗丹所说“艺术,就是静观及默察,是深入自然和渗透自然”,艺术之最高境界在于工艺之精美,更在于直达心灵之意境,一件好的和田玉雕作品,不仅仅在于玉料的珍贵,更在于工艺的精湛。毕竟玉材多样,而色纯无暇的原料少有,这就依赖玉雕师遵循自然纹路,巧妙设计,因材施艺,使作品造型与质料颜色实现和谐统一,给原本冰冷的玉石赋予灵动的艺术生命,这便是历史悠久的俏雕工艺。

不生不灭自圆融

离苦得乐常自在

锦上添花

2. 因材施艺的俏色巧雕

所谓俏色巧雕,充分利用了玉石原有的材质、色泽和形体特性,略施雕琢,自然成形,这种“不雕而雕”的工艺充满神奇的艺术震撼力。通过玉雕师精妙的构思设计,施以适合的雕琢,将玉石上原有的瑕疵变为玉器独有的亮点,是玉雕工艺中最高明的技法,能够化腐朽为神奇,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桐荫仕女图》就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据传此作品于公元1773年,由整材雕凿后剩下的边角料,经苏州玉匠精妙构思后变废为宝。废料上的圆洞雕琢成园林景致,底部雕刻人物、廊柱和假山,以皓白的玉心琢成半掩的门洞,似有一束亮光透过门缝一般,宛如神来之笔,意境深远,成为传世巧雕名作之一。

著名雕刻大师潘秉衡曾说过:“俏色要宁少勿多,俏要俏到点子上,一点为绝,二点为俏,三点为花”。精妙的俏雕作品大多是国宝级的珍品,珍贵之处不在于和田玉的稀有,更在于俏色巧雕手法的“巧”妙艺术,巧用料形、颜色、技艺。巧是手法、是构思、是前提,而“俏”是结果,只有“巧”得恰如其分,相得益彰,其作品才能令观赏者意犹未尽,回味无穷。除此之外更要有意境,一件成功的俏色玉雕作品不仅使主题在依料赋形的基础上与自然生态吻合,更体现了创作者的知识阅历、智慧高度和敏锐的艺术洞察力。所以,俏色巧雕要求雕刻师独具慧眼,雕技精湛,既要利用精彩的布局构思突出特点,还要巧妙运用各种颜色遮盖瑕疵,使作品妙趣天成,让品鉴者拍案叫绝。

3. 精心构思的巧雕尝试

美玉不琢,不以成器。玉料原石形体各异,自然天成,往往带有大自然创造的独特皮色,但也纯杂相间,或多或少存在一定桨斑纹甚至绺裂,毫无瑕疵的璞玉世间罕有。因此如何巧妙利用皮色,挖脏去绺,是每个玉雕师的创作追求。

3.1 需要遮瑕处理玉料的俏色巧雕

很多玉料成于皮色也败于皮色,这需要玉雕师直接在皮子上画出构思设计好的图案,这种俏色处理相对来讲不是很难,不需要过于注重原料皮子的颜色和形状,主要侧重于遮瑕后的整体效果。这种手法可能不够“俏”,但仍然可以创作出精妙的作品,通过精细的图案设计和雕琢,同样可以弥补创意上的不足。

3.2 运用玉料皮色厚薄的俏色巧雕

这种俏雕处理主要是运用皮色的厚薄变化,利用层次分明的不同颜色的皮色进行创作,颜色的厚薄过度,实现了感觉上实质到纱质的写意表达。不同层皮色的利用反而通过明显的色差突出了层次的纹理效果,不同层次上表现出不同的主题意韵,使人产生身在画外,意入画中的玄妙感觉。

3.3 依形构思设计的俏色巧雕

这种俏雕手法依靠巧妙的构思和深刻雕琢技艺支撑,在完整保留玉料原有的轮廓中,除了裸露的部分,又裹藏着与裸露部分相同的玉质,彰显出内有乾坤、蕴而不显的艺术效果。这是难度系数较高的俏雕手法,非常考验玉雕师的设计理念水平。

3.4 去除瑕疵后玉料的俏色巧雕

玉料“十玉九瑕”,在玉雕创作的前期工作中,经常会遇到需要处理玉料瑕疵的问题。为去除瑕疵也常会得到意想不到的俏色材料形体。在此基础上运用俏色以达到巧雕效果的,玉雕师暂且可称之为“抛脏俏色法”。实际上“脏”是一种不太合适的说法,因此玉雕师在俏色创作中一定要秉着一种理念,即没有无法化解的创作障碍,只要具有独到的构思,就可以实现化瑕疵为美艳的转换。

3.5 玉料色彩反差明显的巧色巧雕

对于皮色上存在明显的色差,但色彩界限过于明显而僵硬,没有渐进色过度的玉石料,玉雕师可以分别按照单一色彩的轮廓去单独构思,刻画造型,比如房舍、人物配饰、花鸟或传统纹理等轮廓清晰的形象,进而构建出色彩丰富,而又相互联系的作品内容,虽然每块玉料的皮色和形状是有限的,但是艺术创作的思维空间是无限的。所以在创作过程中,自然的皮色瑕疵,绝不是只有创作的限制,除了直观地运用,跳出常规的思维布局,反而能赋予更具意韵的色彩设定,而这也正是俏雕工艺一直追求的深刻主题。

锦绣春色

结语

经过几千年来不断沉淀的玉文化历史,形成了爱玉、崇玉和玩玉的悠久传统。现存的大量各历史期间流传下来的精美和田玉器,其中蕴藏的历史意义和古老技艺,正是宝贵的玉文化传承。如今,现代和田玉雕作品依然丰富多彩,无论工艺造型或是设计理念均有各具特色的精品问世。正如“黄金有价玉无价”一般,美轮美奂的和田玉雕作品,正是人类灵感和天公造物的完美结合,精妙的巧雕手法能够将看似瑕疵的部分转为画龙点睛之笔,传承至今的玉雕工艺,体现了深远的艺术内涵和人文价值。

〔1〕刘林森.浅谈玉石雕刻作品的“灵魂攻略”[J].科技与企业,2016(5):182-182.

〔2〕张新泰.新疆和田玉雕“三七定律”新理念新风格[J].新疆人文地理,2009(2):142-148.

〔3〕詹俊松.随意赋形——论松花砚的俏色巧雕[J].天工,2016(5):148-149.

〔4〕佚名.善心琢玉苦心做人——中国玉雕大师吴德 [J].公关世界,2016(20):96-99.

〔5〕张士敏.浅谈玉雕鉴赏及雕琢工艺[J].天工,2016(4):128-131.

猜你喜欢
玉料和田玉和田
玉雕作品分析与欣赏
和田出土《法华经》古藏译本的初步研究报告(二)
和田玉子料特征
玉器之美
浅析玉雕人物形象与用料选择
随形就势 顺色立意
浅谈和田玉的发展前景
试论现代维吾尔语和田方言的土语划分
和田玉
如何鉴别和田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