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生态技术创新及伦理思考

2017-09-20 00:33李琴
科学家 2017年16期
关键词:伦理

李琴

摘 要 随着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加剧,企业技术创新面临新的挑战和任务,传统技术创新在伦理上的缺失,对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危机,简称“危机综合症”,对其反思呼声越来越高,把生态的观念融入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对人与人、社会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关键词 生态技术创新;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环境;伦理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6363(2017)16-0016-01

1 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概念及内涵

生态技术创新(又称技术创新生态化,又叫环境技术创新或绿色技术创新),它们表达的语义几乎是重叠的。James和Fussler在1996年最先提出了生态技术创新,认为“能显著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并能带来商业价值的新产品和新工艺”就是生态技术创新[1]。与此相似,Pearson和Kemp(2007)将其定义为“对于一个组织而言新奇的新产品的开发、推广、加工过程及与此有关的管理方法和商业模式;并且相对于其他方案,这种新奇能减少环境风险、污染及其他资源使用中的负面影响”[2]。Beise-Zee认为绿色创新指为企业通过采用改良或者全新的产品和工艺,从而降低或避免对环境的破坏,主要包括能源节约、污染防治、产品设计以及企业环境管理上的技术创新[3]。湖南大学彭福扬教授最早提出了生态技术创新,他把技术创新生态化分为两个层面:自然生态层面和社会生态层面。

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实质就是在企业创新的过程中,从产品设计,生产制造到营销阶段,直到最后的回收,即产品生命周期“从摇篮到坟墓”的过程采用節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创新方法。企业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有效协调技术创新与社会、经济、生态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新型技术创新系统,其本身具有经济特征、技术特征和生态效益的特征。生态技术创新是集经济、社会、生态三者于一身的统一体,它们之间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互统一的辩证过程。

2 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内外部环境

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环境有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内部环境是一个动态的两层次创新系统,包括技术层面和管理层面,是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础上来探讨的综合创新,二者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外部环境主要是需要政府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持以及发挥公众的作用。

1)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内部环境。企业内部技术层面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的生态化体现在企业生产的全过程,包括资源的生态创新、产品的生态创新和工艺的生态创新。企业在产品的研发和设计中融入生态的观念,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预防污染和保护环境等为目的。在生产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利用和节约资源,不断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循环利用资源,尽量减少污染或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提高产品的污染处理技术,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企业内部管理上的技术创新。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实施需要建立一种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管理模式,主要是企业战略选择和制度管理的生态化两个方面。在企业中要全方位的渗透生态的思想,要以绿色、和谐的思想来指导企业的战略选择。为了保障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制度创新的管理,企业应对生产过程的生命周期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考核,制定严格的评估制度。同时,建立相应的奖励制度,面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能力不足,创新人才缺乏的现状,需要对生态技术创新中作出贡献的人进行奖励,激励员工的创新行为。

2)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外部环境。政府需要为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环境提供政策支持,对企业生态技术创新进行鼓励和补贴,实行减免优惠税收和资金补助等,激励企业生态技术创新行为,提高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制定严格的法律,规章制度,对高污染的企业进行规制,严格而合理的环境规制能够激发企业的技术创新,努力实现环境和经济的双赢,对企业的发展产生正向效应。

加强科研院所与高校和企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之间的技术交流与合作联系不紧密,信息和技术的交流不能充分的结合起来,科研成果的转换率并不高,不能及时满足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需求。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核心是技术研发,但技术研发的成本较高,为此,应该建立有效的产学研研究模式,企业可以与科研院所、高校甚至企业之间加强技术合作,互相利用其技术优势,是十分重要的技术途径。使科研院所和高校成为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有力支撑者和主要力量,加快技术创新生态化的进行。

社会公众应树立生态意识,加大对生态产品的认可和需求,在市场上自觉选择生态产品消费,学习生态使用技术,对高污染高消耗的产品自觉抵制,为社会生态氛围起到一定的支持作用,提供良好的生态消费市场。公众既是生态技术创新的推动者也是生态产品的使用者,公众的舆论监督可以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生态技术创新伦理反思

企业生态技术创新伦理的把握要素包括人、科技、自然、伦理。人是所有活动的主体,所有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最终要落实到人的身上,做到人与科技、自然、伦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协调发展,即要反思企业生态技术创新的伦理要落实到人的生态的伦理上,最终实现人的生态化。在技术社会中,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在社会中更是一个实体的存在,个人责任演变为企业责任。企业是技术创新的实施者和承担者,在技术创新过程中为了规避技术风险,约束企业创新行为,对企业的一种组织伦理诉求便应运而生。

怎样引导科技持续造福人类,是科技伦理不变的话题,生态文明是超越工业文明一种全新的文明形式,生态文明的建设给科技伦理观提出了新的要求和任务。企业生态技术创新需要科技伦理的规范和价值观念来约束企业的文明发展,为企业营造良好的技术创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运行机制,有利于企业的循环发展和人类实践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发展。自工业革命以来,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企业为了满足人们的快速消费需求,在技术创新的过程中,忽视了对生态因素的考虑,带来了生态危机。因此,生态伦理必须紧密联系社会革新和技术创新,成为推进科技进步的推动器,在技术创新中加强生态伦理的观念,能有效弥补过去传统伦理的缺陷,推动生态技术创新的长远发展。

技术应用主体价值观的扭曲会引发技术的生态风险,人类对技术不合理的运用产生的生态风险,难以用传统的伦理价值观来约束和预防,所以转变技术的伦理价值观念构建生态的伦理规范,是有效规避技术的生态风险方法之一。在生态伦理价值的指导下,并不是完全否定技术,技术伦理观的发展要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传统技术伦理观相伴的是工具理性的膨胀价值理性的沉沦,生态伦理对工具理性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有效协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之间的平衡。对技术采取乐观的态度,但不可盲目乐观,盲目的技术乐观主义会导致对工具理性的过分夸大,加速其盛行,加剧生态危机、价值危机和人文危机的程度,而对技术采取的生态伦理的价值观,对这种过分夸张具有一定的削弱作用。同时,技术的悲观主义也不可把所有危机的矛头都指向技术,应对其理性认识,悲观更多的是体现一种忧患意识,而不是绝望和抨击。生态伦理技术创新观对二者的极端行为有一定的调节作用,对传统的技术创新伦理有一定的补充作用。

4 结论

技术创新与伦理之间是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传统技术创新经济至上性忽视了对伦理的省察,导致其伦理的缺失,而生态技术创新修正了传统技术创新功利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伦理观,更全面深刻反应了技术创新的内在本质。技术创新带来的伦理问题不仅对企业发展有直接的影响,而且对人的生存环境和社会活动也有重要影响,所以研究企业的技术创新伦理问题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之一。

参考文献

[1]肖蕊,史宝娟.企业的生态化技术创新过程[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37-39.

[2]赵利军,王爱凤.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的运行系统[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21):194.

[3]廖志鹏.我国企业技术创新生态化转向探析——以建设“两型”社会为背景[J].中国集体经济,2009(10):76-77.

[4]张召,路日亮.规避技术生态风险的伦理抉择[J].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12(3):61-64.

[5]李承宗.从伦理学角度看技术创新生态化[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34-36.endprint

猜你喜欢
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科技伦理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伦理传播
医改莫忘构建伦理新机制
四 婚姻伦理演变的当代启示
二 家庭伦理剧视野下婚姻伦理的演变
一 婚姻伦理与家庭伦理剧概述
论《觉醒》中的伦理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