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三八线》叙事策略分析

2017-09-20 04:10雷英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6期
关键词:叙事结构叙事策略个性化

雷英

摘 要:《三八线》是近年来抗美援朝题材电视剧的优秀佳作,该剧在叙事策略方面有多处突破与创新。全剧采取了宏大叙事视角关照下的“大众化、草根化、个性化、人性化”的叙事书写;当代“中国式”叙事策略更注重草根性、个性化、英雄人物的书写。该剧在叙事结构上采取了四条线索平行交叉的叙事方式,其中以我方为主线,敌方为辅线,使得主次脉络清晰,通过主线引出细枝末节,主线和支脉之间形成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的特点。

关键词:叙事策略 草根化 个性化 英雄情结 叙事结构

打开尘封六十余年之久的历史帷幕,关于抗美援朝战争彰显中国人民的正义,凸显保家卫国、和平主义的民族意识,它为大多数文艺作品和影视创作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鲜活素材,并凝聚成几代人的记忆。电视剧《三八线》是近年来涌现的关于抗美援朝题材的长篇优秀作品,它对这场战争反映的广度和深度,既唤醒了国人的共识,又为战争本身的评价提供了新的话语空间。该剧在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及叙事风格方面有不少突破和创新,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分析。

一、宏大叙事背景下的“大众化、草根化”与“个性化、人性化”叙事视角

与其他叙事艺术一样,电视剧叙事艺术作为时空艺术实际上也是一种叙事艺术,其叙事文本与故事学一样,采取怎样的话语方式讲故事,怎样吸引观众,完全取决于叙事者的话语方式。电视剧叙事策略的精心安排对于确定恰当的话语方式至关重要。从叙事视角来说,叙事分为宏大叙事和微观叙事。在现代社会的宏大叙事中,还存在着许多小的叙事单元,而这些小叙事单元常常受制于宏大霸权式叙事的控制。这种叙事方式显示国家意志和民族意识,国家的意识形态始终居于叙事的支配地位,它排斥所有民间叙事文本与话语方式,包括一切差异性和碎片式的话语。以国家的利益、民族的使命作为个体存在的意义,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叙事方式。

微观叙事与宏观叙事相对应,也有人称之为平民化叙事方式,这是一种以个体作为叙事的基点,较多地以呈现个体的情怀、活动、成长作为关注点,并以时代社会环境作为背景或参照,由个体涉及群体,再由群体涉及整个民族、国家。将个体丰富的情感、多彩的生活、复杂的心理、跌宕的人生为书写对象,显示了一种自下而上的叙事方式。电视剧《三八线》并没有像以往战争题材的电视剧呈现一种宏大叙事关照下的精英意识叙事,即特意凸显宏大叙事中的国家利益、民族使命的话语色彩,如全剧并没有处处彰显国家意志和民族意识,剧中诸如“爱好和平、国际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主义” 的豪言壮语并不多见,但这并没有丝毫放松影片对于这场战争的历史认知观、价值观等原则问题的坚守。编剧将宏大叙事中的国家意志、民族利益等因素巧妙地镶嵌在众多的普通人物故事和生活细节中,全剧没有显现高高在上的话语权威和政治说教色彩,既没有展现每次战役中,我军和敌军双方高层指挥官运筹帷幄、斗智斗勇的场景,也没有特意地展现战争场面的宏大和战役的重大,而始终围绕着突击连五位普通战士“李长顺、张家旺、王常芳、李长青”这些普通草根人物故事展开。通过突击连李长顺等草根阶层普通战士的个体、微观戏剧化展现战争进行叙事,从而确定了“窥一斑而知全貌”的叙事策略。

“草根性、个性化、人性化”相融合的叙事风格是该剧叙事的另一个特点,三八线中的主要角色李长顺、张家旺、王常芳、李长清各个都是具有鲜明性格特点的草根人物,李长顺出生在与朝鲜有一江之隔的前楼子渔村,他个性张扬、性格爽朗、讲起话来大大咧咧。他做事敢作敢当,看似行事鲁莽的习气中透露出一丝狡黠、精于算计的一面。另一位来自于同村的青年主角张家旺却与长顺性格迥然不同,他言语不多、性格沉稳、为人处事稳当、敦厚、谦让,在对待长顺“横刀夺爱” 一事上,可看到张家旺为人忍让、豁达的胸襟。这些来自辽宁普通中国渔家的农民子弟,故事一开始就以美军对我国边境的侵害开始,随后讲述了两个普通渔民弃渔从军、赴朝参战经历,与一群有着同样经历的普通志愿军战士一起,投入保家卫国的英勇战争。王常芳、李长清这些同样来自前楼子村的年轻姑娘,她们年轻柔美、在这个情愫窦开的年龄入朝参加了志愿军救护队。在经历了严酷战火环境的考验下,她们开始成熟起来……

在全景式展现了朝鲜战场上志愿军的正面战场和后方战场的殊死斗争中,在经历多次浴血鏖战,生与死的考验使李长顺、张家旺完成了从复仇青年到成熟战士、抛弃个人恩怨而满怀家国情愫、和平信念的伟大转变。他们的成长经历是草根性英雄个体逐渐成熟成就了具有光荣历史的钢铁尖刀连这样的集体、群体,通过这些志愿军普通战士的个性化、人性化书写,联结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从参战到防御、到反击再到上甘岭战役,以无数个生命为代价赢得胜利并最终看到战争结束后呈现的和平景象。

二、网络化语境下的“中国式”叙事策略特点

“碎片化、时尚化、个性化、多元化”是当下网络时代的受众需求特点和审美观念,如何满足于受众这些需求,是电视剧创作面临的难题。《三八线》充分注意当代观众的审美需要,充分展现了战争的惨烈、悲壮以及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深入挖掘战争中的感人至深的细节场景,是该剧的一个特点,如在龙缘峰战役中,当长顺他们寻找已完成潜伏任务的六班战士时却发现,六班全员被冻死。所有人都保持着潜伏的姿势,为了不暴露自己,直到冻死都没有动过。冰天雪地中战士们被冻成了冰雕,一个个战士纷纷倒下……这些呈冰雕姿式的勇士如同英雄群像一般令观众难以忘怀,令人肃然起敬。龙缘峰战役结束后,经过浴血奋战的突击连官兵,在这场战斗中仅仅剩下二十余人。

有效、有機地展示曾经客观出现的 “反特”叙事元素,将一条看不见硝烟的战线引入故事当中,这既符合史实,又吸引了当下观众眼球,这是当下中国式叙事的主要特点。《三八线》中插入了不少 “反特”戏份,“谍战”线索始终与剧情相随而至,使剧情的悬念感、紧张感、观赏性得以始终保持。在美韩一方中,剧中还特意设置了一名韩国少校军官朴弘哲的故事情节,描述了他从参战到厌战的复杂心理路程。其妻女因战乱家破人亡的遭遇,对中国军人态度的微妙转变,更让他彻底从迷茫中幡然醒悟。endprint

爱情是一切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和不可缺少的叙事元素,在一部艺术作品中如何通过男女爱情的描述,使作品永葆人性的辉煌和艺术的魅力,这是编导人员绞尽脑汁面临的难题。《三八线》这部反映抗美援朝的战争剧在描写爱情方面尽量运用现实主义创作原则,没有运用常见的“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创作惯例,李长顺与常芳、张家旺与李珍英、指导员与护士长都因为英雄的壮烈牺牲的遗憾,而没有形成善终的大团圆结局。长清与常芳、护士长与指导员、家旺与李珍英的不圆满爱情结局揭示了战争的残酷和反人道主题。其中,张家旺与李珍英的情感戏设置匠心独运,两人自然缘起的感情,难以直言的发展和最终深情无奈的面对,无疑是剧中的一个亮点。

这些跌宕起伏情节线索的引入,使《三八线》的叙事内涵元素更丰满,从而成为一部全方位、立体化表现战争的历史正剧,它艺术地融合了战争、和平、谍战、友谊、情感等各种元素,通过李长顺、张金旺两个普通士兵的成长过程以及个体生命的体征和精神世界的变迁,赋予了这部电视剧窥一斑而见全貌的鲜明特点。一方面展示抗美援朝艰苦卓绝、惨烈悲壮的艰难历程,另一方面用个体经历巧妙地串联起这场恢宏的战争场面,使过去的英雄故事母题中的历史骨架有了各种丰富的血肉细节。无疑,《三八线》是对一个被反复书写的题材的原创性呈现,它符合当下网络时代的多元化消费受众对一段被多元表现的历史立场鲜明的评价。

三、兩脉多枝——散点呈网状式的叙事结构特点

《三八线》的叙事结构的安排一般是由剧中“人物、线索、情节、矛盾冲突、场景等”诸多叙事元素的性质、逻辑关系所决定。与以往抗美援朝影视作品常见的敌我双方“将帅+士兵”的人物角色设置和平行交叉叙事结构有所不同,《三八线》采用的叙事结构策略是讲述普通士兵的战斗成长经历过程,具体地说是通过塑造不同性别、个体冲突的志愿军普通战士,将李长顺等前楼子村五战士,先后分配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的“前线作战部队、运输部队、野战医院”等不同的岗位上,通过他们各自的战斗经历以及相互交接,从小切口展现出抗美援朝战争的大格局。这一角色安排特点决定了平行交叉叙事的结构特点。以长顺和栓子为主角和引线,串接起一连指战员们的前线战斗生活,如长顺从一个曾经一心只想复仇,文化基础和军事素质作战意识都薄弱的战士,经过老连长、指导员的悉心引导帮助和严酷战场的磨练,最终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士;以张金旺为焦点和线索,展开硝烟战火中的运输补给和反特工作;以常芳和长清为女性观察视角和窗口,描写战地救护不为人知的艰险,由此铺开了一个相互联系又各具特色的矩阵,把“战壕”有效地扩大为“战线”,从而廓开了《三八线》描绘抗美援朝战争风云的宏大场景。

由上所述,以李长顺为主角形成一条叙事主线和引线,引出王栓子、老连长、指导员、一班长等突击连众多的角色集,除长顺外,其余都是由主线引出的枝节线索,他们与长顺既有同乡关系,也有战友之情,这些角色关系以李长顺为主角呈现散点式依次展开。张金旺作为另一个主角、叙事线索,以他为中心,引出运输班长赵庆有、朝鲜姑娘李珍英以及珍英村里的朝鲜乡亲和潜伏在珍英村里的特务等一系列人物。因此,长顺、金旺的故事情节是推动整个剧情、人物故事发展的主线、脉络。以王常芳、李长清为代表的两位女主角的故事情节是第三条平行叙事线索,围绕着她俩的故事真实地演绎了“战争并没有让女人走开”的故事母题,她们不仅在救死扶伤的手术台做出了艰辛的付出,而且在前线抢救志愿军伤员的过程中也经历了生与死的考验,同时也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细腻,感悟见证了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创伤和痛苦。

韩军少校朴弘哲作为我方主线关照下的辅助性叙事线索,围绕着朴弘哲在这场战争中的心路历程,引出了他和妻女的悲惨遭遇;在面临“是为掩护美军打掩护,还是带队伍活着突围出去”的生死命运的抉择上的矛盾纠葛,引出了朴的下属士官、顶头上司、美军少校乔治等一系列人物。

全剧以我方为主,敌方为辅。四条平行、交叉的叙事线索,依次铺成展开。这四条线索分别围绕着长顺、金旺两个人物的故事叙事展开,以常芳、长清为主的战地医疗队的故事线索为第三条叙事线索。与之相对应的是以朴弘哲为反面角色的平行对应的辅助叙事线索,期间交织穿插着众多的细节故事、情节,从而构建起一个以“长顺、金旺”二脉多枝的网状叙事格局。安排这样一个叙事结构显然是编剧、导演事先经过精心、巧妙安排设置的,面对数十个众多的人物故事,如何使其骨架刚健有力、主线脉络清晰、枝节叶茂繁而不乱、杂而有序,这是故事结构安排逻辑清晰、合理的关键。《三八线》确实做到了叙事结构安排故事人物线索粗疏、绵细有致,战斗场景恢弘悲壮、细节感人、 “谍战”情节跌宕起伏、故事情感真挚感人,这样的叙事结构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是近几年来不可多得的佳作。

参考文献

[1] 刘婷,付会敏.宏大叙事的个体性超越[J].当代电影,2010(8).

[2] 王威.谈电视剧《三八线》中的角色设计特色[J].当代电视,2016(10).

[3] 卢菁.电视剧叙事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6.

[4] 刘烨原.电视剧艺术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9.endprint

猜你喜欢
叙事结构叙事策略个性化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讲好中国故事的几个路径创新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电影《逃离德黑兰》的叙事研究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BBC纪录片对中式教育的影像构建
《西厢记》与《春香传》的叙事比较
同桌宝贝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