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化社会背景下地方高校学生语码转换分析

2017-09-20 16:05韩李赵蕊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22期
关键词:语码转换语言学高校学生

韩李+赵蕊

摘 要 语码转换是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一直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要想更好地适应现代生活,就必须学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语码转换。大学校园中的语码转换现象具有丰富的语言学研究价值,这是因为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极具活力且较为开放的群体,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语言的新发展和新变化。本文以新乡市五所高校为背景,通过调查具体分析地方高校学生语码转换有关现象,从语言学角度初步阐释地方高校学生语言特点。

关键词 语码转换 语言学 高校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语码转换是指说话者在对话或交谈中,从使用一种语言或方言转换到使用另一种语言或方言。语码转换作为谈话策略之一,可以用来显示身份、表现语言优越感、重组谈话的参与者、表明中立的立场、用来改善人际关系和谈话气氛等。作为一种复杂的语言现象,20世纪中叶以来,学术界分别从社会语言学、语法学、心理语言学、会话分析和语用学等角度对语码转换进行了普遍研究,然而,目前针对校园语码转换这一领域的具体研究仍不充分,据此,本文针对笔者所在地——河南省新乡市五所高校大学学生的语码转换现象,从语言学角度,初步阐释大学生语码转换有关现象,从而了解地方高校学生语言特点。

1语码转换的形式分析

高校其实是一个小社会,也是一个特殊的言语共同体。大学生掌握的最常用几种基本语码是:普通话、地方方言、外语(通常是英语)、社会网络流行语等。大学生与不同的对象进行交流或者谈论不同的话题时,常常是以上几种语码之间的转换。据此,笔者大致歸纳出了以下三种大学生常用的语码转换形式:

1.1普通话与地方方言间的转换

大学生在校园日常生活交际中为了方便会使用普通话作为第一交际语言,然而因其来自全国各地,家乡背景不同,故都有属于自己的地方方言。毫无疑问普通话与地方方言间必然存在语码转换,尤其是在校园里,当几个同乡进行交谈时,为拉近彼此的距离,促进交际顺利进行,常会迅速由普通话转为地方方言,而与非同乡学生间交流时则继续使用普通话来交际。由此可见,语码的转换随着交际的参与者、场景的变化而变化。

1.2汉语与外语间的转换

此类形式的语码转换最常见的是汉语与英语间的转换,既包括普通话与英语间的转换,也包括地方方言与英语间的转换。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是一个综合素质比较高的群体,具有出色的语言技能,其日常生活均离不开网络,对英语熟识程度较高,加之大学英语课程的开设和各种英语等级考试的实行,一些简单通用的英语惯用语已渗透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当中,语码间的转换成了潜移默化的语言行为,而这也充分彰显了大学生追求时尚,紧跟潮流的青春特色。

除汉语与英语间的语码转换外,当然还有汉语与其他外语如日语、韩语、泰语、德语等语言间的语码转换,这些也是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些频率较高的除英语外的简单用语。由此可以看出外来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尤其是韩剧、韩星、韩国美食等

1.3日常话语与社会网络流行语间的转换

流行语是由于社会因素、社会心理因素、心理语言因素等而产生的语言形式变化。当代90后大学生伴随社会网络成长,日常生活离不开网络,始终处于社会网络时尚的前沿,一定程度上代表着社会语言的新变化和新发展,能够迅速掌握层出不穷的网络新词和流行用语并将之融入到自己的日常言语交际中,这就产生了日常话语与社会网络流行语间的语码转换现象,甚至这种现象已日渐盛行,充分展现了大学生紧跟时代潮流,追求时尚,青春有活力的特质。这些来源于网络、电视、广播等多方面的流行语,体现了大学生涉猎的广泛性。

2语码转换的原因分析

20世纪中叶以来,语码转换现象受到了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语法学、会话分析和语用学等诸多学科领域的关注,其中以社会语言学领域的研究数量最多。语言学领域的语码转换主要研究语码转换在宏观上与各种社会因素(如年龄、性别、社会地位等)的内在关系以及语码转换的社会功能与社会意义,多为定性研究,加深我们对语言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认识。在语言学的研究领域,交际参与者(participants)、交际情景(setting)和交际话题(topic)是研究语码转换必考虑的三大因素。

祝畹瑾教授指出有四种原因促使人们进行语码转换。它们是:第一,言谈时想不起或缺少适当的表达方式;第二,不想让在场的其他人知道交谈的话语内容;第三,为了突出某些话语;第四,炫耀自己能说几种语言或为了迎合对方。

综合中外语码转换相关理论可知,语码转换并不是任意进行的,而是受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影响,高校学生进行语码转换也不例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主观因素

2.1.1学生为强调谈话内容,引起对方注意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交流中,有时为了突出强调所讲的内容,引起对方的注意而进行语码转换。三个河南的老乡在用方言交流时,突然乙同学转换了河南方言语码,改用普通话说“要考试了呀,不用功不行!”从方言转换到普通话说明乙同学为了突出强调因为要考试不得已要复习,同时需要听者引起注意。

2.1.2学生为追求时尚,有从众心理

目前,随着国际化程度的加深和网络的普及,英语以及那些时髦用语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青睐,讲英语和网络流行语已成为时尚的表达方式。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将英语和社会网络流行语运用到自己的话语中,颇能体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此外,当代大学生大部分都是90后的年轻人,为追求时尚,赶时髦,总能紧随潮流,跟随大众,这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个人总会不由自主地趋向与大多数人一致。大学生在日常交流中的一些流行语码的转换体现了对时尚的追求。

2.1.3学生为拉近距离,进行语言靠拢,寻求集体认同感

语言靠拢指交际参与主体为取悦对方而对自己的语言作出调整,使之与对方的语言或预期达到一致。这是由英国社会心理学家Giles从心理语言学方面提出的“言语适应理论”(Speech accommodation theory)中的观点。大学校园是一个多种语码共存的小社会,相同语码间的交流会拉近交际参与者的距离,促进交际顺利流畅的进行。最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普通话与方言的转换,特别是同乡交谈时,为拉近彼此的心理距离,促进交际顺利的进行,常会迅速地由普通话转为地方方言,进行语言的靠拢,寻求集体的认同感,而与非同乡学生之间交流时则使用普通话来交际。endprint

2.1.4学生为顺畅交际,填补词汇空缺

不同的语码系统中的词汇量有所不同,某些语码系统中的词在另一些语码系统中可能找不到与之对应的词,即使有对应的译词,意思也不可能完全相同。此外,交际参与者也可能是不知道另一语码系统中相对应的词语,这时为了顺畅交际,就会进行语码转换,以便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2.2其他因素

通过调查补充,还存在一些其他因素,如为了追求简洁明了,烘托气氛,有时为了使话语显得比较正式,也会进行相应的语码转换,还有因角色关系、语言情结进行语码转换,或是利用语码转换来达到保密目的和抬高身份。但是这些因素在校园语码转换中表现并不明显。

3客观因素

3.1情境因素

语言学领域里影响语码转换的因素中,情景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Fishman提出的语域理论(Domain Theory)中明确提出多语情境中的语言选择并不是随意的,而是受语域制约的。语域(domain)指受规则制约的社会情境和语境。Blom和Gumperz于1972年在Social Meaning in Structure:Code-switching in Norway《结构里的社会意义——挪威的语码转换》一文中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提出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和隐喻型语码转换(Metaphorical code--switching)。情景型语码转换(situational code-switching)指根据情境因素的变化采用不同的语码,即在此情境下采用这种语码,而在另一种情境下采用另一种语码,主体需要根据情境来改变自己的语言选择以维持讲话的合适性,所讨论的话题不变。此类型语码转换与情境有直接关系。

综上可知,交际情景和场合的变化对语码转换有很大的影响。在大学校园中,同乡的学生常习惯使用方言进行交流,当场景转换到课堂上或是比较正式的场合,即使是同乡,也要使用普通话,这样显得比较正式,符合严谨的学习环境要求,也便于其他在场人员的理解。

3.2话题因素

交际话题也是影响语码转换的一个重要因素。美国社会语言学家Fishman认为语域包括主体身份、交际场景和交际话题三个方面,同时将语域总结概括为家庭域、朋友域、宗教域、教育域和工作域等五个范畴。可见交际话题是促使语码转换实现的一个重要条件。

在大学的日常交流中,面对不同的话题,交际参与者如果不懂得适当地进行语码转换,会使谈话气氛变得低沉压抑,谈话不能顺利进行。涉及到比较敏感的话题,为显委婉含蓄,如果能够恰当地进行语码转换也会收到更好的交际效果。

此外,当涉及敏感话题,诸如“性感”、“同性恋”以及私人感情类的时候,同学们倾向于使用英文或其他语言来表达,如“sexy”、“gay”、“love”等。中国是一个比较传统的有礼貌的国家,虽然年轻人的思想已经较为开放,但人们在表达方面总是避免过于直白,而语码转换是一种避免直白的有效交际手段和交际策略。大学生为显含蓄委婉,当然会选择语码转换这一方式来避免尴尬,同时又显得礼貌适宜,更易于被对方接受。

综上,影响语码转换发生的因素并不是单一的,有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实,各种语码具有可变性,对语码转换的分析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知道其中的具体原因。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述评[J].现代汉语,2001,24(01).

[2] 王瑾,黃国文,吕黛蓉.从会话分析的角度研究语码转换[J].外语教学,2004,25(04).

[3] 郑晓蓉.试析大学校园语码转换现象[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1(12).

[4] 祝畹瑾.语码转换与标记模式——《语码转换的社会动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02).endprint

猜你喜欢
语码转换语言学高校学生
高校学生意外伤害事件应对与处理
认知语言学与对外汉语教学
顺应模式指导下的教师语码转换在词汇教学中的功能分析
关于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社会语言学名词
语料库语言学未来发展趋势
基于认知语言学的“认知修辞学”——从认知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兼容、互补看认知修辞学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