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17-09-20 10:06周频律
财会学习 2017年17期
关键词:高校

周频律

摘要:随着我国公共管理事业的不断完善和对教育事业投入的加大,我国高等教育事业也实现了不断改革和发展,然而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面。高校不断扩大规模,但同时也面临资金紧缺的局面。预算管理作为高校资金管理的重要部分,建立和完善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于完善高校的资金管理和高校规模扩大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对高校预算绩效管理进行概述,立足于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现状,并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针对性地对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出相关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自国家政府大力提倡并落实高校教育扩招政策,我国高等教育的需求日益膨胀,各大高校不断扩大办学规模,高校招生数量也不断提升。但是由于教育需求的不断增长,高校在不断扩大规模的同时教育经费也经常处于紧缺的局面。为了缓解这一局面,国家对于高校的投入不断扩大,2010年5月,国务院审议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路线纲要,纲要提出要继续增加教育投入。2012年,国家对于教育的投入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4%,增大教育投入缓解高等教育经费紧缺。国家政府也陆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公共管理事业资金使用规范,表明国家政府对于高校资金使用过程中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对于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和国民经济增长具有积极意义。

一、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是指高校以绩效评价为核心,对预算管理的全部过程中的资金使用进行考核评价,从而全面、客观、准确地掌握高校资金使用情况和资金使用效率情况,优化高校资源配置和资源使用效率。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首先是可以提高高校资源配置效率,缓解资金、资源紧张的局面,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能够帮助高校在扩大规模过程中资金使用的各方面有一定的指标控制,有效避免一些资金的不必要浪费,提高高校资源的使用效率,将资金运用到最需要的地方,促进高校规模的扩大;其次,构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还能够提高国民受教育程度,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根据可靠数据,我国2005年已经基本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2011年的硕博士招生为49.46万和6.56万,2015年全国大陆人口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达到17093万人,这些都与高校规模的扩大有很大的关系。完善的预算绩效指标评价体系能够促进高校规模的扩大,高校的招生人数也会扩大,国民的受教育面和受教育程度在很大程度上扩大,这将会促进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最后,完善的高校绩效指标体系构建还有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高校规模扩大了,国民的受教育程度提高,高校人才也会不断涌出,会带动各行各业的发展,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提高国民生产总值。

二、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确定原则

(一)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原则

高校在建立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从全体型和系统性出发,建立全面总体的评价指标,保证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全过程都能包括在内。但同时也要分清评价指标的主次,对于指标的建立要有侧重点,把握好預算绩效评价的控制程度。高校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建立要遵循全面性和重要性相结合的原则,尽量多层次多角度的对高校的预算工作做出评价。

(二)科学性原则

高校必须要根据科学的理论知识,对国家相关政策进行解读分析,根据高校的自身情况,建立科学有效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指标建立的代表性、指标的计算方法、指标的范围等等都要有科学的依据。

(三)可比性原则

高校建立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要具有一定的可比性,既要对预算管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有统一的评价指标,各项工作之间的评价指标也要有可比性,这样才能优化各项工作,激发高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四)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

高校的预算绩效考评的内容较多,各项指标的考核有的需要通过定量数据来评价,有的考核就需要定性来评价,因此在建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要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原则,更加全面准确真实的反映高校预算工作的整体情况。

(五)动态适应性原则

目前高校的内外部环境还在不断变化,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要具有动态的适应性,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变动。

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建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

根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原则,建立高校预算绩效评价的总体指标。主要分为高校财务预算指标、高校业务预算指标、社会预算绩效指标。根据高校各自的实际情况,对这三种总体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所占的比例进行实际的分配,再根据这三项指标的总体评价情况进行分析,可以将评价结果进行分级,从而反映预算绩效评价的总体情况。

(二)财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构建

高校的财务预算绩效评价可以通过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中的财务整体情况、财务预算、经费支出情况、偿债能力等几个主要指标进行考核评价。财务预算主要有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财务预算编制主要是看高校财务预算编制是否符合高校的实际发展情况,财务执行情况主要是看高校的实际工作路线是否与预算编制相契合;财务情况指标包括财务制度的制定是否具有科学有效性,对财务制度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经费支出包括人事支出、公用支出和教育支出,经费指标的评价主要是看这些经费的支出是否得到了预期的效果,资金的预算是否得到了很好的使用;偿债能力指标主要是看高校在负债等情况和风险应对方面的能力。将这些指标根据高校的具体情况作出评分,将这些评分进行总体评价分级,反映高校财务预算指标。

(三)高校业务预算指标

高校的业务预算情况可以通过教学情况、学生工作情况和科研工作情况反映。因此,相应的就会出现教学指标、学生工作指标和科研工作指标。教学情况可以通过师资力量、重点课程建设、实验室建设以及学生升学率或者工作率几个指标来反映,高校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对教学情况进行分级;学生工作情况可以通过学风建设、学生学位证获得率、学生相关证书获得率和新生录取质量几个指标来反映;科研情况就可以通过科研规划、科研成果、学术成果和学术资源指标来反映。通过对教学情况、学生工作情况和科研情况的各项具体指标的评价,高校的业务预算绩效总体情况进行考核。

(四)社会预算指标

社会预算指标主要由毕业生就业率指标、参与地区经济建设指标、学校社会公信度指标以及学校的社会效益指标组成。毕业生就业率是反映高校办学效率和社会风险能力的指标,参与地区建设指标是反映学校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做出的贡献,学校公信度指标主要是反映高校的社会影响力,学校效益指标是反映学校在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中的贡献。社会预算指标的考核需要高校和相关部门或者全社会的合作才能完成,可以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社会不同阶层,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一些指标进行总结,进而运用一定的统计方法对社会预算绩效进行考核。

四、结束语

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不仅对于高校的资金管理和规模扩大具有重要作用,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程度和我国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积极意义。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不仅需要科学合理的理论基础,还需要有具体的实施体系和相关机构,国家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加强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高校也应当联合相关教育部门对预算绩效评价进行完善,以更全面地推动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完善构建。

参考文献:

[1]黄锦.初探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5).

[2]彭秋蓬,杨运东.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机制构建[J].财会月刊,2016(16).

[3]龚卓.高校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4).

(作者单位:昆明医科大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
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知识管理
浅议高校仪器设备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
高校安全隐患与安全设施改进研究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新常态下高校档案工作发展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高校辅导员职业认同提升的策略研究
弘扬雷锋精神与转型期高校校园文化教育整合性研究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