芪枣安神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2017-09-21 12:57郝青松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心脾失眠症症候

郝青松

芪枣安神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

郝青松

目的 探讨芪枣安神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芪枣安神汤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治疗前后主要中医症候积分,测定其血清 5-羟色胺(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分析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情绪,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5-HT、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WHO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芪枣安神汤联合针刺是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有效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抑郁情绪,能通过上调血清5-HT、BDNF水平而发挥作用。

芪枣安神汤;心脾两虚型;失眠;针刺

失眠为临床神经科常见病、多发病,其病因相对复杂,患者体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等神经递质水平异常,睡眠质量下降,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时间减少及情绪状况差,伴有睡眠不深及多梦症状,可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与生活。中医常采用针刺治疗失眠,其可以调节内脏自主神经,平衡脏腑功能,起到调节睡眠的作用,对失眠有较好的疗效。芪枣安神汤为临床常用补益剂、补血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但在心脾两虚型失眠症中应用较少。本研究就芪枣安神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至2017年4月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收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观察组患者中,男16例,女10例,年龄28~59岁,平均(40.6±1.5)岁,病程1~10个月,平均(5.58±0.25)个月;对照组患者中,男15例,女 11例,年龄 27~60岁,平均(40.6±1.5)岁,病程1~11个月,平均(5.57±0.26)个月。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①均符合《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1]中关于失眠症的西医诊断标准:有典型失眠症状,除睡眠障碍症状外,其他症状均继发于失眠,如入睡困难、易醒、多梦、晨醒过早、醒后不能再睡,伴疲乏或困倦;每周睡眠障碍发作至少3次,且持续 1个月以上;精神活动效率下降。②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修订的《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医辨证分型为心脾两虚型,主症:多梦易醒或朦胧不实;次症:头晕目眩,心悸健忘,神疲食少,肢体倦怠,腹胀便溏,面色少华;舌脉:舌淡苔薄白,脉细弱。具备主症 1项加次症 3项以上,参照舌脉可辨证为心脾两虚型失眠症。③患者及家属知情后同意参与本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因躯体不适或服药引起的继发性失眠;②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异常;③治疗前 2周内出现感染、使用过可能影响睡眠的药物;④临床资料不完整;⑤合并其他血液性、感染性、免疫性疾病或恶性肿瘤;⑥妊娠或哺乳期;⑦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反应及药物禁忌证。

1.4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予以针刺治疗,取穴:百会、四神聪、三阴交、足三里、申脉、照海、安眠、心俞、脾俞,患者端坐后,暴露腧穴,以75%乙醇消毒穴位,选择0.35 mm×40.00 mm华佗牌针灸针,百会、四神聪平刺12.5~20.0 mm,施捻转补法;余穴均直刺20~30 mm,施捻转补法,每次留针40 min,每日1次。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芪枣安神汤进行治疗,方剂组成:黄芪、酸枣仁、夜交藤各30 g,生白术、茯神、当归、远志、党参、柏子仁、合欢皮各15 g,陈皮、半夏、川芎、天麻各12 g,五味子10 g,知母8 g,甘草3 g,生龙骨(先煎)30 g,生牡蛎(先煎)30 g,以清水浸泡药物1 h后煎煮,采用武火煮沸后改为文火煎煮30 min,每天1剂,每剂500 ml,分早晚2次温服。两组患者均以15 d为1个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

1.5.1 治疗有效率 参照上述《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失眠症诊断标准设定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夜间睡眠达6 h以上,睡眠较深,醒后精神良好;显效: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夜间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明显好转;有效:临床症状有所减轻,但睡眠增加时间在3 h以下,睡眠深度轻度增加;无效:临床症状、睡眠深度及睡眠质量均无改善甚至恶化。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2 中医症候积分 记录失眠多梦、心悸健忘、神疲乏力、食欲不振主要中医症候积分,均按1~5分权重积分,总积分为各项目积分之和,得分越高,症状越严重。

1.5.3 神经递质水平测定 入院时及治疗结束后于清晨空腹状态下采集患者静脉血 5 ml,以每分钟3000 r的速度离心10 min后,离心半径为12.4 cm,留取血清,应用血液分析仪检测血清5-H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

1.5.4 评价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情绪状况 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价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情绪状况,PSQI总分0~21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WHOQOL-BREF总分100分,得分越高,生存质量越差;HAMD包括17个条目,总分54分,得分越高,焦虑症状越严重。

1.5.5 不良反应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用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6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较[例(%)]

2.2 主要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主要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比较(分,±s)

表2 两组患者主要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多梦易醒 头晕目眩对照组 26 3.3±1.0 2.11±0.11*4.20±0.122.30±0.18*观察组 26 3.3±1.0 1.33±0.16*#4.18±0.141.27±0.26*#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心悸健忘 肢体倦怠对照组 26 3.25±0.15 2.17±0.16*3.22±0.122.29±0.14*观察组 26 3.24±0.17 1.44±0.13*#3.21±0.141.20±0.15*#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总评分对照组 26 14.23±0.10 8.15±0.23*观察组 26 14.20±0.12 4.18±0.20*#

2.3 治疗前后5-HT及BDNF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 5-HT与 BDNF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5-HT及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HT、BDNF水平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5-HT、BDNF水平比较(±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5-HT(ng/ml) BDNF(pg/ml)对照组 26 10.2±1.5 10.9±1.0* 4.2±1.2 4.9±1.3*观察组 26 10.3±1.5 11.4±1.5*#4.2±1.2 5.3±0.9*#

2.4 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情绪改善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PSQI、WHOQOL-BREF及HAM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 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SQI、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而WHOQOL-BREF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s)

表4 两组患者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情绪改善情况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PSQI评分 WHOQOL-BREF评分对照组 26 18.7±1.5 10.6±1.3* 55.3±1.9 76.3±2.2*观察组 26 18.7±1.6 5.3±0.7*#55.3±1.9 86.7±1.6*#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HAMD评分对照组 26 45.9±1.2 21.0±1.5*观察组 26 45.8±1.2 13.4±1.3*#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头痛1例,恶心1例,皮疹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5%(3/26);对照组出现头痛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7%(2/26);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失眠为大脑睡眠功能紊乱、躯体疾病及精神障碍等引起的一类疾病,有研究认为血清5-HT、BDNF水平与失眠伴抑郁发生密切相关,5-HT与BDNF均参与调节非快速眼动睡眠[3-4]。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5-HT、BDNF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以往研究发现,睡眠障碍的发生与脑内睡眠觉醒系统紊乱存在密切联系,同时5-HT、BDNF等神经递质也对该类患者的睡眠节律具有调节作用[5]。因此,在治疗失眠症时,应从改善患者睡眠质量与抑郁情绪、提高血清5-HT和BDNF水平等方面入手。

失眠症在《内经》中又被称为“不得卧”“不得眠”,以虚者多见,其总病机为心脾两虚、气血亏虚,以脾为核心,气血亏虚为基础,应从补益心脾、宁心安神立方。近年来,中医治疗失眠症的研究取得很大进展。现代医学研究证实,中医针刺治疗具有整体、双向调节作用,不仅可以降低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也能调节失眠外全身其他症状[6]。此外,在治疗失眠症方面衍生出许多中药汤方,但较少从益气补血、安神养心入手。芪枣安神汤为黄芪、酸枣仁、夜交藤、生白术、茯神、当归、远志、党参等组成的补血剂,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效,临床多用于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证见心悸、健忘失眠。

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此外观察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及总积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芪枣安神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疗效较好。芪枣安神汤中黄芪有补脾益气养血之功效;生白术与黄芪相配,有补脾益气之效;当归、党参、黄芪与二陈汤相伍,共奏补心养血、益气健脾之功效;佐以茯神、酸枣仁、远志、合欢皮有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之功效;夜交藤、柏子仁、天麻有养心安神之功效;生龙骨、生牡蛎具有重镇安神、宁心定惊之功效。纵观全方,共奏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之功效。本研究同时配合中医针刺疗法,选取百会、四神聪、三阴交、足三里、申脉、照海、安眠作为主穴进行治疗,脑为髓海,针刺百会、四神聪可醒神健脑、通督补髓;足三里、三阴交可平肝健脾益肾,有助睡眠;照海通阳跷,申脉通阴跷,两穴合用能调和阴阳;安眠穴是治疗失眠的经验效穴;选用心俞、脾俞可调理心脾两脏之气,取上述穴位,可以达到平衡阴阳、镇静安神之功效[7]。有研究指出,以中医“津沽推拿”之通脉调神法治疗可明显改善心脾两虚型心理生理性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治疗组治疗后PSQI指数、生命质量均优于对照组,5-HT较对照组明显升高[8]。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睡眠质量、生存质量、抑郁水平较对照组明显改善,5-HT、BDNF较对照组显著上调,而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芪枣安神汤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效果较好,结合中医针刺疗法可提高对失眠患者5-HT、BDNF的改善作用,进而降低PSQI、HAMD评分,使其睡眠结构恢复正常,提高生存质量,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芪枣安神汤联合针刺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可有效改善其睡眠质量、生存质量及抑郁情绪,能通过上调患者血清5-HT、BDNF水平而发挥作用,且安全可靠。

[1]石春明,孙楠.芪枣安神汤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6,13(30):146-149.

[2]罗发生,柴芳芳,刘曲汇,等.安神助眠散联合艾灸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J].四川中医,2015,33(7):78-80.

[3]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5]王志丹,陈少玫.失眠症中西医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1(3):355-356.

[6]果春雨.归脾汤治疗不寐之心脾两虚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23):2581-2583.

[7]张继辉,刘亚平,潘集阳,等.失眠与抑郁关系2008—2013年研究进展及存在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5,29(2):81-86.

[8]季向东,王群松,朱文娴,等.针刺对肝郁化火型不寐患者不同神经递质表达的影响[J].中国针灸,2015,35(6):549-552.

10.12010/j.issn.1673-5846.2017.09.033

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辽宁沈阳 110101

猜你喜欢
心脾失眠症症候
更正说明
神门、三阴交配伍对失眠症睡眠质量和血清GABA、5-HT的影响
参苓白术散对初治肺结核患者中医症候积分与不良反应的影响
观察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过度觉醒状态的影响
针刺治疗失眠症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士的传统、他者效应和日常审美——作为文化症候的“罗怀臻创作现象”
过桃花村
Literature Review Concerning the Research of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Take Refined Egoism Symptom for Example
茶香沁心脾 茶方养五脏——乐氏同仁茶饮
失眠症